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靜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效果。方法:從我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中選取68例進行統計學數據研究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人性化護理措施,34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34例),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在消化內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措施能有效提升護理效果。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常規護理;消化內科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消化內科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因此,在實際中必須積極的探索一種更加有效的護理手段,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1]。人性化護理模式是一種現代化的人本護理模式,其要求以患者為核心,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使得患者身心更加舒適,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康復[2]。在本次研究中,將人性化護理模式應用在消化內科護理服務中,獲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消化內科患者中選取68例進行統計學數據研究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均為34例,兩組患者在入組前均詳細了解研究意義,并自愿參與研究。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對比統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為患者提供常規護理措施,主要有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全面溝通,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家庭情況,并陪護患者開展相應的檢查活動。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律、血壓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工作。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健康引導,告知患者治療及護理配合要點。
1.2.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實施人性化護理措施,主要有:(1)個性化護理指引,護理人員要改變自身以往的被動護理觀念,樹立主動護理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詢問患者病情,了解患者身體是否有不適感,針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便于患者康復。(2)環境護理,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建一個良好的病房環境,注意病房通風,保持溫度、濕度適宜,同時要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在病房內,護理人員可以適當的擺放些盆栽、裝飾物,引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同時護理人員要教會患者應用床頭鈴,便于患者呼叫護理人員。(3)心理指引,患者本身對疾病缺乏客觀的認識,加上疾病帶給患者痛苦,往往會使得患者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心理,影響到患者康復。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利用親和的態度,聆聽患者的傾訴,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并根據患者實際需求,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耐心的回答患者的疑問,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真誠關懷,從而有效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得患者可以更加積極的面對疾病。(4)飲食護理,對于消化內科患者,科學飲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要引導患者多食用流食,并攝入富含高纖維、高鈣的食物,做到少食多餐,促進患者康復。(5)其他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強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疾病的可能并發癥及預防知識,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應的護理培訓,提高患者本身的自我護理能力,促使患者可以為自身提供良好護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狀況和護理后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其中,焦慮自評量表的標準分界值為50分,分為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焦慮(60—69分)、重度焦慮(≥70分),得分同患者焦慮狀況呈正相關;抑郁自評量表的標準分界值為53分,分為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得分同患者焦慮狀況呈正相關[3];根據我院自行編制護理滿意調查表調查,總分為100分,分為不滿意(得分<70分)、滿意(得分≥70分)和非常滿意(得分≥90分),護理總滿意度=100-不滿意度[4]。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8.0統計軟件包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變化狀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相對比統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分別為97.1%、73.5%,相比統計學差異較為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消化內科疾病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很大影響,甚至還會引起其他疾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消化內科疾病時,一方面會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另一方面還需要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病情[5]。人性化護理模式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模式,其要求在護理中關愛患者生命健康,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環境護理、心理指引、飲食護理、其他護理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護理服務,促使患者可以更加積極的配合治療,促進患者康復[6]。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護理滿意度分別為(43.0±3.1)分、(45.1±2.9)分、97.1%,同對照組患者的(50.1±3.2)分、(52.5±3.3)分、73.5%相對比,統計學差異較為顯著,P<0.05。由此可見,人性化護理措施能有效的改善消化內科患者心態,并使得護患之間的關系得到良好改善,最終有效提升患者對醫院和護理人員的好感。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消化內科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賀海靜,李絢麗.人性化護理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心理醫生,2017,23(19):132.
王輝,聶世俊,孫洪娜.人性化護理在急診患者分診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7,41(4):439-441.
羅秀瓊,任云霞,楊曉娟,等.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4(1):182.
魯巧云.社區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a01):273.
丁成芬,楊軍霞.門診護理工作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7(s1):115.
周世蘭.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中醫藥,2016,4(b06):2158-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