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萍
摘要:本篇文章通過對村級財務管理現狀的闡述,意識到當前農村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不同的問題因素,提出了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希望在提升村級財務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實現村級財務工作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村級;財務管理;優化
一、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體新農村建設的穩定發展,農村改革逐漸深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農村經濟實力的逐漸提升,集體資金數量不斷增多,這給村級集體資金管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針對村級財務管理工作而言,其作為農村經濟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的今后發展,關系著農村居民的合法權益。因此,這就需要結合村級財務管理需求,采取相應的管理方式,在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力度的同時,減少不必要問題出現,在保障農村居民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實現農村集體資金的保值增值,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當前村級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級財務制度有待完善
在當前我國經濟穩定發展以及農村政策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有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優化農村財務管理的相關體系和政策,即便這些體系已經有所完善,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當前大部分體系均是對現有財務管理體系進行更改,而不是統一完善村級財務體系,如如何界定村委會會計主體性質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瓶頸,村級財務適用《行政事業會度制度》還是企業會計制度?并且,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財務體制在其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嚴重給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存在較為突出的負債問題
經過調查得知,即便大部分農村已經全面落實了財務管理工作,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和對應的財務管理標準相背離,存在較為明顯的偏差。例如,收入管理,不管是否能夠落實管理目標,都將其納入到農村財務管理范疇中;而從支出角度來說,大部分農村沒有實現量入為出,以收定支,更沒有根據管理標準執行,導致赤字管理等情況出現,債務問題較為突顯[1]。
(三)村級財務公開力度不足 沒有實現透明化
保證村級財務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不但能夠充分體現村級財務情況,同時還能讓農村群眾行使相應的監管權限。農村群眾只有對各項財務收支情況有所認識,才能對各項經濟活動加以綜合監管,并及時找出存在的問題,總結工作經驗,防止問題的再次出現。但是,結合實際來說,大部分農村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不具備透明性,財務公開力度整體偏低,無法保證財務公開的合理性,相關人員職責意識不高,導致財務管理公開工作過于形式化。
(四)財務監督機制不完善 監管滯后
現階段,在農村組織結構中,大部分農村審計監管工作沒有充分執行,沒有第一時間對村級財務支出情況進行核查,村干部任職期間的審計工作和離職審計工作較為落后,甚至部分農村沒有構建對應的審計組織體系。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因素在于相關的監管體系不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缺少規范的監管體系,再加上農村財務自身含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落實審計工作時,審計標準存在差異,使得大部分村級財務審計工作缺少合理性,給審計監管工作順利開展帶來阻礙。
三、村級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策略
(一)健全規章制度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
首先,應該構建完善的村級財務組織機構,并合理分配對應的工作職責,避免出現權限交叉現象。并且,設定規范的財務管理流程,更好的配合村級財務管理和監管要求。因此,這就需要參考企業財務管理方式和標準,對村級財務賬目加以綜合監管,并編制對應的報表,交由上級部門進行核查。其次,在現有的財務管理體系基礎上,結合農村建設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實現各項體系的優化,加強整體管理。例如,結合農村征地情況,加強核查,并全面落實對應的管理策略,掌握征地補償費用最低標準,全面監管,明確職責,保證征地費用補倉的合理性和規范性。
(二)多方聯動,加強“三資”管理
首先,在資金管理方面,因為當前大部分農村在實施代理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參考現有的管理方式和理念,設定相應的核算賬目,并采用雙管齊下的管理政策,優化資金管理體系,加強職責分配,明確相應權限。其次,在資產管理方面,需要完善相應的資產臺賬數據,并做好資產入賬、應用和管理工作,明確相應人員的工作職責,確保財務管理的合理性和真實性[3]。最后,在資源管理方面,應該優化登記體系,相關部門需要對現有的管理機制進行創新和完善,設定專業的管理部門,保證合同的合理性,明確合同簽署流程,結合不同的問題進行修改,從而保證資金管理效率和質量。
(三)完善村級財務公開透明,建立民主評議制度
我們可以借助現代化技術實現對村級財務規劃、資金收支等情況進行綜合管理,同時對實際村級財務情況進行公布。并且,在土地征用費用補償時,應該保證各項資金補償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建立陽光財務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序落實。除此之外,全面開展農村群眾評估活動,對參與相應工作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其中也設涉及了農村會計、財務管理等人員,均列入到民主評估范疇內,接受農村群眾的考核和評估,并由監管部門負責,定期開展。
(四)完善監督機制 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農村組織需要結合管理標準,從事前、事中、事后等多個方面入手開展審計工作,形成統一的管理體系。首先,應該設定專業的監管部門,加大對農村財務執行情況的監管力度,并由財務工作人員落實財務管理工作,并把編制的財務管理報表交由相應的部門進行審核,在審核通過之后由農村大會審核。在進行審核時,所有農村群眾都可以發表意見,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由監管部門結合提出的建議進行篩選和思考,并對財務管理內容進行更改,讓其更滿足農村集體財務管理需求。其次,有關部門可以通過設定舉報箱的方式,讓農村群眾匿名提供建議,及時反饋,真正實現取信于民。
(五)群策努力 化解村級債務
現階段,農村債務規模相對龐大,涉及范疇較為廣泛,產生因素比較復雜,處理難度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頒布相應的農村欠款清收政策,對各債權債務人員身份加以明確,規范還款日期以及方式,在面臨風險的狀況下,有關部門需要對現在債權債務追蹤問效,實時函證催繳。此外,還要采用多元化方式緩解農村債務,全面開展社會公益項目,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對應的財務補償,全面引導化解村級債務。
(六)建立村級財務管理審計監督機制
首先,樹立良好的監管意識,明確監管職責,并第一時間反饋監管問題,發表相應的建議。其次,科學設定村級財務監管部門,劃分相應職責,協調好各個部門之間關系,加強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以此給村務監管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條件[4]。最后,強化監管職責,組財建專業的監管團隊,定期對村級財務管理執行情況進行考察和追蹤,及時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處理意見,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基礎上,提升工作效率。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農村相關機構給予財務管理工作高度注重,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財務管理,及時找出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不同問題產生因素,采取對應的處理對策,減少問題出現,保證村級財務管理安全。
參考文獻:
[1]王真偉,劉智勇,唐佳慧.新農村建設中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 (02):286-288.
[2]劉中華.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探討與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 (03):24-25.
[3]管晨智.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財政監督,2015 (29):50-52.
[4]李新華.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 (19):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