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友是學校發(fā)展的寶貴資源,母校永遠是校友的精神家園。學校通過開展校友工作,搭設互動平臺,凝聚校友力量等途徑,營造校友文化氛圍,對學校發(fā)展具有特殊作用和獨特地位。本文以本校的校友文化建設實踐入手,淺析提升校友文化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價值體現(xiàn),探索校友文化對學校發(fā)展的作用所在,思考校友文化建設途徑。
關鍵詞:校友文化;母校文化;校友工作;文化價值
校友文化是與母校、校友有關的精神現(xiàn)象,具體一點說,校友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育人活動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間的情感維系、價值取向、溝通網(wǎng)絡、合作交流、服務回饋等。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校友文化對學校發(fā)展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同和高度重視。
有幸分管學校的校友工作,能以2016年的七十周年校慶為契機,在校友文化的培育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思考,倍感榮幸,特與大家分享。
一、 源于母校文化積淀,校友文化內(nèi)涵生成弘揚
1. 母校文化孕育成長校友文化。筆者任職于惠安第三中學,其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46年的私立立達初級中學和創(chuàng)辦于1948年的私立時化初級中學,后分別并入惠安三中。“立達”校名語出《論語》中《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孔子“仁”這種道德標準的體現(xiàn)。“時化”校名語出《孟子》。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是孟子育人思想的體現(xiàn)。學校在原校名和校史文化的基礎上,提煉出“立身達人,時風化雨”的辦學思想,并以此融入教育。歷經(jīng)七十載,“立身達人,時風化雨”已然成為學校文化辦學特色和校友文化特色,浸潤著一代代三中學子的成長,更加成為廣大校友共同的精神追求。
2. 校友文化延伸發(fā)展母校文化。“立身達人,時風化雨”的母校文化精神浸潤廣大校友成長,學校舉辦七十周年校慶前后,各屆校友踴躍參與,除熱情參加校慶活動外,有不少校友制作MV祝福母校、也有不少校友返校為學弟學妹們開設專題講座……還有不少校友校董慷慨解囊,已設立十四個獎教獎學基金,獎教獎學基金已超過五千萬……“立身達人,時風化雨”的三中校友文化精神正在升華,也正在成為三中學校文化新的“增長點”。
3. 校史校本開發(fā)弘揚校友文化。為加強校史文化研究,進一步培育校友文化,學校成立了校史研究會,組織編印《三中的腳步——惠安三中校史文化課程》,開設校史文化校本課程,期盼能進一步弘揚“立身達人,時風化雨”的精神,讓每一屆三中學子在校史文化的浸潤下成長。
二、 籌劃開展校友活動,促進校友文化繁榮發(fā)展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友活動是繁榮校友文化的重要手段。我校高度重視校友活動的開展,不斷推陳出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聯(lián)誼和研討交流活動。學校通過節(jié)假日的校友返校活動和地方校友會年會等活動,舉行校友交流會、聯(lián)誼會和校友會理事會等活動。此外,學校還成立了“惠安三中校史研究會”,邀請校友、離退休教師等參加,推動校史文化和校友文化的發(fā)展。
2. 開設“三中校友論壇”等。學校不定期邀請包括專家型校友、企業(yè)家校友,包括高校在讀校友等,返校為學弟學妹們開設講座;每年的文藝匯演等,也常邀請校友登臺獻演。這些活動,深受在校學生喜歡,也得到廣大校友的好評,已經(jīng)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3. 促進校友合作活動。校友文化的構建不應只是挖掘知名校友資源,還應搭建交流互惠平臺。學校整理、出版《惠安三中校友企業(yè)風采》一書,還在長期在學校舉辦部分校董會成員企業(yè)風采展,不少校友通過學校搭建的這些平臺,加強了校友間的互動交流,乃至合作,實現(xiàn)了互惠共贏。此外,學校還推薦一批剛高校畢業(yè)的年青校友,到學子校友的企業(yè)實習或工作,為校友們提供了服務,更讓不少校友找到歸宿感,也有部分校友在這一平臺迅速成長起來。
三、 宣傳校友文化典型,提升校友文化的滲透力
校友在學術上的成就、在商業(yè)上的成功、在各行各業(yè)的模范事跡、為母校發(fā)展獻計獻策、捐款捐物的義舉等都能反映學校教育的成功,都能激勵校友和師生不斷進取,都能集中體現(xiàn)校友文化的價值并使之得到提升。學校積極推介校友的風采,并在校內(nèi)外廣泛地宣傳,充分發(fā)揮校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校友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校友文化不斷發(fā)展。
1. 建設校史、校友文化設施。在圖書樓三樓建設校史館,在辦公樓四樓建設《校史文化走廊》,從不同層面展現(xiàn)學校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組織學生參觀,讓學生了解校史,珍惜學習機會。以校友潘淑慎老師的捐資,和其父潘清白校友的名譽,建設“尊師亭”和“尚德”假山噴泉景觀,激勵三中學生勤學尊師愛校。不少校友捐贈了學生宿舍設施設備,學校以校友或校友企業(yè)為宿舍命名,并附上校友或校友企業(yè)簡介,給予在校學生校友文化感染,提升校友文化的滲透力。
2. 加大校友文化宣傳力度。學校在充分用好《惠安三中校友》報、校友網(wǎng)站、微信公眾平臺等媒介宣傳的基礎上,在編印出版《惠安三中校友企業(yè)風采》等書刊的基礎上,定期在宣傳欄刊出兩位校友風采,展示各界校友風采;在影響力頗大的《云帆》學校文學刊物上設置“學長思憶”專欄,每期征集刊發(fā);學校校友活動信息多次在省市縣電臺、官網(wǎng)等媒體播報,努力擴大校友文化宣傳。此外,學校還注重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平臺等新媒介的宣傳,還充分利用好國旗下講話等陣地的宣傳,力求全方位提升校友文化宣傳的滲透力,力求校園文化宣傳的廣度和深度。
“恒守立身達人志,不負時風化雨功”,惠安三中校友文化的內(nèi)涵或許也道出了我對校友文化建設的理解:校友文化的培育重在日積月累,貴在推陳出新。開展校友活動要在堅持參與性的基礎上,力求活動的經(jīng)常化、多樣化,要注重不斷提高活動層次,擴大社會影響,體現(xiàn)時代要求。我們期待這一學校文化、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能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在促進教育和社會發(fā)展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孔春輝.校友文化培養(yǎng)初探[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4(2).
[2]周紅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校友文化探析[J].企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08(11).
[3]任寧.校友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研究[J].資治文摘,2009(5).
作者簡介:
梁生輝,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