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嚴重制約著課堂的發展,不利于學生成長和創新精神培養,針對以上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現實問題,需要用有效教學理念的指導,為此,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進行優化是很必要的,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優化;學習興趣
一、 前言
目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一個共性問題: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造成無效性教學情況非常嚴重。追根索源:其一,課堂教學的低效教學設計,不切合學生實際的學情的教學環節嚴重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其二,教學內容的單一性和教師教學理念的不足嚴重束縛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變通性。其三,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完成角色轉變,對如何做好學生學習和探究的促進者、啟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理解不夠。特別是由于受升學考試、上級部門、社會、家長對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壓力,一切以分數為中心,不得不搞“題海戰術”、“封閉式”管理和頻繁考試,使學生厭倦了學習,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這種不利于學生成長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教學方式困擾著目前的教師們。鑒于此,本文提出了“中學化學課堂教學優化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的解決策略。
二、 采用串聯關鍵詞進行優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中學化學書本中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進行優化,采用幾個關鍵詞加以歸納和總結的優化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關鍵詞導學時,教師先把關鍵詞勾畫出,展示給學生,自主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針對具體的學習任務,每一堂課,教師都要在研究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以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為目的,為學生精心選擇歸納出幾個具體的關鍵詞。對于每一個關鍵詞,教師都應重點引導,學生應自主學習,然后展示交流,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例如,高一必修二中“有機化合物”這一章節中,學生首次接觸到有機化合物的概念性質。學生感覺到陌生而且無從下手。利用關鍵詞導學,課堂效果良好。
三、 整合其他學科資源優化化學課程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備課環節,可以開發和利用其他學科教學資源。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從有趣有效入手,充分開發相鄰學科內容,與課本資源融合,但是,在開發教學資源時,要實際有針對性,不要只圖熱鬧。對教材的處理,要堅持尊重、用好、創新的基本原則。在此基礎上圍繞學生,展開課堂教學的優化探究。可以預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課程功能和學習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讓師生的生活和經驗進入教學過程,通過合理有效的資源融合,可以讓枯燥的教學內容鮮活起來,讓教學“活”起來,讓學生“有趣”起來。更主要的是,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率,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為獲取知識的合作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拓寬了教師的教育視野,轉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更好地激發教師的創造性智慧,這也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了先決條件。可以說,課程資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了。教師的綜合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站在另一個高度上,縱覽全局,才能通過有效的方法,把課本乃至與課本有聯系的課外知識有效地教給學生,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對學化學的興趣才較高,學習主動性才強,才能積極和老師配合,學生才能注意力集中,積極發言,認真聽講,不打瞌睡等。
四、 先進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是更能優化教學效果的方法
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效果的因素調查顯示,課堂優化的關鍵就在于學生的學習狀況如何。先進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老師所講的知識才能被學生所接受。試想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卻在底下死氣沉沉地聽,甚至有些學生在昏昏沉沉地睡,這樣能有成效嗎?
一節課能集中堅持聽課的時間段分布可以看出: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不是一直都很集中,而且個體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面對于這樣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好這個時間段,即中間的10~25分鐘這段時間,盡量把每一節課的重點或難點知識放到這個時間段進行,就會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上課后的10分鐘內進行舊知識的復習和新知識的引入,最后的15分鐘進行本節課的知識整理和小結,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必要的練習,查漏補缺。教師上課的過程就好比是和學生在談心,談心就要有一個和諧、融洽的氣氛,建立這種氣氛就需要老師和學生的配合,因此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老師就會更加深受學生的喜歡。在這樣的氣氛當中,給學生傳授知識,學生也就會很容易的接受。學習積極性自然就調動起來了。鑒于升學和考試的壓力,很多老師仍然堅守著傳統的、乏味的教學方法,還在靠一支粉筆打天下,殊不知也正是這樣的方法,使學生慢慢地失去對化學的興趣,也導致學生被動地在接受知識、這樣的做法,難道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嗎?因此,老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要摒棄老一套的教學方法,踏踏實實地尋找科學的、學生喜歡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 預習、練習、評價在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預習是一項啟動學習思維的活動,學生可以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通過獨自學習形式完成初步理解的一項自學活動。在預習過程中,學生不斷發現問題,產生疑問,并產生解決問題的渴求欲望,探索能力與自學能力得以提高,從而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主動反思,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習題是為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課外學習活動的載體,是課堂教學過程在課外的延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另外一種形式,有效和符合當節課內容的習題能鞏固課堂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訓練,對發展學生智力極其重要,同樣是課堂教學環節重要組成部分。最好與考試題目掛鉤,這樣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也能適應考試的要求,達到學以致用。
評價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的標準和系統的信息對某一事物或對象的具體事實所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客觀評價,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幫助學生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對于教師而言,面對學生,不要吝嗇好的評價,它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各種不同的收獲。
總之,課堂教學優化了,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這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更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化學課堂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學生自己的探究,自己喜歡是任何外來的獎勵無法比擬的。作為化學老師,我們就更應認清這一點,堅持而且保質保量地完成教材中所要求的一切,這也是我們的本職。
作者簡介:黃秋紅,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市萬山區教育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