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 王成東
摘 要: 礦產資源是我國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我國開展了大規模的礦產開采工程,但建設的增多迫使我國礦產開采工程需要尋找更多的開采巖體。班公湖的怒江地段中,存在許多的青巖體及外圍鉻鐵礦資源,基于初步的研究發現,當中蘊含這許多的礦資,為了了解具體情況,需要對其礦資源潛力進行評估。
關鍵詞:班公湖;丁青巖體;外圍鉻鐵
0 引言
現代社會的許多行業都需要依靠礦產資源進行發展,而現代的礦資源狀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為了確保社會各行業的發展,需要開發更多的礦產開采點。青巖體及外圍鉻鐵礦,是班公湖怒江地段中,常見的一種礦產巖體,其其存在巨大的礦產潛力空間,為了證實其潛力,某實例礦產開采工程開展了一系列的巖體潛力評估工作。
實例解析
班公湖-怒江某礦產開采工程,為了評估其特有的青巖體及外圍鉻鐵礦資源潛力,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1]。該開采工程在前期,為了構建該地區地幔橄欖巖的巖相和地質構造圖,將部分鉻鐵礦開采地區劃分,將其余定位為研究區域。之后在區域內向下鉆探500米,鉆探工作結束后,總結了150平方公里的鉻鐵礦地質簡測圖,以及丁青蛇綠巖體的1:5萬蛇綠巖材料。通過對材料的檢測,分析蛇綠巖當中的含礦度,并標識出鉻鐵礦靶區1至2處。
前期工作完畢之后,該工程首先對1:5萬范圍的區域地質、磁法、重力進行綜合性測量,其次依照大比例尺專項測量,對地質再次的進行測量,最終完成槽探、鉆探和樣品采集的實地工作。
工作進展與成果
2.1地質監測中發現的礦物點
該工程在進行1:5萬區域地質測量中,通過測量結果發現了3處礦化點,并且與實際的對礦化點特質進行分析,初步了解了區域內的蛇綠巖分布、巖貌、礦化特征、構造等。具體來說,該區域的礦化點的巖貌主要為斜輝橄欖,在蛇綠巖體的北部分布較多,分布形狀多位條帶狀。后續的觀測中發現,區域的東南方向蛇綠體厚度逐漸變薄,北側出現輝石巖墻、輝長輝綠巖席。
在檢測區1:1萬專項地質測量工作中,基于此檢測方式的特性,更加細致的對區域內的蛇綠巖的巖相帶進行劃分,從而對各巖相帶進行測量,其中發現了11處鉻鐵礦礦化點,礦化點內同樣呈現純橄巖相如圖2所示,但礦化類型方面出現了稀疏浸染狀、團包狀和條帶狀,并且礦化分布方面也不夠均勻。
而1:2000專項地質測量工作,同樣細致的劃分了區域內的巖相帶,但是相對規模較大、比較兵線的礦體均存在大面積開采的跡象。因此該工程依照開采的采坑,測量出6條鉻鐵礦礦脈和10余處鉻鐵礦化點。
2.2地址監測成果分析
通過監測發現,在區域內的大部分礦化點中出現了許多高磁異常帶,并且大多數呈現出負磁異常、高重力異常的現象。而基于高磁異常帶的觀測,發現區域屬于超基性巖體發育區,在結合其弱磁高重力的異常特點,標識出超基性巖體的巖體邊界。而基于異常解譯,可以得知丁青東蛇綠與圍巖的界線。
潛力評估
3.1潛力評估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對于礦資源潛力評估的技術研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之產生了許多相關的理論技術,例如礦床定位理論、相似類比理論、求同存異理論[2]。而實例工程當中使用了礦床定位理論、相似類比理論兩種,以此對區域內礦產資源潛力進行評估。
第一,礦床定位理論。依照地殼空間的定義,礦床是礦產資源潛力評估的基礎依據,因一旦能夠準確執行礦場定位的基準,就能夠制定出區域礦產潛力評估標準。利用此項技術進行潛力評估,最終獲得的結果往往能夠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以此實現定位預測的目標。
第二,相似類比理論。相似類比理論的原理,是根據已知結果的礦床特征,對礦床成礦模式進行類比,進而在成礦模式相似定位機制基礎上,對礦床當中蘊含礦資源的可能性作出推斷實現潛力評估。但此方法的應用相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面對多種特質較為接近的礦物類型時,會出現難以準確判斷的現象,所以雖然此理論的操作便捷性較高,但依舊常常作為與其他理論技術配合使用的技術,為其他復雜理論技術提供初步的評估基礎。
3.2潛力評估技術目的
基于礦物資源對社會的強大推動力,評價某區域內的礦物資源,能夠有效的了解其中蘊含的礦物資源規模,進而對區域實施礦物開采的工作。由此可見通過礦物資源的潛力評價,能夠確保開采工作的精確性、針對性等等。在礦物潛力評估的結果反饋之后,可以清晰的了解其中礦物的分布、礦物的類型、礦物形成的原因、礦物周邊地質樣貌等等,如此制定相應規模的礦物開采工作,并且針對不同種類的地質與礦物類型,選取不同的開采技術,實現高校的礦物開采工作。
3.3潛力評估的意義
在社會的層面上,礦物能夠推動社會的各方面發展,但是現代我國的礦物資源出現了輕度的缺乏,為了避免問題惡化開展礦物潛力評估的必要性被證實[3]。礦物資源充足的情況下,能夠幫助社會多個行業發展,同時有助于新型產業的開發。基于此前提說明,社會的發展與開發,都必須依靠礦物資源的支撐,而潛力評估的意義在于,找尋合適的、大規模的礦物資源來加強社會的各項發展力度。
3.4現代潛力評估技術的發展
雖然潛力評估的概念,是在早期由國外學者提出的,但在我國自身的應用之下,現代我國的礦物潛力評估,產生了自身的技術發展方向。GIS技術是我國現代礦物潛力評估的先進技術之一,其屬于一種融合性的技術,主要原理是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化技術、網絡技術的優異性能,取代傳統大規模的人工作業方式,實現效率、精確度的提高,降低人工作業當中容易出現的失誤率。
實例評估成果與存在問題
實例工程的評估成果中顯示,在丁青東區蛇綠巖檢測去,1:5萬區域地址測量結果中,蛇綠巖提的中部,發現了逆沖斷層的地理特征,其向上沿河谷的東西方向延伸,直徑寬度約為300米。在進行深入的研究之后,發現該地貌的兩端與德吉國組地層有緊密鏈接,斷層地帶的內部出現呈塊狀的德吉國砂巖,但分布較為集中。基于上述的分析,基于斷層兩側的蛇綠巖體產生了疑問,即兩側蛇綠巖體在斷層出現之前是否是整體。為解開問題該工程對檢測區域進行了實際的調查,調查發現檢測區域蛇綠巖分布的背部兩側,發現了同樣形狀的玄武巖與輝長輝綠巖。并且斷層整體延伸出現逐漸變窄的跡象,由此可推測斷層兩側的蛇綠巖可能是一體。基于此如果蛇綠巖體是一體,那么因為兩側規模的龐大,證實其中礦資源的潛力較大。而在檢測區域其余的部分中,同樣發現了與地層接觸的斷層,在斷層中發現了大量的條帶狀鉻鐵礦脈,但此礦脈是如何形成的卻不得而知。基于此該工程采取大比例尺地址檢測方法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通過槽探揭露的方法進行查證。
結語
班公湖-怒江成礦帶東段丁青巖體及外圍鉻鐵礦資源潛力評價,是針對當前我國的礦物資源呈現出輕微的不足現象,進行改善的一項工作,能夠有效避免不足問題的惡化,使得社會的發展得到充足的推動力,同時有助于社會新型行業的開發。
【參考文獻】
[1]石少堅.GIS在礦產資源潛力評價中的應用[J].地球,2013, (08).
[2]王立強,王勇,旦真王修..班公湖—怒江成礦帶西段主要巖漿熱液型礦床成礦特征初探[J].地球學報,2017 ,38 (05) :615-626.
[3]黃文斌,吳西順,杜曉慧,李莉.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在礦政管理中的作用及對我國礦政管理的啟示[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 ,(03)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