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芬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方法:選取126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可于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子宮肌瘤是婦科中一種良性生殖器官腫瘤,在臨床上又被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多發于40歲左右的育齡期女性。有關研究指出多數女性患者出現月經過多、流產、不孕等癥狀皆因子宮肌瘤所引起,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隨著微創外科手術研究的深入、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成為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重要手段,因術后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勢,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1]。而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以及提高治療效果,應配合實施優質、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文研究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采用圍術期綜合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5-53歲,平均年齡(34.8±2.2)歲,其中單發肌瘤29例,多發肌瘤16例,肌壁間肌瘤12例,漿膜下肌瘤6例,肌瘤平均直徑(4.9±1.3)cm;對照組患者年齡27-50歲,平均年齡(35.2±2.4)歲,單發肌瘤26例,多發肌瘤17例,肌壁間肌瘤13例,漿膜下肌瘤7例,肌瘤平均直徑(5.3±1.7)c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肌瘤類型及大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具體為:護理人員定期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保持良好通風,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的環境;術前對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其陰道部位有無出血等情況。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即入院、術前、術中、術后等方面護理,具體如下:①入院護理:患者入院時可通過發放入院手冊及疾病知識普及等進行健康宣教,并介紹本科情況及住院期間注意事項,促使患者快速熟悉住院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術前護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包括肝腎功能、血尿便等常規檢查,并與手術醫師就檢查結果評估手術風險,護理人員還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可邀請成功案例進行現場說教,消除患者疑慮、緊張情緒,保證患者做好術前心理準備工作,同時責任護士還應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讓患者對手術、術后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術前當天灌腸1次,常規予以術前用藥;③術中護理:與手術室進行溝通,責任護士可全程陪伴予以精神支持,指導患者全身放松,并輔助麻醉師監測患者病情,同時觀察引流管情況,盡快完成手術;④術后護理:積極開展飲食、運動鍛煉等相關護理,向患者強調術后飲食及早期活動的重要性。可鼓勵患者多飲水勤排尿,促進膀胱功能恢復,防止腸粘連,此外,護士還應注意穿刺點滲出情況,注意個人衛生,指導患者充分休息,結合適當活動鍛煉。如患者恢復較好,辦理出院時,責任護士應注意講解家庭護理重要性,2個月內禁房事,避免彎腰、負重等體力活動,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并提醒定期復診。
1.3 觀察指標[2]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總時間等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及皮下氣腫等并發癥發生率;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收集,護理分級為: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相關數據用SPSS 17.0軟件分析,計數、計量資料()間差異比較分別應用x2、t檢驗,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一。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育齡期女性常見腫瘤之一,多數患者經保守治療效果較差,最終采取手術治療。腹腔鏡技術在治療子宮肌瘤方面,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優勢明顯,對患者配合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提高預后。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維持子宮的生理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結構的完整,可以促進患者身心健康[3]。綜合護理干預為近幾年在臨床中獲得了大量運用的一類新興的護理途徑,其就是將患者當作核心,給患者輔以優良的護理對策,讓醫護人員提升自己的職責意識,為患者全方位輔以護理,并在護理期間關愛、尊重、關懷患者,讓患者的身心都能夠處在舒服的狀態,進而可以更為主動地接納護理與治療操作,最后,提升患者的護理成效與治療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葉群華. 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行圍術期優質護理效果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7):3905-3906.
薛萌婕. 精細化護理模式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的運用[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5):168-170.
江云鶴,江云飛. 舒適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2018,25(25):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