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梅
摘 要: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交通運輸居于基礎性地位,不僅有效加強了區域間聯系,也為日常出行提供極大便利。為貫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經濟新常態下應不斷推進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系改革,根治執法亂象,為交通運輸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
經濟新常態下要求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系高效統一、規范有序,進而有效拉動社會發展。現階段,我國交通行政執法主要以“條塊結合”體制為主,逐漸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存在諸多問題及不足之處。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探尋體制改革的有效對策,加快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破除制約瓶頸,解決當前行政執法困境,更好的為國民經濟服務。
新常態下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發展狀況
經濟新常態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優化、正常速度平穩,在新常態下,外部發展環境也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應當明確新時期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對稱結構。交通運輸行業也應當主動適應新常態,重點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構建起高效、精簡、規范的行政執法體系,更好的為交通運輸事業服務,不斷破除制約瓶頸,實現持續發展。
第一: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明確強調應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作為改革重點,交通運輸領域也應加強推行綜合執法,針對多頭執法、職能交叉等問題,需探尋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各級黨委、政府積極響應政策要求,不斷推進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著力治理公路“三亂”問題,并將其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事項,納入專項整改內容之中。
第二:體制機制弊端。現行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中,主要弊端表現在:第一,由于執法機構繁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多頭執法、職能交叉現象,對于同一違法行為,可能會出現重復處罰現象,降低執法工作的公正性及權威性。第二,執法隊伍臃腫,地方無序進人,加劇經費緊張問題,影響日常工作順利展開,某些地方為緩解資金問題,甚至出現了以罰養人的利益鏈條。第三,據統計,車輛超限超載是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重要原因,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超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交通工程的使用性能,在新增危橋中,80%是因車輛超載問題所造成的,對公眾安全出行造成直接危害。但在超載超限治理方面,還存在以罰代管、越治越超的問題,治超站未發揮其應有職責,源頭監管不嚴,超載超限率持續攀升。第四,近年來,公路“三亂”問題頻發,亂罰款、亂收費、亂設站卡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執法工作的公信力。因此,針對現階段行政執法體制中客觀存在的問題,應當加快推進改革工作,更好的適應經濟新常態。
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措施
2.1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內容及目的
為保證交通運輸管理體系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必須結合當前實際情況,以改中求進作為指導思路,進行深入調研摸底,為體制改革提供必要支持。其主要內容包括四方面:一是整合職能,對監督檢查、行政處罰等與路面執法、源頭治超等職能進行有機整合,規避職能交叉現象,提高執法質量與效率。二是精簡機構,由于執法機構繁多,容易出現管理混亂、執法不嚴問題,有必要對其進行精簡,原則上在省、市、縣三級統一設立執法機構,整合現有各級各類執法機構,真正做到一支隊伍執法,從根本上解決多頭執法問題。三是核定編制,主要是解決隊伍臃腫問題,嚴格按照相關人員機構、編制要求,實施分級管理,明確定編標準,核編機構內部人員。四是保障經費,在開展日常行政執法工作中,應當以充足的資金作為必要的物質保障,針對執法經費不足的問題,可實行分級負擔,將其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之中,杜絕趨利執法、以罰養人。
2.2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2.2.1整合行政執法機構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市轄區內部不設置執法機構,由市級部分承擔執法職責,避免在同一區域內部出現多頭執法現象。同時實現行政執法重心下移,簡化行政執法層級,大幅提升執法效率。以治超工作為例,根據《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辦法》中的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是治超主體,應將具體的治超責任落實到位。
2.2.2加強執法人員管理
首先是人員選聘問題,應采取“逢進必考”的方法,對聘用人員進行嚴格考試,實現擇優聘用,競爭上崗,結合本地區內部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選聘方案。其次是富余人員轉崗分流,在行政執法體系中,應及時清退或解聘未經機構編制人員,合理緩解機構臃腫現象。作為人員安置的責任主體,政府部門應當合理分配富余人員,實施相應的轉崗配套措施,不斷拓寬轉崗安置渠道,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為保證轉崗安置工作順利進行,應深入調查涉改人員,征求安置意見,組織人員考聘后根據個人能力進行安置。此外,在人員轉崗分流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本地實際情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
2.2.3制定相應配套政策
相關職能部門應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推動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發揮政策集合效應。在機構編制方面,需出臺明確的文件,對機構設置、職能調整、人員核定標準等問題進行明確規定,促進改革工作的制度化。在經費保障方面,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應聯合財政部門出臺執法經費使用規范,包括經費標準、經費來源、撥付渠道等內容,并加強監督,確保具體內容落實到位。在職責界定方面,整合行政強制、行政處罰等職能,提高執法工作的權威性及有效性。現階段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必須以本地區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執法體制的改革需要以相關配套政策作為保障,這就要求財政、人社、交通運輸等部門密切合作,及時處理改革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政策,并對其進行細化。
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1為保證行政執法體制的科學性,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以督導促改革,在機構內部建立督導臺賬,對督導責任進行細化,確保督導工作深入基層,重點督查執法體制改革,制定專項方案,實施分片包干督導,以此激發各地區改革動力。第二,以懲戒促改革,即出臺相應的獎懲辦法,將改革效果與進度與各部門切身利益掛鉤,可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不斷加快改革進度,高質量完成改革任務。第三,以公示促改革,及時掌握各地區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實際進度,上報相關上級部門,并及時予以公示。第四,以約談促改革,對于改革相對滯后的地區,應由政府部門組織約談,督促其改革進程。
3.2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系
在執法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變動現象,應對此類問題加以重視,協調改革與穩定的關系。在體制改革過程中,部分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未采取有力的措施,甚至出現政策棚架現象,缺乏對政策的宣傳與解讀,無法將其貫徹落實到位,導致基層部門難以正確把握改革方向。從另一方面來說,體制改革必然要斬斷部分不合理的利益鏈條,解決混編混崗問題,杜絕趨利執法、以罰養人。因此,保穩定也是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應加強政策宣傳,按照正確程序處理上訪問題,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現象。
3.3改革與治超相結合
現階段超載超限問題較為嚴重,不僅降低交通工程的使用性能,也極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體制改革階段,還應加強治超力度,正確處理二者關系,避免出現治超不作為現象,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同時要保證治超工作的有效性,把好源頭裝載關,對于超載超限車輛,禁止出站出場,進而有效緩解路面執法壓力,不得存在以罰代管行為,實施責任倒查。近年來,信息技術不斷完善,在各個領域中得以廣泛應用,且具有獨特優勢。在行政執法工作中也應構建起“互聯網+交通執法”的工作模式,有效提高執法工作質量與效率,同時研發電子文書、微信執法等,攻克交通運輸執法困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外部發展環境也產生一定變化,對交通行政執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實現高效統一,不斷提高執法質量與效率。因此,為實現交通運輸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有必要對行政執法體制進行研究,明確當前存在的問題及不足之處,積極探尋改革對策,合理規避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現象,整合行政執法機構,加強執法人員管理,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構建起完善的綜合行政執法體系,不斷提高執法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鄭金文.論經濟新常態下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J].青海交通科技,2016,(04):20-24.
[2]張院平.交通運輸綜合執法與路產損壞案件處理的關系——以河南省為例[J].北方經貿,2017,(05):40-41.
[3]顧大松.行政執法現代化解析及建議——基于江蘇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現代化的思考[J].中國公路,2014,(19):53-57.
[4]劉世春.關于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的幾點思考[J].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4):20-23.
[5]農樂,李求旺.廣西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7,(0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