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師范類專業,由于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國家政策的推動發展迅猛,全國高職院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的數量驟增,該專業相關高職院校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因此,在深入探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生源質量的影響因素,對提升該專業的生源質量具有現實意義。本研究通過抽樣,選擇了全國東、中、西部9所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層次高職院校,采用訪談和調查問卷開展了深入研究,分別得出了可控和不可控兩大類影響因素,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生源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8)21-0061-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28 [本刊網址]http://www.hbxh.net
一、問題提出
生源質量是一所學校人才培養的基礎。近年來,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的生源競爭日趨激烈,高職院校處于競爭的劣勢,其生源質量的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對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的研究,特別是針對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生源質量的研究得到了相關院校和研究者的關注。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作為師范類專業,是我國幼兒園教師的主要來源,同樣面對生源質量下降的形勢。王云飛認為,由于高校擴招和擇校風的影響,幼師專業取消了入學面試關,并降低了文化成績要求,從而把本應關在門外的生源紛紛招了進來。同時,在時代發展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全國高職院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的數量驟增,所以,即便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之間仍然存在著非常激烈的生源競爭。張雪蘋提出,急劇下滑的生源質量必然會從源頭上嚴重影響我們整個幼兒教育事業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對我國整個幼教事業以及下一代兒童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從而必然會動搖我國基礎教育的根基。這是我們不能不警醒,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視和解決的。因此,作為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生源質量。故本研究對影響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生源質量的各項因素開展研究,以期為后續有針對性地實施提升生源質量的各項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通過抽樣,選擇了全國東、中、西部9所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各地區分別選擇1所國家示范(骨干)校、1所省級示范校、1所非示范(骨干)學校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這9所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負責人、招生就業處負責人、2017級新生分別開展了質性研究。其中,研究對象為學前教育專業負責人9人,招生就業處負責人9人,2017級新生每校按高考成績分為高、中、低三組,每組隨機選擇1人,每校3人,共27人。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化的深度訪談,研究工具為訪談大綱。本研究使用的訪談大綱從相關文獻中得出,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訪談大綱,并在正式訪談前進行了預訪談3人,通過不斷修改,得出正式訪談大綱,用于資料收集。訪談大綱的內容均為開放式問題,遵循半結構化的訪談原則。訪談結束后,請受訪者就訪談經驗提供評估性的反饋。
(三)研究過程。本研究采用了質性研究方法。首先對專業負責人、招生就業處負責人和2017級新生代表進行電話或網絡約訪,確定訪談時間。從中隨機抽取3人進行預訪談,用以完善訪談大綱。實施訪談后,將訪談錄音整理成逐字稿,通過微信、00或電子郵件等形式發給受訪者進行信度評估。最后,運用扎根理論對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構建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影響因素模型。
三、研究結果及討論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論的譯碼程序,將數據轉化成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歸納成有系統的結果和理論。譯碼是一種把數據分解、概念化,然后再以一個嶄新方式把概念重新組合的操作過程。扎根理論的研究法的分析部分,是由三種主要的譯碼過程所組成:開放性譯碼、主軸譯碼及理論譯碼,通過三種譯碼過程使得原始數據逐漸概念化、范疇化,再對原始數據的交叉檢驗與驗證,使得理論可以確實的建立。
根據本研究訪談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發現,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生源質量的影響因素可歸納為兩個大類,即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即高職院校是否可以控制調節該因素進行劃分,其中,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招生計劃投放、專業品牌特色、宣傳方案制定、實訓基地建設、就業優勢,不可控因素則包括專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招生政策和招生制度、其他教育競爭、考生人數減少、社會風氣、地理位置、學生興趣愛好、親友推薦、其他因素。整理并說明如下。
(一)可控因素。這一類因素是高職院校自身能夠控制和調節的變量。
1.招生計劃投放。一般來說,各校招生計劃會向學校所在省份傾斜,這不僅是因為高職院校多為地方高校,其公共資源、經費大多來自地方,而且能夠比較好地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所以,在訪談結果中看出,專業負責人、招生就業處負責人都會提及本地生源質量的重要影響。綜合來看,發達地區或高考成績較高的省份其生源質量明顯高于欠發達地區或高考成績較低的省份。如山東、四川等省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分數線平均在300分左右,而黑龍江省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平均在200分左右。所以,這提示我們可以在未來招生計劃投放時,適當調整招生計劃中省內、省外的比例。
2.專業品牌特色。該因素是三類訪談對象均有提及的重要因素。許多新生表示在考慮該專業擇校時,主要是看高職院校的口碑。一所院校的專業是否有特色,有品牌效應對其發展十分重要。專業負責人和招生部門負責人也意識到品牌特色的重要性,對專業的特色大多有較為清晰和鮮明的定位。品牌特色越突出,口碑越好的學校相比較來說,其生源質量越好。
3.宣傳方案制定。通過研究結果發現,9所院校中8所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9所院校在招生階段時,一方面都會開展傳統的現場宣傳、電視宣傳和紙質宣傳冊,另一方面還會利用網絡媒體開展招生宣傳,如通過網頁、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但9所院校的招生電子宣傳資料制作精細程度不一,有的院校其專業宣傳是大量文字輔以少量圖片,有的制作了非常精美的相冊配以文字說明,有的則外包給制作精良的廣告公司。從宣傳效果來看,同省份內或鄰近省份的高職院校相比較,方式越多樣,制作越精良,其宣傳效果越好,對其生源質量的提升有一定幫助。
4.實訓基地建設。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方面。通過對新生的訪談結果可知,對于學生及其家長來說,相比高職院校的專業水平、教師素質等不太容易找到或評估的資料,實訓基地作為硬件設施,是比較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而且,能夠提供較好的校內外實訓的院校,其專業的綜合實力較強,這也是促使學生選擇院校的重要因素。
5.就業優勢。學生就學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一份好工作,所以,三類訪談對象都有類似地表達:以往學前教育專業就業范圍越廣,就業質量高,待遇好的高職院校,學生更愿意報考。在當前的就業壓力現實下,學生和家長不僅要看學校的牌子,更要看就業是否存在優勢。
(二)不可控因素。這一類因素是高職院校自身不能夠或不太能控制和調節的變量,可細分為三方面:社會環境方面、院校自身方面、學生個人方面。
1.社會環境方面。這一方面因素包括專業相關的國家政策、招生政策和招生制度、其他教育競爭、考生人數減少、社會風氣。其中,由于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得到了較多的政策保證,使得招生、就業數量和質量總體均有所提升。其他教育競爭不僅包括本科院校競爭,還包括境外院校的競爭、其他類教育的競爭和其他專業的競爭。對于考生來講,現在高考分數400分左有的考生是可以報考本科院校的,或是經濟實力較好的考生選擇到境外的高校學習,所以,這些因素都對高職院校產生了沖擊。特別還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大多有學歷至上的思想觀念,很多考生及親友會有能去本科為什么還要去專科的想法,所以對400分以上的考生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最后,我國適齡人口的減少是所有院校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院校自身方面。對于院校自身來說,地理位置是一個很難控制、改變的變量。院校所在省份經濟水平、基礎教育質量,也是影響高校招生地域差異的重要因素,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生源質量較好的高職院校,大多數集中在發達省份,除了高校自身的質量以外,其所在省份所擁有的更優質的就業機會,也是吸引其他省份考生涌人的原因。
3.學生個人方面。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和周圍的親友推薦等因素同樣影響著對院校的選擇。研究結果顯示,由于本人的興趣愛好和親友推薦等因素而選擇院校的情況在高分段學生中比例較高,結合之前提及的社會環境因素,高分段考生是可以選擇就讀本科院校或其他類教育的,在興趣愛好或親友推薦的影響下才比較可能選擇就讀高職院校。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是由于報考本科院校或其他高職院校未能被錄取而在現在的院校就讀。
四、小結
對于每一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來說,提升生源質量都是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根據本研究的結果,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提升生源質量時應把握好可控因素,如制定合理的招生計劃;加強專業建設,形成良好的專業口碑,具備鮮明的專業特色;強化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完善專業招生宣傳方案,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多角度對專業進行宣傳,特別是利用現在的網絡信息資源,提升專業影響力;擴大就業的范圍,提升就業的質量,提高就業的待遇等等。
參考文獻:
[1]王云飛.職業中專幼師學生厭學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4(12).
[2]張雪蘋.對武漢市幼師生源質量的分析與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5,33(11).
[3]黃蕊.高校應屆生生涯不確定的影響因素探討[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