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摘要:在會計實務中,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應用十分廣泛。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會計核算更加合理化,規范化。確保核算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真實的反映出財務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在會計實務中,用會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可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并且企業要根據會計核算當中的要求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會計核算。我們應用實質重于形式在會計實務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我們找出對策加以解決。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必要性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會計記錄,會計計量,會計確認等等,它的各種不同形式的體現,也在不同形式下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但是我們注重于推崇它的原因就是,它的作用性真的很強,值得推崇,雖然問題也有,但是需要我們在實踐當中找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確保良好運行。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會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進行主要探究。
關鍵詞: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會計實務;應用
我們在會計當中的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它具體表現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我們在確定和計量某項資產的收入,消費,具體的使用情況時,我們要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來進行,不能以法律為具體的情況依據,也就是說,我們在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與法律實質情況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企業在會計核算的時候就要按照經濟實質來進行,而不能以法律依據為基礎。在會計核算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現在的會計核算更加注重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本文就我國會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一、實質重于形式在會計實務中的重要作用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比較于權責發生制原則內容更豐富。在我國的會計的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當中,權責發生制的原則是基礎性的原則。但是該項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每個企業目前處于的經濟環境有所不同,而且,我國現在科技的發展,會計的收支都選擇網上支付為主,這種方式反映出來的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發展前景不具體。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與一貫性原則相比更具體。而一貫性原則具體是要求企業實施的會計政策之前與實施會計政策之后一致。但是,這一項原則在真正的反映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時候,一貫性原則很難體現。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來。并且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和謹慎性原則具有相互鋪墊作用。資產的增減值情況會根據多種原因變化,在做年終報表時,資產的實際價值很容易和賬面價值發生沖突,有時甚至有很大的偏差。這就會使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資產情況,所以說,很多資產更注重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用以表述企業的真實資產情況。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一項創新的制度策略,是會計制度進步的重要表現。它的理論意義十分重要,并且它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一)會計確認
會計確認具體指的是把某一經濟事項或交易真正的納入到會計要素里并得到認可。例如我們在企業融資租進的某一設備是否可以成為資產問題。在我們租賃的協議要求中規定的是這個設備的所屬權屬于的是租賃公司,但是它的控制權仍然歸為企業所有。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它就可以把這一設備納入固定資產當中。還有一種是關于負債要素的問題,就是我們所說的銷售產品,企業可以將它作為債務問題來處理嗎,根據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我們的企業已經對產品承擔經濟責任了,應當納入。最后是對收入要素的確認問題,在銷售合同有關規定中,我們將客戶的產品按照要求送到客戶指定的地點當中,但是,由于某種原因我們沒有及時收到貨款,是否作為一項收入。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企業沒有收到貨款,但是企業擁有收取貨款的權利,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應當納入一項收入。
(二)會計計量方面
會計計量在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中主要體現在通貨膨脹時候,會計計量模式當中以名義貨幣單位轉換為一般購買力貨幣單位。
(三)會計記錄
會計處理到會計報告中的基礎表現為會計記錄。當閑置資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時,企業就會購買一些有價證券,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打算長期擁有此證券,結果卻擁有超過12個月的持有期,而且當時的企業也沒必要因為這個調整賬戶。雖然滿足了長期的投資要求,但是實際上仍然存在短期投資的目的,實質與形式的矛盾,使我們知道形式應服從矛盾。
三、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會計實務當中,就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這個原則很容易被企業濫用或者逃避。企業可以用財務方面來規避此原則。企業在非貨幣性交易的時候,有時候會將換出的資產賬面價值與換入的資產入賬價值相互混淆,有時候,企業沒有及時收到補價時,就不確認收益,這樣就會使非貨幣交易中取到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就壓縮了公司的置換調節利潤空間。并且,還有許多企業對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主觀性當操縱企業利潤的工具,甚至,有些企業在自己的形式不符合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時,就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來當擋箭牌,這種情況下,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某種原因下是一種沒有原則的原則。
四、解決策略
(一)合理規范會計制度
對我國會計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合理運行到會計實務當中,國家應該重新建立新的會計準則,并且對該項原則合理運行要制定合理的制度。而且在實際運用當中,如果出現形式與實際不相一致情況下,我們的企業要和會計師進行合理的探討,找出相應對策,在探討過程中,如果出現經濟事項不一致,我們要提交到有關部門再進行有效的管理。
(二)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當中的應用,這對企業當中會計從業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企業要加強對內部會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專業知識能力的培養,加強提高綜合素質。企業內部的會計從業工作人員要能夠掌握更強的專業理論,并且能夠得到充分的實際應用。還可以建立精英團隊,加強會計專業知識的宣傳。并且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強管理水平。
(三)加強企業會計監督
為了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充分應用,企業更應該加強對自身的監督執法力度,更應該提高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強執法力度,也要對監管人員進行知識能力的培養,加強知識能力,專業性強。大大提高企業內部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成本提高,讓企業無法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并且,企業在會計實務應用當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也要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五、結束語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當中又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我們要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這樣才能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合理運營。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也可以看出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經濟環境也變得很復雜,形式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情況越來越突出,企業的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會計核算的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要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并且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進行合理的運行。避免一些沒必要的問題出現。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既能使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得到合理運用,而且,為我國的企業核算行為進行合理規范,提高了我國會計信息的質量和可靠度,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建設提供良好保障。
參考文獻:
[1]方智勇.張慧園.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商貿,2017.
[2]武小華,李仲春.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J].綿陽師范學院院報,2010.
[3]財務部.企業會計學準則[M].經濟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