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出現,在其要求下,我國各個階段的教學都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進行創新和發展,在高中階段的教學改革更為重要。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針對物理科目教學內容的梳理,有些教師缺少邏輯性,在教學的邏輯層次處理上較為混亂,由此導致教學質量直線下滑。所以,物理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的邏輯化處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針對物理學科中的邏輯化處理進行分析,將其模式進行剖析,以此來具有針對性地提出將物理教學內容進行邏輯化處理方法,將課堂的效率提升上來。
關鍵詞:高中物理;邏輯化;處理模式;措施
一、 引言
目前,在我國的高中階段,針對物理學科的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處理上,具有一定的缺陷,筆者針對這一情況進行分析,將物理教學內容邏輯化的模式進行分析的同時,提出了一些有關物理教學內容的邏輯化處理策略,在實際的運用中,將其使用范圍進行劃分,并且,在這一基礎上,將其實施的模式以及實踐實行進一步的探索,以此來將物理學科中的內容邏輯性進行強化,促進物理課堂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加強學生更有邏輯性地理解所學習的內容。
二、 物理教學內容邏輯化處理的基本模式
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針對其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處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層次顯性化;其二,層次的認知化;其三,層次細膩化。在針對邏輯化的處理時,其策略與模式所適用的范圍比較廣泛,在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物理原理的表現,以及實驗問題都可以應用得到,在這些環節與內容中,怎樣把內容的邏輯性應用好,要有一定的實踐來進行探究。
三、 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邏輯化處理的措施
(一) 以教師的知識作為基礎
從前幾年開始,國家針對中學教師的專業就做出了標準公布,針對教師的教育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學科知識以及通識性知識這四個領域進行分析,就中學教師提出的專業知識來看,國家對于教師標準的公布政策還是表明了國家對教師行業知識具備的重要性,教師的專業知識對于其職業來說具有一定的決定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專業知識上有足夠的儲存,其針對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處理就越好,在針對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其能力就越強,一名物理教師,如果其專業知識還不夠豐富,那么其教學內容的邏輯化處理就很難實現。
比如,在進行高中物理中受力分析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如例題1使用兩根細繩將鏡框掛在墻上,鏡框使用一個點來代替,請畫出圖中三種掛法的受力示意圖。作為教師,就應該將物理原理以及概念進行分析,在受力分析的示意圖分析環節,對于末端的受力點為什么力?其受力的位置在何處?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要明了清晰,并且,將學生之前的錯誤觀念以及概念進行糾正,在忽略物體大小的前提下,其受力點可以在任何地方的情況下,需要將其中力中的重心以及作用點進行糾正。確保其末端的力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將各個作用力都表現出來,部分末端的力會有重合的現象,通過以上力的示意圖分析,教師后面可以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況進行檢測,以此來通過學生的反饋可以得到更多的理想化的結果,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通過示意圖的方式,來更好地對力的邏輯層次進行理解,并且可以進行實際的應用。
再比如,在人教版的必修1課程中,其中“牛頓第一定律”相關知識的講解中,涉及伽利略關于運動知識的規律理解問題,需要教師運用邏輯層次將其中的原因進行講解,在這個環節,如果教師處理不好,其教學內容的層次就凸顯不出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伽利略的運動實驗就沒有一個直觀地了解,在理解起來就更不會去對科學的思想進行感受。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下:其一,比較事實,在實際的實驗中,其事實就是,球體在進行水平運動時,其運動的速度在不斷地減少,與得出的猜想有一定的矛盾;其二,摩擦規律的研究,在針對其運動摩擦的本質進行研究時,發現其摩擦力小的情況下,球體在水平面上所運動的距離就會越遠,如果不具備摩擦的條件,就會一直運動下去。
在以上兩個案例中,對于教師的知識儲備是一個很大考驗,與此同時,在面對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處理上,教師如果沒有圍繞著這個中心去做,就很有可能影響其教學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專業知識的體現前提下,教師還要考慮到教學目標的制定,將學科知識的設定與傳授環節做好。
(二) 以準確定位作為主線
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將教學的目標以及目的進行明確的指出,在物理學科中,就需要將其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具體操作以及可操作性進行明確的提出,將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學的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所起到的邏輯其點以及終點進行達成和完善,將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學習標準以及結果在預期范圍內可以達成。針對教學目標的預期設定,需要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的高要求,將教學目標制定標準之后,就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地去達成,將教學目標的最佳效果做出來。
要做好準確的定位需要從其目標的數量以及質量上出發,確保其中的合理性,將教學目標的邏輯層次性提升上來,在進行制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兩個方面,其一,要將目標的制定立足于新課程的觀念的標準,將學生的發展考慮進去;其二,要將其實施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切記目標大且空的教學目標,以免造成教學目標與結果的差距懸殊。
(三) 以學生作為主體
在我國的新課改要求下,教學活動中,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表現出來。在以前課程教學中,老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一般會實行完全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只需要帶著耳朵聽即可。這樣的話,嚴重影響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進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效率非常低。所以在物理課堂上,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非常有必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四、 結語
基于教師的專業知識、準確定位、邏輯化處理、“問題化”手段都是立足學生立場,實現知識向學生轉化的有效措施.所以,邏輯化策略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個教學策略,是真正能夠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策略之一。
參考文獻:
[1] 孫文學.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邏輯化處理模式和實施措施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6(3).
[2] 張惠作.“向心加速度”教學設計[J].物理教學,2016(5).
作者簡介:
吳作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縣第四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