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生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普外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普外手術的患者73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6例接受阿司匹林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實驗組37例接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法華林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30%,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為5.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78%,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為25%。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接受普外科手術的患者中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法華林治療能夠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普外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深靜脈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是骨科術后常見的并發癥, 主要因術部骨組織護理不當等導致。當形成血栓后, 除少數可自行消融或只局限在發生部位, 多數DVT均會不斷擴散到患者的整個肢體深靜脈主干。據相關報道, 中老年DVT患者中近50%以上曾出現過骨科疾病。因此, 由部分骨科疾病導致的DVT的早期防控尤為重要, 本研究探討骨科患者專業化術后護理干預對預防DVT的效果,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普外手術的患者73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7.65±3.78)歲;對照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38~77歲,平均年齡(57.71±3.7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骨科術后護理,具體如下:(1)術后局部采用常規包扎,并及時轉入病房將患肢抬高30°,在患肢下端使用充氣軟墊,防止局部靜脈過于拉緊造成回流不暢,患者麻醉蘇醒后進行局部肌肉按摩,防止肌肉松弛引起局部滲出性水腫。(2)患者完全蘇醒后,對患者心率及呼吸頻率進行常規檢測,于術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4100U,2次/d,連續用藥7d,以防局部發生凝血引起血栓,術后定期更換繃帶,嚴格消毒。(3)加強巡視,觀察患者患肢局部皮膚顏色、溫度及脈搏情況并及時記錄,如有異常報告醫生處理。患者有靜脈淤滯現象時,應保持躺臥減少運動,并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輔以心理及飲食護理、機械預防相結合的專業化術后護理方法,具體如下:(1)心理護理:部分患者會擔憂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情況,護士給予耐心疏導和解釋,安排其與同類型術后功能恢復良好的患者會面,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術后治療和護理。(2)飲食護理:避免食物偏咸辣等,此類食物易造成局部血管刺激,引起水腫。建議患者選擇低鹽、低脂及富含纖維素的食物。(3)機械性預防:包括靜止性預防和運動性預防。對于術后接受止血帶包扎固定及術后翻身困難患者,采用靜止性預防護理。運動性預防是在患者麻醉蘇醒后輔助其進行健側運動,患側實施按摩促進患肢末端關節進行適當活動以恢復神經敏感及肌肉收縮力;輔助患者進行翻身,每次間隔3~4h,臥床期間鼓勵患者行深呼吸和咳嗽,同時練習收縮足踝、小腿肌肉。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不良事件發生頻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3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78%,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為5.4%,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為25%,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多數患者都是由于長期臥床缺乏運動,下肢血液循環受阻而發病,比如說骨盆骨折、惡性腫瘤疾病等病癥患者。其由于長期臥床、缺乏運動導致的下肢血液循環受阻,是一種常見的術后并發癥。該疾病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腫脹、疼痛等。接受普外手術的患者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概率非常高,加上該疾病發病比較急,對患者正常生活影響巨大。因此,臨床上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重視程度非常高。阿司匹林是一種常見的抗凝藥物,能夠抑制血小板凝聚,從而預防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則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效果,法華林屬于香豆素類抗凝劑,同樣具有抗凝效果。有研究將DVT發生機理歸結為靜脈血管壁損傷、失血性血流緩慢及遺傳性血凝三大因素。除了對患者術前血象檢測外, 有效防控DVT的關鍵階段主要集中在術后護理。近年來有研究報道, 專業化術后護理是一項綜合且專業的護理措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專業化術后護理, 可有效降低患者DVT的發生率, 同時發現患者術后發生DVT的時間主要集中于術后14 d內;對住院時間及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接受專業化術后護理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模式, 患者對專業化術后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此結果也與杜金容等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施專業化術后護理對預防骨科術后發生DVT有重要意義。選擇我院收治的73例接受普外手術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分別采用阿司匹林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以及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法華林治療。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三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更高,而不良事件發生概率明顯更低。該研究結果與閆景春在普外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的應用中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接受普外科手術的患者中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以及法華林治療能夠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孔煒,胡敏.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1):16-18.
蔡猛,徐海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進展[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31(3):232-235.
張建玲.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9):83-84.
靳彩霞.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7):5-7.
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集術化護理在老年患者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2):263-265.
杜金容,歐陽雪蓮,王斐.骨科手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