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清
摘 要:當前中職學校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普遍存在著缺乏系統性、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不足、低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重復建設、動態更新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基于現狀,筆者認為: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一、組建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團隊;二、針對某些學科,開發、制作時效性強、直觀生動的系列化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三、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實現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四、探索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制作、共享應用的常態化機制。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應用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材料,主要包括數字化幻燈片、數字化投影、數字化音頻、數字化視頻、數字化網上教學資源等。[1]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需求可以說是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具有轉折意義的象征。[2]2002年4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在Hewlett基金會的資助下啟動了“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OCW)計劃。[3]這一舉措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傳播知識和學校與學者合作的全新模式。在這一模式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學校參與到這個行列中來,形成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公開與共享的項目或計劃。
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大規模的區域性數字化教學資源,還是學校自建的小型數字化教學資源,普遍存在著缺乏系統性、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不足、低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重復建設、動態更新緩慢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困擾著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基于當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狀況,筆者旨在針對中職學校教學特點,在開發、制作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并嘗試構建優質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應用的常態化機制等方面做一些探索和研究。筆者認為: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
組建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團隊
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校本教材開發的教學一線專業骨干教師、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的技術力量、搭建促進資源共享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相關技術力量等。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必須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能爭取校領導的行政支持、相關部門的技術支持及必要的經費保障。
基于上述分析,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必須包括教務處負責協調專業教師進行教學資源開發的相關領導,負責數字化教學資源具體攝、錄、編、播的技術核心力量,一線相關專業的任課老師,還要有負責學校信息化建設具體實施的技術骨干。當然,如果能夠爭取負責學校重大項目(如省級信息化示范性學校建設項目或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的相關領導參與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勢必為開發團隊帶來更大的技術支持與經費保障。
本課題組在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實踐工作中,組建如下工作團隊,達到理想效果。團隊成員有數字化校園電視臺副臺長、信息辦干事(電化教研組組長)、教務處副主任、辦公室副主任、信息技術方面的專任教師。教務處副主任,主要負責協調各教研組、集備組有關學科建設方面的事務,負責聯系外校信息技術方面的專家,實時對團隊工作進行指導。數字化校園電視臺副臺長負責充分利用數字化校園電視臺具有專業的錄、播軟硬件設備及擁有專業的錄制、后期制作團隊等優勢,具體制作數字化教學資源。電化教研組組長主要負責相關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參與微課、精品課的教學設計等工作。一線的骨干專任教師負責精品課、微課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
針對某些學科,開發制作時效性強、直觀生動的系列化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
首先,通過學校教務處,向各學科教研組了解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需求。教務處通過與各教研組充分溝通,在廣泛征集開發課程的基礎上,選取時效性強、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進行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如選擇校本開發教材《數字影音后期特效合成》、《網絡綜合布線》和《職業英語實用教材》作為配套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課程。
然后,校園電視臺與有意向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的課程負責人溝通,詳細分析其需求,撰寫拍攝腳本。電視臺應先向課程負責人介紹電視臺攝、錄、編、播等方面的設備及流程,讓課程負責人詳細了解應從哪些方面做好課程開發的準備工作。在此基礎上,電視臺技術骨干應充分了解課程負責人的攝制微課的意圖,并與課題負責人一起把攝制工作進行詳細分解,即分鏡頭處理,制定拍攝計劃。
接著,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技術人員配合任課教師按教學進度的先后順序,與校園電視臺視頻攝制團隊共同完成具有專業針對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制作。按照拍攝計劃,分別完成演播室片頭及主講人出鏡畫面的錄制、實踐實操多機位拍攝、部分教學過程的錄屏及解說詞錄制等工作。前期制作完成之后,電視臺組織技術力量進行后期編輯工作,得到樣片。課程負責人對樣片及時反饋,電視臺組織技術力量及時完善。
本課題組在為《數字影音后期特效合成》和《網絡綜合布線》開發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時,按照上述步驟,依據這兩門學科不同特點,采取了相應的制作方式。《數字影音后期特效合成》課程是計算機軟件應用類課程,制作配套微課時,以操作錄屏、解說詞為主,穿插主講教師點評、片頭畫面,并輔以相關特效視頻、背景音樂。《網絡綜合布線》課程側重于實訓,制作配套微課時,以教師實操演示和指導學生實訓實拍為主,穿插主講教師點評、片頭畫面。課題組開發的這兩門課程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教學實踐中師生反饋良好。
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實現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
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實現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共享,能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能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4]在互聯網+時代下,借助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廣大師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和課外的學習生活隨時隨意隨心享受學習生活,最終促進優質教與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必須包括課程中心、教學管理中心、個人空間、移動學習端等模塊,并讓各模塊緊密協作構成完善系統。
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工作具體應由學校信息辦電化教研組組長負責,分為四個階段進行1.由信息辦干事、學科專業教師和開發企業進行數字化資源平臺需求分析;2.需求分析論證;3.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開發;四、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試用與完善。
這項工作需要與學校相關重大項目(省信息化示范性建設)配套進行,僅憑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團隊難以完成。這項工作也離不開專業企業的支持,如超星、協同電子等企業。目前,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爆發式發展,與媒資平臺相關的技術日趨成熟。只要有相應的資金,就能依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企業搭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隊搭建完成之前,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如校園網、校園電視臺對外網站。校園電視臺網站多學科、多欄目版塊,可以把開發的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上傳到相應版塊,讓全校師生共享。
探索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制作、共享應用的常態化機制
在選定一、兩門學科課程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的基礎上,應摸索、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制作、共享應用的常態化機制。在上述闡述中,這項工作包括課程選擇、授課人員與攝制人員的溝通、攝制、數字化資源上傳及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搭建及使用等諸多環節。只要學校行政主管牽頭把這些環節歸納、細化,并形成制度,就能在全校范圍展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制作、共享應用的工作,最終使這項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中職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研究工作能構建優質課程資源,利于開展彈性自主學習,能數字化本校的課程,實現資源永久保存。這項工作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順應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學習方式。這項工作若能持續深入展開,必然能打造全新的學習生態系統,構建全新的教學生態環境,為中職教育開創新篇章。
基金項目:2016年度福州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立項課題“中職計算機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FZDJ2016A10)
(作者單位:福州機電工程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 孫俊臺.走有職教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J]. 職教信息化,2007(03).
[2] 李和文.對中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幾點認識[J]. 教育廣角,2006(08).
[3] 朱軍,基層電大數字化校園的規劃與建設[J]. 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03).
[4] 張健.淺議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J]. 探索與爭鳴,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