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摘 要】目的 總結一例老年癡呆并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體會。方法 根據該患者的疾病特點制定相應護理措施:心理護理,功能鍛煉,延續性護理。結果 患者和家屬可以按照醫護人員指導進行患者肢體的主、被動訓練。結論 降低患者致殘率,改善生活質量。可供臨床借鑒。
【關鍵詞】老年癡呆;顱腦損傷;個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老年癡呆癥發病率日益增加。老年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表現為記憶障礙、認知障礙、智力障礙等。顱腦損傷是指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在頭部導致的顱腦組織損傷。老年人顱骨硬化、彈性降低, 不利于暴力的緩沖, 且萎縮的腦組織在顱腔的活動度增大、腦血管硬化, 較輕的外力可致嚴重腦損傷[1]。病情變化具有隱匿性。致殘率高,預后差,恢復周期長。以上特點增加一定的護理難度,現將1例老年癡呆并重型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女,70歲,因“頭部外傷后呼之不應3天,嘔吐數次”于2017年02月18日00:14入院。既往史:患“老年癡呆癥”四年。入院查體:體溫36.5?C,脈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70/100mmHg,SPO295%。一般情況差,急性痛苦面容,淺昏迷,呼之不應,刺痛回縮,時有躁動,強迫體位。右頂枕部可見大片皮下淤血,創面周圍明顯腫脹,未觸及顱骨凹陷征。雙側瞳孔直徑3mm,對光反射靈敏。鼻腔及耳道無流血。四肢無畸形,肌張力增高,肌力無法檢測。GCS評分6分。CT示:(1)、左側額、顳、枕、頂部硬膜下血腫;(2)、左側額葉腦挫裂出血并腦水腫;(3)、右枕部硬膜外血腫;(4)、蛛網膜下腔出血;(5)、右側額、顳部硬膜下積液;(6)、枕骨右側骨折;(7)、枕部及右頂部軟組織腫脹。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①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瞳孔及意識變化:正常瞳孔直徑2.5-4mm,觀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是否靈敏,眼球的活動度是否良好。當一側瞳孔散大時,提示有腦疝發生的可能。使用GCS評分,及時觀察意識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積極配合處理。②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定時翻身叩背,行排痰護理。必要時給霧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 ③ 預防口腔黏膜的炎癥:每天進食后行口腔護理,嘴唇涂抹潤唇膏。假牙用溫熱水清洗后放入涼水中備用。④預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時嚴格無菌技術操作,每天2次會陰護理,引流袋每天更換,定時夾閉尿管,以鍛煉膀胱功能。囑家屬給患者多飲水,可以有效的預防尿路感染。⑤防壓瘡護理:保持床單元平整、清潔、干燥。臥氣墊床。定時翻身按摩,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2.2 心理護理 患者因病情易產生焦慮、憂郁、恐懼等負面情緒,醫護人員密切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及時有效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態度溫和、語言親切,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支持。此類患者對家屬的依賴性較強,鼓勵患者家屬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使其獲得來自家庭的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由于我國社會支持體系不健全,家屬是長期照護的主要力量,對患者繁重的生活照護,給家屬的身體及心理帶來極大負擔,繼而影響到患病老人的生活質量[2]。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患者,鼓勵家屬與醫護人員或朋友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和信息交流,不脫離社會,可以降低照護者身體及心理的不適。
2.3 功能鍛煉 患者病情平穩后48-72h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進行關節的被動鍛煉,如:肩、髖關節的外展、內收活動,肘、膝關節屈伸運動,踝泵運動及腕關節的屈伸、旋轉運動等。每天3-4次,30min/次,循序漸進,以患者自覺不累為度。肌張力高,用溫水濕熱敷后鍛煉,禁止暴力牽拉,可以有效的防止關節僵硬、攣縮、變形及肌肉的萎縮。
2.4 飲食指導 患者宜進食高蛋白、高營養、低脂、易消化的粗纖維飲食。早期干預使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從而改善其生活質量[3-5]。指導患者及家屬每天行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的發生。
3 出院指導
3.1 囑家屬定時給患者服藥。
3.2 繼續堅持督促與協助患者行功能鍛煉及肌肉的按摩。
3.3 經常與患者進行情感交流,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遇到困難或困惑可以向周圍親朋好友或醫護人員求助。
4 延續性護理
患者于2017年2月28日自動出院,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GCS評分11分。四肢肌力Ⅱ級。出院一月后電話回訪,患者患肢肌力下降,現場肌力評分為Ⅰ級。說明患者出院后,住院期間的健康宣教未能很好的應用實踐中,自護能力差。對患者家屬進行如下指導:
4.1 教會患者家屬肌力測評的方法。
4.2 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偏癱肢體行濕熱敷,加強患肢被動功能鍛煉。
4.3 鼓勵患者家屬及親友多與患者溝通,多談論患者感興趣的話題,使其得到情感支持。
4.4 在保障營養的前提下,可照顧患者的飲食習慣,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結果
三個月、半年以后電話回訪,患者肌力逐漸升至Ⅲ級。患者及家屬可以按照醫護人員指導進行患者肢體的主、被動訓練。
總結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致殘率高。通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自護能力,促進患者居家康復,降低了致殘率,改善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及社會負擔,同時護士的價值得到體現,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舒凱,萬鋒 ,牛洪泉等. 347例老年顱腦損傷 [J].中華創傷雜志,2005,21(4):300-301.
李晶,張秋霞, 羅曉暉.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庭照護者研究[J]. 老齡科學研究 2013,01(07):56-61.
王艷瑾 . 優質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河南醫學研究 2017 ,26 (19 ):3635-3636.
李麗,王琴,李淑君. 早期康復護理用于重型顱腦損傷術后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 7) : 776 - 777.
譚志平,顧德云,陸葉,等. 優質護理服務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 s1) :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