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聰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下,近年來,跨國集團獲得了長足發展。本文中,筆者立足于跨國集團,結合自身多年的財務工作經驗,試圍繞稅務等方面的風險隱患和規避與管控展開分析與探討,并提出跨國公司稅務籌劃的相關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跨國集團的未來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跨國集團;財務管理;稅務籌劃;風險
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跨國集團在近年來也獲得了長足發展。跨國集團是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產物,其主要以本國為基點,在世界各地,通常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內,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跨國集團以本國本部為基點,擁有一個中央決策體系,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全球利潤最大化為戰略目標。眾所周知,跨國集團在全球化經營過程中,面臨著稅種、稅率風險管理的巨大隱患。尤其是我國的跨國集團目前無論是在體制因素,還是經驗、技術、人才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缺陷和弊端。一旦面臨稅務方面的波動或稅務政策性變化,就會處于被動局面。此外,不僅稅種、稅率本身的變化會給跨國集團帶來巨大風險隱患,集團管理者的思路偏差和財務、稅務等具體人員的操作都會加重這些風險影響,甚至給跨國集團帶來巨大的損失和隱患。因此,跨國集團的稅務風險亟待進一步規避和管控,做好稅務籌劃迫在眉睫。
當前我國跨國集團實施稅務籌劃的必要性分析
跨國集團實施稅務籌劃的外部動因
首先,跨國集團,顧名思義,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內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集團化單位。通常,跨國集團的經營活動遍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很多國家都有其分支機構或分子公司。而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稅種、稅率等的要求和政策也不同,這便給跨國集團的經營活動帶來了一定的稅收差異影響,甚至是稅務風險。
跨國集團實施稅務籌劃的內部動因
除了外部動因之外,跨國集團實施稅務籌劃還具有內部動因。從根本上,跨國集團與一般企業的目的一致,即追求企業價值/企業利潤最大化。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稅務籌劃手段進行合理避稅,以實現節約成本、減輕稅負,都是跨國集團在財務管理和經營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跨國集團實施稅務籌劃的必要性
跨國集團實施稅務籌劃具有五個方面的必要性,即:第一,各國各地區之間的稅務政策難免存在不同的要求。發達國家稅率普遍較高,而發展中國家則較低。通常,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外部投資,往往也會采取低稅率。此外,有些避稅港,甚至是零稅率。這些相同稅種的稅率差異成為跨國集團在經營管理和業務開展中著重考慮的因素;第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納稅方式方面也會存在差異。比如企業所得稅,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納稅項目的規定差異就較大;第三,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在稅收管理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第四,稅收政策也會因國家和地區的不同而不同,跨國集團需避免雙重稅收或重復征稅問題;第五,在納稅主體方面,有些國家或地區可能采取依照居民管轄權征收的方式,而有的國家或地區則按照地域管轄權征收。
做好稅務籌劃,積極構建跨國集團稅務風險管控的防火墻
跨國集團應針對各國稅務政策進行深入了解
筆者認為,我國跨國集團若要實施稅務籌劃,首先應深入了解各業務經營國或地區的稅務政策。當前,各國各地區的稅務等相關政策都在隨著日新月異的信息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跨國集團在業務經營中,應針對業務所在國和地區的稅收政策和稅務環境進行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及時掌握與稅務相關的各類政策的區分點和側重,全面、準確地把握與自身經營管理密切相關的稅收政策的具體內容,認真研究分析,結合集團自身特點和業務類型等各因素,制定出既能實現節約成本、減輕稅負,又能遵守各稅務政策的籌劃方法。與此同時,跨國集團應及時針對市場的變化和行業的走向對宏觀稅務政策進行研究和預判。運用科學方法,預測各國、各地區稅務政策的變化趨勢和走向,制定相關措施和策略,將市場和稅務政策等波動給跨國集團稅收籌劃造成的潛在影響降到最低。
跨國集團應樹立稅務籌劃的長遠意識和全局觀念
作為一個大型企業集團,跨國集團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務必要以集團利益為重,視集團利益最大化為一切的前提與基礎,須放在首要位置。同時,跨國集團在經營中可能會面對諸多投融資戰略,在對投融資進行稅收籌劃時,不能僅針對單一稅種或單一的投融資項目,而應考察項目整體所涉及的稅種、稅政等,并將與此相關的納稅籌劃方案納入集團整體的發展戰略之中。
此外,前文已述,跨國集團同一般企業一樣,追求集團利益最大化是其不變的宗旨。因此,財務等相關人員在實施稅務籌劃時,還須考慮減少稅務成本是否能達到集團利益最大化的目標。通常,稅務成本的節約能夠直接反映為企業利潤的增加,但是,并不代表稅務成本越少越好。而是節稅控稅需使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而不是不擇手段鉆稅法漏洞,從而導致企業稅務籌劃行為成為偷稅、漏稅的掩蓋,對企業名譽造成巨大損害。因此,我國跨國集團在進行稅收籌劃時,不能僅把稅收成本的降低視為唯一需考慮的因素,而是結合集團特點和業務情況,綜合權衡,樹立稅務籌劃的長遠意識和全局觀念。
跨國集團財務等相關人員應從專業角度提高國際稅收籌劃水平
除上述措施之外,筆者認為,我國跨國集團在稅務籌劃過程中,財務等相關人員還應從專業的角度進一步提高國際稅務知識和節稅控稅的手段和水平。實際上,稅收籌劃的綜合性要求非常高,而且跨國集團在稅務籌劃過程中所面臨的是國際復雜環境,對專業稅務人員各方面的要求都較高,不僅要求財務具體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過硬,還需了解并掌握與稅法相關的尤其是稅法邊緣學科的知識要點。目前,我國能夠從事稅務籌劃的專業性人才相對稀缺,而能夠站在跨國集團的角度進行國際稅務籌劃的人才則更為緊俏。對此,筆者建議我國跨國集團應在稅務籌劃過程中,積極引進人才,并注重對集團內部相關人員的培訓。唯有如此,方能切實提高跨國集團的稅務籌劃水平和能力。
跨國集團應注重稅務籌劃過程中的風險管理
我國跨國集團在稅務籌劃過程中,還應注重風險管理,防止因稅務籌劃手段或者設計方案不當等影響集團的利益或給集團帶來稅務盤查,這樣不僅使稅務籌劃失敗,還間接導致了集團名譽、經濟利益等方面的多種損耗,得不償失。因此,跨國集團應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系統的,包括事前預警、事中檢測、事后應對與防范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該體系針對各類可能產生的風險隱患進行預防和控制。
首先,針對事前預警,跨國集團可以利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利用ERP等軟件支撐,建立一套集財務、稅收、信息于一體的,能夠對風險隱患進行迅速反應的稅收籌劃警報系統。一旦發現風險隱患信號,立即發出預警,從而第一時間能夠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其次,針對事中檢測,跨國集團可以著重針對潛在的風險隱患建立一套稅務風險監控系統。通過該系統對集團運營進行全面、全過程、全方位的檢測和控制,并根據結果第一時間對集團的風險管理情況做出評價和評估,從而合理控制企業的稅務籌劃風險。
再者,針對事后應對與防范,跨國集團應建立一套稅務籌劃風險應對系統,通過該系統來對已經發生的稅務風險進行補救,盡可能地降低風險。
(作者單位:青島喬瑟食品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N].國稅發[2009]90號,2017-5-5.
[2]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行動計劃, 2016-7-19.
[3]大連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谷兆春,祝紅. 跨國集團稅務籌劃管理:現狀、原因及對策[J].涉外稅務,2017(06).
[4]隋忠科.跨國公司稅務風險管理問題淺析[J].中國外資,2015(17).
[5]齊東城.我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06).
[6]于景堃.稅務風險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現代商業,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