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蕊
摘要:會計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專業,也是多年來支持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環節,集應用性、實踐性以及應用性為一體,最終形成一門綜合性的專科。本文主要介紹了會計專業課程的特點,闡述會計案例教學模式的類型,并且提出了改進當前會計教學模式的路徑。
關鍵詞:案例;會計;教學模式
多年來,會計行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中流砥柱的位置,培養會計專業人才已經成為中國當前高會計教學工作的重點,但是從當前中國會計教學模式的發展現狀而言,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為了能夠進一步的改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將案例教學法成功的引入到會計教學實踐之中,以此培養學生綜合探究的會計水平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何將案例教學方法成功的引入到具體的會計教學實踐之中還是一個需要長期探討的問題,為此需要通過實踐經驗反復總結,得出一般性的規律,為中國會計專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會計專業課的特點
(一)制度性強
會計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影響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從現實工作環境來看,影響會計工作進展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等,同樣也包括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微觀環境,但是相對而言對中國社會影響力相對較大的還是經濟活動的多元化,經濟社會的繁榮使得中國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逐漸的增大,也是的中國會計行業呈現出多層次、寬領域的發展特點。為了能夠將中國會計行業在陽光下進行,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法律以及制度范圍內才能夠順利的開展。為此,教師在講授會計專業課程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到會計核算的一般性理論,一方面還需要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師生關系,以此便于學生能夠認清會計專業科學體系,掌握其基本的運行機理,杜絕傳統教學模式中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
(二)交叉性強
會計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也是多元性的學科,尤其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逐漸的形成的自身的學科模式,從原則上來講,會計學的理論依據是經濟學,所以很多會計學的理論基礎均是來自于經濟學原理,其中方法論是以現代經濟管理為主要支柱的,但是其中有融合了較多數學的學科內涵。會計學科主要有兩個主要的門類,一種是財務會計,一種是管理會計,但是兩個門類均是將現代管理與數學有機結合而成的,通過兩者之間的結合能夠形成一個相對穩定以及相對健全的學科發展機制。由此可見,會計學科具有較強的交叉性,其發展的速度相對較快,能夠通過交叉的視角探究會計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完善學科機制。
(三)實務與理論兼備
會計學科是一種微觀經濟管理學科,之所以能夠在今天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尤其其自身所具有理論性,能夠讓學生從根源上了解會計專業發展的始終,其歷史脈絡能夠更加清晰的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會計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以及實踐性,通過理論與實踐兩者之間的結合,能夠將一些基本的理論方法知識做出系統的規劃與整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既要注重實踐性,又要注重理論性,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適當的協調能夠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原理。
二、會計案例教學的三種類型
(一)理論闡述前
會計這門學科在今天看來屬于一門實用性相對較強的學科,所以會計專業教材的編輯相對而言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當前很多會計教材在其編排是多從概念上入手,將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原理進行必要的解讀,但是這對于學生而言,往往會覺的比較枯燥,沒有新意,而且學習一些理論知識會感覺到難懂。所以,在理論闡釋之前可以適當的加一些案例,以案例為依據向學生講解一些相對較比容易理解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知識,形成一條相對有效的學習路徑。從這點來看,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課堂學習中應該得到一定的關注度,只有將這種相對復雜的知識通過案例的方式進行呈現才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以此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相對枯燥的知識變得更為便于理解。
(二)理論知識闡述中
理論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很多學生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在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會形成心理障礙,不利于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通過案例啟發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教師能夠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能夠啟發學生,從中能夠體現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教學實踐的具體環節,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三)實訓環節中闡述
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是理論學習的目的主要在于如何在實踐中去反映,通常情況下,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學科模式以及學科體系,但是通過實訓環節能夠進一步的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形成基本的學習體系。但是在會計實訓環節中如何不能夠形成一些基本的案例,將不利于學生形成模式化的會計學習理念,為此,案例教學模式將會成為重要考慮的部分。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將案例融入到學生具體的時間訓練之中,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的尋求學習的突破口,讓學生在實踐之中不斷的尋找自身存在的弱點以及學習中面臨的壓力,并且通過實訓的方式,以具體案例為學習的標準,不斷豐富自身的學習知識,形成相對完善的會計學習模式。
三、會計案例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
(一)課前選取最佳案例
會計案例教學法是一個相對有效的會計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會計課堂教學實踐內容而定,通過案例教學方法,能夠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案例實踐之中形成一個普適性的環節,通過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相互配合,最終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學科體系。這就要求會計專業的教師在平時備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將一些典型的案例融入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將一些案例產生的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以會計理論知識為出發點,設計出相關問題供學生進行必要的學習與討論,幫助學生進一步的消化與理解,進而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備課中,應該注意案例的挑選,因為只有將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作為分析的對象,才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素材以及資料,幫助學生能夠通過案例的講解知道在今后的學習之中應該注意的部分,突破學習之路中可能出現障礙。
(二)精心組織案例討論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是所有教學實踐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很多學生由于不理解理論知識,使得教師在課堂是僅僅扮演演員的角色,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將一些具體的案例融入到教學實踐之中,就能夠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之中學習到具體的知識。為此,教師在將案例帶到課堂的過程中,需要加深教學環境的熏陶與營造,便于學生能夠形成合適的討論格局,學生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形成不同小組之間的合理議題,并通過案例的探究,適時的設計一些問題以及“陷阱”,讓學生之間能夠形成探究的意愿,以小組合作為主要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需要注意案例討論是一些歌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中不能直奔主題,需要通過引導來形成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理解,進而能夠更好的掌握會計理論知識。
(三)及時進行討論的評價總結
教師的課堂總結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在案例進行適當的講解之后,有必要進行系統的總結,教師還應該根據客觀實際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歸納與整理,同時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課堂表現進行一定的評價,評價案例的重點以及難點,分析案例中學生應該學習的基本情況,并且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所表現出來的優點以及缺點,將一些具有獨特視角的學生給與一定的肯定,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對課堂教學進行一定的歸納與整理,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會計學習方面綜合探究的能力。
四、結語
案例教學方法在今天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為了能夠將中國的會計專業進一步的發展,需要不斷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引入案例教學模式,完善中國會計專業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丁培和.基于案例教學法的會計教學模式研究[J].河南農業,2010 (06):27.
[2]黃旭姣.運用案例教學法,優化會計課堂教學模式[J].中等職業教育,2010 (02):25-26+30.
[3]陳占葵,劉和平.對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談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宜春學院學報,2002 (0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