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麗
摘 要:自媒體議程是一部分公眾通過自己掌握媒體發聲器,與政策議程進行互動,進而影響公共政策形成的一種新的路徑。自媒體議程設置具有主體和渠道的多元性、參與方式多樣化、觸動與推動的外生性和設置的短時性特點,但總體看來仍處于弱勢地位。推動由自媒體議程到政府議程的自下而上的議程設置模式發展,促進自媒體議程與政府議程良性互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自媒體議程;議程設置;自下而上;上下良性互動
隨著新世紀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嶄新的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博客、微博、網絡論壇、即時通信、社交網站等自媒體以其個體化、自主性、交互性等特點,展示了不同于以往的公眾議程,即自媒體議程。我國的政策環境也因之發生了嶄新的變化,“隨手拍解救乞討流浪兒童”、肝膽相照論壇乙肝維權、郭美美微博炫富等自媒體事件讓自下而上和上下良性互動的政策議程設置模式進入公眾的視野,向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政策議程設置模式提起了挑戰。
自媒體時代的來臨
自媒體是新媒體的最新發展階段,包括博客、微博、社交網站、網絡論壇、即時通訊等多種形式。《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以微信、QQ為代表的即時通信用戶規模達6.92億,占網民總體的92.1%。微博用戶規模為2.9億,使用率為38.7%。組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迎來嶄新的自媒體時代,而自媒體龐大的用戶群已成為公眾的嶄新代表。
自媒體具有個體化、自主性、高速性、交互性等特點,其蓬勃發展為公眾提供了平等的話語權和討論平臺。傳播環境的變化使由傳統的媒體和政府主導的公眾議程開始衍變成公眾利用自媒體平臺自主設置議程,即自媒體議程。自媒體議程不是媒體議程與公眾議程的簡單融合,是一部分公眾通過自己掌握媒體發聲器,與政策議程進行互動,進而影響公共政策形成的一種新的路徑。由自媒體發端、大眾輿論高漲、傳統媒體發酵、政府關注回應、最終導致公共政策出臺的事件日益增多,包括新浪微博“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廈門PX項目事件、“肝膽相照”論壇乙肝患者維權事件、新浪微博“免費午餐”等。自媒體時代的來臨漸漸改變了我國傳統的由政府議程到公眾議程的自上而下的議程設置模式,呈現出向自媒體議程到政府議程的自下而上和上下良性互動的議程設置模式發展的新趨勢。
自媒體議程設置的特點
2.1主體和渠道的多元性
自媒體議程的設置主體包括普通民眾、活躍者、社會名人、精英等多種類型,盡管傳播力和影響力各有不同、身份透明程度有所差異,卻并不影響每位參與主體都擁有的平等的發言權,通過自身的力量推動著自媒體議程的設置。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公眾持續高漲的參與需求,自媒體議程的設置渠道從MSN、QQ擴展到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眾號、播客、網絡論壇、社交網絡(人人網、豆瓣網等)、公民新聞網站等多種類型,使公民參與自媒體議程設置的便捷程度大大提升。
2.2參與方式的多樣化。
自媒體議程設置的參與方式主要包括普及知識、表達態度和發起行動,除了文字也可以通過語音和視頻的發布、轉發來推動自媒體議程的設置。在“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事件中,公眾通過表達態度、提出意見、將親身所見的兒童乞討現況隨時拍攝和即時發布等參與方式,在微博上形成融合了情緒、態度、語言、行動等多種方式的綜合型輿論,推動了政府議程的設置。
2.3觸發與推動的外生性
自媒體議程的形成并非空穴來風,往往由重大的負面突發事件和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件引發,由社會精英、意見領袖、非政府組織、利益群體與傳統媒體等推動,進而進入政府議程,最終導致相關公共政策的出臺。2011年甘肅特大校車事故造成多名幼兒傷亡,經各大媒體報道后,火速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形成了自媒體議程,后經學者、官員、技術專家等多方努力推動,最終導致了《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出臺。盡管存在一些完全由自媒體引發、最終形成政策議程的案例,但目前而言僅僅是個案,自媒體議程的觸發與推動具有外生性。
2.4設置的短時性
在時效性方面,自媒體議程設置具有爆發快、熄滅快的短時性。由于自媒體自身多對多的網狀傳播特點,加之外力的觸發與推動,自媒體議程爆發迅猛,大大縮短了傳統的政策議程設置時間。PM2.5事件從2011 年10 月底自媒體開始熱議到2012年2月初北京公布PM2.5數據僅有短短3個月,公眾以十分激烈的輿論,推動北京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另一方面,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或者議題本身新的矛盾點的缺乏,公眾對于某議題的關注程度與討論的活躍程度并不能持續很久,自媒體議程的火苗熄滅的時間也短,自媒體議程參與者的關注點迅速轉移到其他議題中來,開始一段新的議程設置過程。
自媒體議程設置面臨的挑戰
由于自媒體自身的缺陷,加之內輸入政策模式限制、特殊利益集團消極影響、信息資源不對稱等原因,自媒體議程及自下而上、上下良性互動的議程設置模式仍然處于弱勢地位,面臨諸多挑戰。
3.1自媒體議程的設置并非民主化的自然結果,公眾參與意識與能力有待提高
自媒體議程的觸發與推動往往借助他力,具有外生性,并不是民主化發展到相應階段的產物。例如收容遣送政策問題很早就存在,并且較為普遍,安徽年輕民工在上海被收容后轉運過程中失蹤,其父母數年泣血上告,最后只得10萬元賠償;徐州收容遣送站更將收容的婦女賣給酒店老板從事賣淫等等,造成種種惡果的根本原因不外乎《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公眾早已十分反感,只是沒有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直到等到一個大學生孫志剛被活活打死,在自媒體平臺上炒的轟轟烈烈才得以解決。在當前政治體制下,從自媒體議程到政府議程這種自下而上的議程設置模式似乎更多是一種偶然。
3.2自媒體“把關人”缺位,易導致自媒體議程設置的非理性
自媒體平臺之上,布滿了缺乏新聞專業能力的普通公眾,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與道德水平,在面具下自由地發散情緒、表達看法,看似“全民記者”的場面轟轟烈烈,卻處處存在著非理性的隱患。網絡水軍的存在也使得自媒體議程存在偽民意的風險。加之自媒體不同于傳統媒體,信息的采集、編輯和發布每個環節均有政府部門、黨委宣傳部門、記者、編輯等等把關,把關人的缺位更容易導致自媒體議程設置的非理性。輿論暴戾、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網下騷亂等等,都可能會侵犯個人的合法權利,使自媒體議程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很難自下而上的推動政策議程的形成。
3.3自媒體議程設置具有非預設性,組織化程度偏低
自媒體議程往往由突發事件觸發,具有非預設性,既可能呈現出乎意料的更佳的議程設置效果,也可能引發比預計的更糟糕的結果。“公民記者”通過自媒體第一時間發布的信息和設置的議題,由于其獨家直播的亮點,往往時間上傳播得更為迅速、空間上傳播的更加深遠,即使內容些許失真、評價不盡客觀,在公眾腦海中留下的印記也更為深刻。加之參與主體的多元、內容的豐富和參與方式的多樣,自媒體議程相對分散,組織化程度偏低。自媒體平臺往往占據著公眾時間的碎片,展示著公眾思維的碎片,大部分議題只有爭論沒有結論,缺乏實時的跟進,沒有規范的議程,反而是一時興起的產物,很難自下而上的推進到政府議程階段。
自媒體議程良性發展的解決之道
自媒體議程發展成為公眾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議程設置權的泛化。
它既可以滿足公眾參與的需要,是整合社會多元利益的有效平臺,又是政府治理結構變化的自然結果,推動由自媒體議程到政府議程的自下而上的議程設置模式發展,促進自媒體議程與政府議程良性互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升公眾參與意識和網絡自律能力,促進公眾積極、理性、有效的設置自媒體議程。一方面,提升公眾的參與意識,強化公眾的社會責任感,使公眾自覺地積極地利用自媒體平臺為社會問題治理獻計獻策,推動自媒體議程向政府議程發展。“參與型公民”的培育與儲備將促進自下而上和上下良性互動的政策議程設置模式不再是偶然,而是走向民主自然化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增強公眾自身的網絡自律能力,作為 “公民記者”,公眾要確保信息的客觀、公正,自覺抵制情緒化的訴求表達方式,不得造謠、誹謗;作為網絡信息的接受者,公眾提高自身對信息的理解、質疑、評估和思辨能力,培養自我理性。
(2)發揮傳統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引導自媒體議程良性發展,協助自媒體議程走向政府議程。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自媒體而言的,包含報刊、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當前自媒體議程的設置往往起源于傳統媒體的新聞消息,并經過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酵,才存在步入政府議程的可能。
傳統媒體應利用自身輿論導向優勢,對自媒體平臺上的繁雜信息進行過濾,積極規避謠言,過濾非理性信息,引導自媒體議程良性發展。
(3)提升政府公信力,借自媒體的興起打開與公眾直接對話窗口。信息公開是保障公眾知情權、了解政策意圖的前提,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徑,是發展透明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部門應借自媒體平臺設立自己的發聲器,縮小政策信息鴻溝,與公眾直接對話,積極征求和回應公眾意見,促進自媒體議程和政府議程的良性互動與發展。政府部門的發聲器包括政務微博、政務公眾號、論壇在線交流平臺等。政府發聲器在重大事件中的輿論引導價值持續提升,官民互動更加成熟,積極構建多元化信息場,當好網絡“政”能量代言人,促進自下而上和上下良性互動的議程設置模式的發展。
(4)加強自媒體監管,完善自媒體相關法律法規,使自媒體議程理性、有效,為其進入政府議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和《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但針對于新興的自媒體,監管難度更上一層樓,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完善。2014年發布的《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和《微信公共平臺運營規范》為自媒體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此外,網絡公約也是加強自媒體監管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廖燦亮.2016年上半年網絡輿情分析網民心態漸趨冷靜理性[EB/OL]. [2016-07-06]. 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0706/c209043-28530486.html.
[2]鄧喆,孟慶國.自媒體的議程設置:公共政策形成的新路徑[J]. 公共管理學報,2016,(2):14-23.
[3]王金禮,魏文秀. 微博的超議程設置:微博、媒介與公眾的議程互動——以“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事件為例[J]. 新媒體,2011,(5):68-74.
[4]朱亞鵬. 網絡社會下中國公共政策議程設定模式的轉型——基于“肝膽相照”論壇的分析[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5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