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軒
【摘 要】目的:分析初產婦分娩集束化護理方法,評估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取90例初產婦,雙盲法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集束化護理模式,對比2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總產程時間、新生兒窒息(4.44%)、產后2h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產婦純母乳喂養成功率(97.78%)高于對照組(80.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44%)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集束化護理效果顯著,可縮短產程,減少產后風險,提高母嬰安全,對初產婦而言意義重大。
【關鍵詞】初產婦;分娩;集束化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若忽視其臨床護理工作,則會顯著增加分娩風險。為進一步提高初產婦分娩護理工作質量,應對護理工作進行不斷強化,采取新型護理干預模式,為初產婦創造更為良好的分娩環境。選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90例初產婦,對其臨床護理工作情況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90例初產婦作為觀察對象,所選產婦均足月自然分娩,滿足相關護理干預標準[1],產婦本人能夠配合各項操作。雙盲法納入分組,觀察組(n=45)年齡范圍23-35歲,平均年齡(26.32±2.56)歲。對照組(n=45)年齡范圍23-36歲,平均年齡(36.28±2.61)歲。排除標準[1]:(1)無護理指征者;(2)無法定監護人者;(3)合并精神類嚴重疾病者;(4)無產科合并癥。研究內容符合醫學倫理委員會標準,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分組研究價值。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初產婦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初產婦對應護理工作,做好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觀察組產婦采用集束化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詳細操作見下文:
(1)護理小組:成立集束化護理干預小組,對內部組員進行明確,護士長擔任組長,專科護理成員及護理質控人員作為組織員。通過詳細分析,對初產婦分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查找原因,結合循證醫學護理要求,為產婦制定詳細的護理干預措施。
(2)產程護理:循證護理研究發現,初產婦缺乏分娩常識,無法準確配合產程。基于此類問題,對本組產婦開展產程護理。首先第一產程指導產婦開展胸式護理,經鼻緩慢吸氣,然后緩慢呼出,告知產婦放松腹部,盡量保持深而緩慢的呼吸動作,延長呼吸停頓間隙。其次第二產程活躍期護理人員指導產婦淺呼吸,快速吸氣,然后快速將氣體呼出,頻率保持與宮縮一致。最后指導哈氣呼吸,告知產婦放松全身,用吹蠟燭的方式吸氣和呼氣。
(3)母乳喂養指導:初產婦母乳喂養問題比較嚴重,很多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不夠了解,護理人員結合母嬰狀況,對母乳喂養進行科學指導,包括母乳喂養知識、流程等。觀察產婦乳房解剖結構,并掌握新生兒吸吮情況。若發現產婦乳房脹痛、母乳不足、乳腺管阻滯等情況,則及時采取對應措施進行干預。
(4)并發癥護理: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其他并發癥均是初產婦比較容易出現的風險,因此對上述情況加以關注,并采取一定措施進行預防。例如,護理人員幫助產婦做好胎心監護,告知產婦產程進展狀況,多鼓勵產婦,增加其分娩信心。加強基礎護理,做好產后護理工作,密切關注產婦產后情況,給予對癥護理,減少產后出血。
(5)充分發揮集束化護理的重要作用:在初產婦入院初期,正確且客觀的評估心理狀態,結合具體情況開展健康宣教工作,使得初產婦可以全面的了解分娩知識,懂得如何減輕分娩的疼痛感。在心理疏導方面還需減少恐懼心理,提升分娩自信心。在產后應當結合初產婦的分娩情況針對性開展指導工作,及時的補充熱量,加快康復速度。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總產程時間、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及產后2h出血量,做好詳細統計。與此同時,對2組初產婦純母乳喂養成功率、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做好記錄與分析。
1.4 數據統計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χ2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娩情況對比
觀察組總產程時間、新生兒窒息(4.44%)、產后2h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母乳喂養、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產婦純母乳喂養成功率(97.78%)高于對照組(80.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44%)低于對照組(24.44%),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 討論
集束化護理是現階段臨床比較先進的護理理念,充分應用循證醫學方法解決復雜護理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凸顯人性化護理,是臨床開展優質護理的重要體現。初產婦分娩問題比較多,結合文獻報道內容及臨床實踐工作總結,對初產婦分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然后制定更為詳細的護理方案,應對護理風險的同時,也進一步強化初產婦護理工作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總產程時間、新生兒窒息(4.44%)、產后2h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4.44%)均低于對照組,充分證實集束化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優勢,在控制產后出血、縮短產婦分娩時間及減少新生兒風險等方面均具有良好效果。與此同時,觀察組產婦純母乳喂養成功率(97.78%)高于對照組(80.00%),與楊艷梅[2]等人的報道結果基本相同,說明集束化護理能夠提高母乳喂養率,對母嬰接觸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與常規護理相比,集束化護理效果明顯,在縮短產程、減少產后風險、提高母乳喂養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張曉艷.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1):529-531.
楊艷梅,史賢義.集束化護理干預對提高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