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兩年多周全的醞釀,精心的設計,認真的撰寫和近半年時間的反復審核校對,本溪市東明小學校本教材即自編教材《經典誦讀》在全校學科骨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作為新學期第一道“營養大餐”終于和師生們見面了!《經典誦讀》這套校本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差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高、中、低年段來選擇編排內容,同時關注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分門別類設計閱讀內容,兼顧知識體系間的相互聯系。如《經典誦讀》選編了古今部分經典文學作品,從我國古代啟蒙教育著作(《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百家姓》)詩詞、寓言、對聯、諺語、成語、歇后語到現代的童話、好詞佳句、兒歌、散文等,內容豐富。此外,教材中還向學生推薦不同學年段的閱讀書目,倡導學生間的合作閱讀,做到了與現行教材同步,與新課標并軌。
關鍵詞:讀書;經典文學;知識交流
這套教材,雖說不是文字的饕餮盛宴,但可以說是東明小學全體學生的文學營養快餐。看著老師們的微笑頷首期許,學生們的驚喜雀躍渴求,無不讓與會的每一個人由衷地感慨:“讓閱讀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這將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奮和幸福的事情啊!”
“讀書的習慣是唯一沒有雜質的享受,它比其他任何樂趣都給人以更持久的歡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從小學到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四百萬字以上”然而,縱觀我們的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著實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東明小學在最初的醞釀出版自編校本教材的時候,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了認真的審視和思考:
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在廣播、電視、電腦等大眾傳媒普及的今天,學生的課余生活相當一部分被電視或電腦、游戲所占據,因此,用優秀的校園文化浸潤學生的思想陣地,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與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息息相關,更與學生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興趣愛好、和諧的人格個性密切關聯,其對學生知識的增長,智慧的澄明,心靈的凈化,情感的升華具有無法替代的引導作用。
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獲取靈感。新課中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知識的多元思考及重視學科整合”等要求,使得在實際教學中,師生們的知識儲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再者,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是從名家的作品中選出來的,由于種種原因,文中的某些觀點不能全面展開,原著無法盡錄。這些對于好奇心強,正處于記憶的“黃金強檔“的學生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他們為了明白“觀點”的產生,為了通曉原著的概貌,需查閱相關書籍,那么校本教材,便及時地為學生提供了短時高效的“堤內損失堤外補”的增值服務。
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凸現辦學特色。東明小學50多年的辦學歷史中,有著良好的讀書傳統。作為本溪市熱點校,校園周圍名校林立,市圖書館、書店咫尺為鄰,文化氛圍濃厚。學生大多數成長于城市知識分子家庭,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方面的引導,教師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這些都有待于更科學系統地不斷探究,從理論的層次進行思考和提煉,以校本教材研發為契機開展語文“大閱讀”等系列活動,則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提供廣闊天地。校長在校本教材發行儀式上總結說:“開發具有學校特色、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使之成為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形式,能真實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凸顯了我校辦學特色。”
如果說,此次東明小學校本教材的編寫發行是其教育改革特色化瀚海中一枚光彩奪目的貝殼,那么作為“大閱讀”之系列活動的持續發展,使得這深邃、神秘的瀚海多了些許嫵媚,多了些許陽光,多了些許靈動,也多了些許思索!
系列活動之——知識廣播
每周二至周五早晨7:40——7:55,由學生自主編輯的“知識聯播”開始了。聯播的內容或是今早的新聞;或是昨晚的動畫的故事;或是學生正在熱讀的哪部書的點滴體會……在這期間,整個學校所有的人(包括校長,全體教師,教工)都會自覺地作著筆記。
系列活動之——閱讀實踐活動(讀書交流)
間周的周三、周五下午第六節課,各班級的“閱讀實踐”都會如期開展。幾年來堅持的有計劃、有針對、靈活多樣的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已彰顯成效。現在四年級以上年級的學生基本上能自行策劃課外閱讀內容,自發交流,交換閱讀體會,相互推薦閱讀篇目,自覺做積累寫感受。每一位教師都對學生的閱讀進行認真的指導并融入到全校性的大閱讀之中。
系列活動之——觀察、積累的觸角
定期開展課外閱讀知識競賽、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舉行詩歌朗誦比賽、定期開展讀書筆記的交流展出、開展教師的課堂薦讀、《經典誦讀》的賞讀評析,這些已成為東明小學常規的評檢項目,為保證學生觀察、閱讀、積累的習慣形成起到了引領作用。
系列活動之——成長記錄袋
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都承載著學生的點滴進步,凝聚著教師的精批細改。每班的道德日記集,班級周記,成功的習作范例,都成為學生“讀以致用”的示范平臺。比較學生記錄袋中不同時期的讀書筆記,可以明顯看出學生在閱讀方面的長進,學生從“愛閱讀”走向了“會閱讀”。
系列活動之——常規誦讀
利用上課前和下課走出教室的幾分鐘時間,學校提倡班級間開展特色的誦讀誦記古詩、宋詞、成語接龍、名言警句,美文佳句活動。將這些零碎的時間經過一段匯總后,學生們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大量詞匯、詩篇,同時也讓學生們深切地體會到了“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
系列活動之——名師進課堂
聘請遼寧省小作家協會理事徐老師不定期地為同學們講習作訓練,成為東明小學的學生們課余津津樂道的話題,徐老師幽默風趣的談吐、新奇的習作視角、精巧的立意構思為師生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堅定的意志力,需要適時適當的點撥引導,需要不斷地釋放升華,實現內化、整合,形成習慣。猶太人世代傳言:書本是甜的。對孩子們而言,能夠從小就體味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這也許就是家長、學校、社會所能共同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
作者簡介:
朱妍,遼寧省本溪市,遼寧省本溪市平山區東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