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強
摘要:作為渠道工作精細化管理和運作的基礎,營業廳效益評價:能夠從多個維度上進行有效評判,最大限度地保持客觀性,并針對性提供決策依據。同時,效益評價在得到綜合性運用后,不單單可以找出問題,還有助于營業廳綜合實力得到加強。
本文對共聯營業廳的效益評價工作,進行了一定深度的剖析。主要側重于日常運營的效益評價,如:通過共聯營業廳對財務價值與經濟價值等的探索運用,應對運營商近年多變的渠道政策,適時進行方向性的調整、誘導,針對性地實施相關舉措。
大量詳實數據證明:“效益評價”的探索運用,對共聯營業廳的渠道經營起了關鍵作用。
關鍵詞:效益評價;營業廳;財務價值;經濟價值;能力價值
一、營業廳的效益評價
目前,國內運營商營業廳采用的效益評價公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構成都包含了兩大塊,即:日常運營層面的財務價值與經濟價值,以及針對經濟、財務價值進行綜合評判的能力價值。具體公式,如:
效益評價 = 財務價值 + 經濟價值 + 能力價值
相對而言,財務價值容易識別,稱之為顯性價值。它包含營業廳日常的財務收入項目、構建各項目計算方法;分析并明確財務成本的分類構成及計算方法。
經濟價值則不宜被完全認識到位,故其稱為隱形價值。它包含營業廳的總體經濟價值構成要素,及其目標維度和價值計算。
能力價值是涵蓋了通過內外部環境分析,確定對營業廳的能力要求,構建各項能力評估指標及評估方法。
二、共聯營業廳效益評價的探索運用
近年,電信運營商渠道政策多變;同時,社會渠道不斷擠壓;外加,日益普及的線上、移動app的支付;CRM傳統受理業務萎縮明顯,業務酬金隨之驟減。
在此情況下,分布于上海各區域的共聯公司32家營業廳,分別于:2016^2017年度進行終端毛利突破戰,2017^2018年度進行CRM業務人工控制戰,在兩場戰役里;努力嘗試運用效益評價,勇于紓困走出了一條探索之路。從而,守住了營業廳被動的陣形,為下一步經營拓寬了思路,樹立了信心。
(一)財務價值實現“導向清晰化”
1.收入評估
類比運營商營業廳,共聯營業廳明確收入如:營業廳通過向客戶提供的、并可直接考量、服務所獲得的等同收入,具體:放號量、綜合業務辦理、電子渠道業務分流、終端銷售等。
面對共聯營業廳2016當年度不能充分享受主業廳的CRM資源支撐,在此情況下,作2016年06^12月業務收入評價,如:
財務效益評價=代營不可控+代辦不主要+終端可控&加強
相應舉措:維持/放號、新業務、繳充、套餐等代營業務;弱化/綜合辦理、電渠等代辦業務;突破/終端、電子產品業務。
從2016年三季度后,共聯公司對營業廳進行銷售能力誘導,結合期間終端補貼轉強,大力倡導:以終端毛利為導向,對單廳平均終端銷量收入的持續發力,配套出臺較為刺激的營業廳終端激勵政策。
從2016年06月開始到2017年12月結束的終端毛利突破戰看,營業廳收入的質量、規模、服務等都取得了一定發展。尤其是,終端毛利率上的優勢明顯,連續十幾個月維持在17.9-19.6%,在中通服范圍亦屬罕見。
2.成本評估
對標收入的開展情況,明確:凡向營業廳投入的、可分攤的日常經營成本,具體有固定成本(租金、設備)和變動成本(人工、水電)。
由于,成本效益是衡量企業投入產出對比關系的關鍵,也是企業管理中進行相應決策的依據[1]。對企業成本效益進行評估不是靠計算一個或幾個指標所能解決的,所以,仍舊需要建立一套相關的指標體系予以支持[2]。對此,出于實際考量,共聯營業廳的成本中剔除間接成本,如:為裝修、投訴等配套的開支。
隨著17年四季度,電信渠道政策由用戶(終端)數量向用戶寬帶C網質量戰略上升級。營業廳無限量套餐受理量激增,用工缺口成常態,人工成本逐漸增加。在此情況下,作2016年09^2017年01月業務成本評價,如:
財務效益評價=租金等不可控+運營等不主要+人工必控&加強。
相應舉措:維持/房租、維修、突發成本等;弱化/辦公、低耗、折舊;突破/人工成本、水電等嚴控。
在綜合效益評價后,營業廳采取錯峰受理、彈性用工、強化培訓等舉措,盡力控制成本。隨即,展開了一場“由2017年09月始至2018年7月仍繼續”的CRM人工成本控制戰。
從實施過程來看,營業廳人員感知度、經濟效益比都取得一定成績。在不滿員狀態下,營業廳CRM業務額同比增長134.9%;人工同比增長僅23.8%。相比之下,CRM的酬金結算增長大幅領先,企業經濟效益相當明顯。
(二)經濟價值完成“潛力增值化”
經濟價值是評估營業廳在發展維系客戶的價值增值,相應間接獲取增值溢價。
綜合考慮共聯營業廳在新增、存量市場挖潛、客戶關系的定位,并結合營業廳品牌貢獻等因素,在此情況下,作2016年^2017年經濟價值評價,如:
經濟效益評價=運營補貼不可控+品牌補貼不主要+客戶與產品難控。
相應舉措:維持/運營商端、供應商端;弱化/供應商端、營業廳端;突破/消費者端、供應商端、營業廳端。
經兩年多探索,從共聯營業廳經濟價值產生的來源端及其形式,體現如下:
1.運營商端,統籌式補貼形式。來源主業,潛力波動:質量+規模+配合運營性補貼(16年X02w、17年X09w,增長2%);達量+達標銷售服務性補貼(16年X70w、17年X84w)。從獲取的能力看,運營商端仍是主渠道,短期無可替代,但長期不穩定,偶發因素增多;營業廳應繼續加大運營商潛力挖掘。
2.消費者端,以會員費補貼形式。來源待挖,潛力巨大:會員費補貼(目前為0w)。由于開展乏力,老年用戶嫌煩排斥,年輕用戶又嫌土拒絕。從家電、超市發展經驗看,增值潛力巨大。會員信息規模化后,精準推送潛力巨大。規?;瘯T資源將是“新零售”頭部企業們寶貴的流量入口,其變現前景良好。
3.供應商端,以互惠式補貼形式。來源傳統、潛力被動:入場費+價保補償傳統補貼,(16年X66w、17年X00w,增長20%)。智能產品場景化補貼、相關陣地創效新型型補貼,雖說前景可期,但形成有效收益仍有待時日。
4.營業廳端,以品牌形式補貼。來源單一、潛力有限:營業廳門楣無形品牌補貼,及其他店內、外的宣傳機會成本補貼。但受所在區域等多重限制,效益不如預期,(門頭補貼:16年4w、17年3.7w,1k/年/廳)仍需深挖潛力。
(三)能力價值探索“動力激活化”
由于能力價值是對營業廳財務價值、經濟價值評估結果的綜合體現,而共聯營業廳于2015年末才實現全部自營,相關經驗并不當豐富。
在引入運營商普遍采用的“銷售、服務、推廣、布局、團建”等“五力”細項指標后,通過部分解讀與局部應用,效果開始顯現。
但是,與運營商自營的營業廳相比較,共聯營業廳綜合素質,營業廳人員的動力、活力仍有大量待激發的空間。
三、下階段共聯營業廳效益評價的目標
下階段共聯營業廳的效益評價,目標為整體綜合性運用。因為,只有通過綜合化效益評價,營業廳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具體如下:
整體效益評價=財務價值100%(投入與產出回報率)+經濟價值100%(經濟換算收益轉換率)+能力價值100%(素質達標率)。
在下階段目標中,對營業廳盈虧數據有效解刨,才能判斷營業廳總體效益、哪些廳好、廳店效益高的原因。并且,探索在何種地段、何種區域、何種面積、何種房屋屬性、何種人員配置情況下營業廳效益可最大化。
在下階段目標中,還要對營業廳多維度分析,深入思考,運用簡單有效的廳效、坪效、人效等直觀指標,完善單廳運營差異,實現精細運營、精準營銷。
從而,在服務價值和質量價值方面,起到重要的參考和決策意義。
四、結束語
今年,中國通服上海公司大力推動“業財融合、劃小核算”重點工作。
在此背景下,相信只要運用得當,本文介紹的“效益評估”,將充分釋放出顯性的指標價值、隱形的經濟價值以及其綜合性的能力價值。
可以這么說,綜合性的效益評價,的確為營業廳精細化運作的一把利劍。
參考文獻:
[1]侯曉紅,祁峰.論我國成本管理的變革趨勢[J].中國礦產大學學,2004 (1):22-23.
[2]姚正海.論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系統的構建[J].應財會通訊,2004 (9):33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