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燕
摘要:內部控制是市場主體高效運行的基本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決定其加強內部控制建設不僅是推動內部業務順利開展的需要,更是完善國家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需要。基于此,本文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從內部組織結構建設不足、預算管理機制不健全、內部監督機制不完善、內部信息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角度進行闡述,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對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所助益。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相關對策
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以下簡稱《內部控制規范》),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內部建立的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措施、方法和規程。與企業的運行不同,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社會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其在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方面的作用不僅在于自身的內部發展,更在于公共職責的履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有利于推動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深化改革,提高單位的辦事效率,提高單位自身的運行活力;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為預算管理、內部審計提供科學依據;用制度將基層黨員干部的權利“趕進籠子里”,營造遵紀守法、廉潔從政的行政管理環境,以改善公共服務質量。但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在組織結構、預算管理、內部監督、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使得《內部控制規范》在落實中遇到了一定的問題。而深入問題分析則是推動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結構控制不健全
目前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組織結構不健全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落實。如在單位內部,領導意志占據主導,在組織運行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使得一些內控措施在落實中形同虛設;職責劃分不明確、崗位重疊等問題突出,使得各個環節責任人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營私舞弊的危險,影響了內部控制氛圍的營造。
(二)預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預算編制環節薄弱,基礎信息不足,如各環節之間缺乏有效配合,將工作內容全部推給財務部門,信息失真問題突出,編制方法不科學,盲目延續傳統預算管理方案,缺乏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內容具體指導,影響了預算的可行性;預算執行效果不佳,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監督效力缺乏,約束控制流于形式,為預算超支埋下隱患;績效評估不科學,缺乏對預算執行效果的反饋,影響了下一階段預算工作的糾正與完善。
(三)內部監督機制存在缺陷
監督機制的缺失為一些違法亂紀行為提供了溫床,削弱了內部控制效果。例如內部審計機構建設不完善,對全過程監督機制的落實缺乏效力,在事前缺乏對問題的預防,沒有將內控風險控制在萌芽中;在事中缺乏對流程問題的嚴格檢查,對違規違法操作缺乏控制力,甚至存在利益牽制;在事后缺乏系統的反饋與指導,使得內部控制制度的整改出現形式化的弊端。
(四)信息化建設體系不完善
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信息化建設也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信息化建設并不是簡單地引入計算機等硬件設備,而是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平臺。但是目前在單位內部管理中,信息化內部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專業軟件運用效果不佳,信息平臺在存儲、傳遞過程中缺乏安全保障,信息安全問題普遍存在,影響了信息質量,使得內部控制建設陷入困境。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相關對策
(一)加強組織結構建設,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組織結構的構建能夠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中各個環節的相互關系,確定不同管理職能間的報告關系,確定職責范圍,從而構建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提高管理控制效率。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中,首先要依據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規范,對自身的組織結構做出合理設計,確保各個環節之間既能夠相互制約,也能夠相互合作,并通過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各部門的管理責任,避免監督缺位、弄虛作假等行為。其次,完善內部控制管理程序,例如在財務支出中,各個環節應嚴格遵守授權、簽發、核準、執行和記錄的流程,將資金的使用情況細節化,并落到實處,不僅要確保真實準確,更應確保有據可查。再次,強化人員管理責任,明確權責,將不相容人員的工作內容相分離,確保相互之間的利益牽制,提高人員參與內部控制的主動性;最后,嚴格追責制度,利用追責的權威性提高各環節、各人員對責任的履行,以完善內部組織結構構建。
(二)完善預算管理機制,提高內部控制效果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中,財務資金是資源配置的具體體現,也是行政工作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與企業發展不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資金主要來自于國家的財政撥款,而如何根據國家的預算管理規范,以及公共服務事業發展規劃將資金用到實處則是其預算管理中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在預算管理制度建設中,單位首先要摸清資產、資源狀況,根據一定時期內的資金情況,量入為出建立基礎信息庫;其次,建立全過程預算管理制度,從預算編制、執行到評估均納入到內部控制建設中來,利用制度規范提高預算的實效性;接下來,采用零基預算的科學方法,優化資金配置,確保預算能夠真正指導下一年度的工作規劃;第四,嚴格預算執行管理,堅持法定原則和剛性原則,嚴格控制預算執行過程中各項新增支出,明確審查款項性質和額度,提高財務會計的控制效果;最后,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利用信息數據平臺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統計績效數據進行分析,將預算績效落實到部門以及責任人,并利用相應的獎懲措施體現預算管理的控制效果。
(三)加強內部監督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對于預防、檢查、督促、評價、處理內部各部門、各環節工作,糾正內部工作問題,控制違法亂紀行為具有重要意義。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單位應堅持全過程管理的原則,從事前、事中、事后做出全面控制,從而推動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在內部監督制度建設中,審計部門首先要加強內部協調與溝通,開展事前監督,如在各部門各項費用的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應該針對項目申請,對核準、審批各環節加強監督,確保賬實相符,將公款私用等行為控制在萌芽中;其次,做好事中控制,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不僅要計算出損失財產的種類、數量,還要計算出這些財產的總價值,以便于紀檢部門定性、處理,同時通過不同方式查證財產去向,并予以追回,確保事中監督力度;最后,健全反饋機制,加強事后監督,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要制定整個措施,并監督落實,通過反饋機制不斷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四)注重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
進入到信息化時代,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也應該緊緊抓住這一機遇,推動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將各環節的管理信息納入到信息化內部控制體系中來,迎合大數據發展趨勢,對內部控制建設提供數據分析模型。例如單位內部可以根據不同部門的工作需要,引入專門的信息軟件,其中包括此預算業務軟件、收支業務軟件、采購業務軟件、建設項目軟件、合同管理軟件等,最大限度將單位內部信息納入到信息平臺中來,完善信息化管理功能,提高信息存儲、交流效率,實現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發展目標。此外,單位還應該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定期檢查、維修信息系統平臺,及時發現并彌補信息系統漏洞,確保信息的安全、完整,避免信息管理風險,提高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質量。
三、結束語
總之,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內部控制制度是一系列規范、程序、流程的結合體,完善的內部控制對單位的自身發展以及社會公共服務建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從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開展情況來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缺失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如在組織結構、預算管理、監督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制度缺陷。因此,行政事業單位領導應積極轉變思想認識,從當前新的發展形勢出發,有針對性地推動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以推動單位內部各環節的有效配合,體現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振國.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財會學習,2017 (12):236-237.
[2]萬光文.論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中國總會計師,2016 (0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