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軍
【摘 要】:目的:研究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對大氣道異物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疑似存在大氣道異物的患兒共計36例,所有患兒均使用胸部多層螺旋CT掃描檢查并將檢查結果進行三維重建,將檢查結果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行胸部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檢查中,結果顯示存在異物患兒13例,真陽11例,假陽2例,真陰23例,假陰0例;檢查靈敏度為100%,檢查特異度為92%。結論:在臨床疑似大氣道異物患兒的檢查中,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技術對于臨床診斷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能夠較為有效地對患兒進行診斷,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多層螺旋CT;CT三維重建;支氣管異物;
【中圖分類號】R7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01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三歲以下兒童中十分多見的一種臨床情況,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氣道支氣管異物已經成為了造成兒童意外損傷的第三位意外情況,僅次于車禍以及中毒[1]。臨床中需要根據患者的異物位置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因此臨床中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前期診斷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即對胸部多層螺旋CT掃描大氣道三維重建技術對于該癥的診斷效果進行了探討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疑似存在大氣道異物的患兒共計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6月-36月,平均年齡21個月,病程1-7天,院前平均病程4天。患兒出現嗆咳、喘息以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36例患兒中,25例患兒無異物吸入史,占比69.44%,其余11例患兒存在異物吸入史,占比30.56%。將所有患兒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使用GE Bright Speed 16排螺旋CT設備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選擇仰臥位,兩臂上舉,行胸部軸位螺旋掃描,囑患兒保持平靜呼吸狀態進行檢查,對于不能配合檢查的患兒可給予適當劑量的鎮靜劑,保證檢查的順利,對患兒沒有進行掃描的部位要給予相應的防護措施,避免患兒受照射;掃描范圍為肺尖至肺底;掃描參數根據患兒的情況進行調整——①管電壓:100kV或者120k;②管電流:30-40mAS;③層厚為2.5mm-3.75mm;④螺距同層厚;⑥重建層厚為1.25mm;⑦矩陣為512*512;⑧視野為35~40*35~40Cm。掃面完畢于GE Healthcare Volume ViewerTM,Advantage WorkstationTM后處理工作站AW Volumeshare 5 行Volume Render.容積重建、3DMinIP三維最小密度重建、MPR多平面重建(肺窗、縱隔窗顯示),重建層厚為1.25mm,結果得到氣管、主支氣管及其葉、段支氣管的清晰顯示。
1.3 觀察指標
將所有患兒的重建結果交由同組CT醫生進行鑒別,得到相應的結果,將其結果與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相比較。CT圖像顯示中等密度異物認為患者X線示陰性異物,CT值在0-30HU之間,高密度異物則認為患者X線顯示陽性異物,CT值大于30HU。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對兩組患者的相關參數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采用X2檢驗,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兒檢查結果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詳細結果如下:①氣管支氣管異物11例,男10例,女1例,1歲以下1例;1-≤2歲8例,2-≤3歲3例;②發生部位為:右側8例,分別為右主支氣管異物2例,右上葉、下葉支氣管異物各1例,右主支氣管并右肺上葉支氣管異物1例,右肺中間支氣管內異物3例;左側3例,分別為左主支氣管異物2例,左肺上葉支氣管異物1例。
胸部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檢查結果顯示如下:①存在異物患兒13例,真陽11例,假陽2例,真陰23例,假陰0例;②異物位置:右側9例,其中右主支氣管異物3例,右上葉、下葉支氣管異物各1例,右主支氣管并右上葉支氣管異物1例,右肺中間支氣管內異物3例;左側4例,左主支氣管異物2例,左肺上葉支氣管異物2例;③并發癥:右肺中葉肺不張1例;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氣腫7例,其中因下葉阻塞性肺氣腫壓迫致右肺上、中葉輕度肺萎陷1例。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檢查靈敏度為100%,檢查特異度為92%,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檢查技術基本能夠準確了解患兒氣管支氣管異物及肺部病變情況。
3 討論
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科臨床中十分常見的小兒呼吸道急重癥,多數情況下發病較急,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該癥狀比較多見于臨床三歲以下的兒童之中,因為該年齡段的兒童喉反射功能還未完善,咀嚼、吞咽功能的協調性和強健度均較差,有些患兒進食時沒有保持安靜狀態,也有將較小玩具誤食等,容易出現將異物吸入氣管的情況[2]。
臨床工作中為了保證治療的有效性,必須了解患兒是否存在氣管支氣管異物、異物存在的位置,以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及時正確地給予相應的臨床治療。目前臨床中最為準確也是最為直接的檢查方式就是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對患兒進行檢查,但是該項檢查方法在技術要求難度高、風險較大,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因此其在臨床中不易被患兒家屬所接受。而隨著臨床多層螺旋CT掃描和其三維重建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臨床大氣道異物患兒的診斷中表現出了較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技術對疑似氣管支氣管異物患兒的檢查,檢查靈敏度為100%,特異度為92%,并能夠顯示同時存在的肺內并發癥,具有較好的臨床診斷效果。
綜上所述,在臨床疑似大氣道異物患兒的檢查中,多層螺旋CT掃描三維重建技術對于臨床診斷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和良好效果,能夠較為準確有效地對患兒進行診斷,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胡龍非, 劉克禮.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及仿真內窺鏡技術對兒童氣管、支氣管異物的診斷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6, 26(6):1148-1150.
張朋, 劉鵬, 劉杰,等.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嬰幼兒氣道異物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療設備, 2017, 32(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