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摘 要】目的:通過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對行之有效的管理對策,以預防發生醫療事故。 方法: 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隱患進行總結分析和探討,明確需要提高護理人員在安全、職業道德和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意識,通過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規范技能培訓和安全、制度教育等,同時完善護理監管制度,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結果:經過培訓與教育,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安全和優質服務的意識有很大的提高,增強了法律觀念、護理技能和理論知識;經過完善護理監管制度,減少了導致護理不安全的因素,大大緩解了不安全因素帶來的隱患,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結論:通過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與管理對策的有效處理,會使護理工作更標準和規范、質量管理工作能更全面的實施,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滿意的服務。
【關鍵詞】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知識的普及,法律意識的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漸增強。目前,護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種高風險、高要求的具有很大挑戰的工作,在臨床護理和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不僅可能會影響患者和家屬的護理效果,也影響了人們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信任,從而導致醫患關系緊張[1]。護理安全是一項重要的衡量醫院護理管理水平的指標,他能綜合的反映出醫院護理人員在工作態度、護理技術和護理管理等方面的水平[2]。針對護理安全的管理就是在對護理不安全的因素的總結分析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管理對策來降低護理風險,并減少其帶來的不良影響。
1 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質量管理方面
臨床護理工作中質量管理是護理安全管理的基礎和核心,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造成的質量監管力不足都會增加護理風險,如臨床護理人員的工作分配不合理、護理人員的編備不足、醫護比例不合理等都是護理不安全因素。
1.2 護理人員多角色行為方面
護理人員長期處于高負荷、高度重復和多角色的繁重工作中,部分護理人員身心俱疲、極易產生畏難情緒對工作產生厭煩心理,從而降低了工作責任心,不能集中精神,甚至在面對患者及家屬時不能調整情緒,引起醫患矛盾,帶來護理不安全的隱患。
1.3 護理技能方面
標準和規范的護理技能是臨床護理工作正常進行的基礎,部分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缺乏、護理技術不熟練、配合和溝通上缺乏技巧和方法,也不重視自我提高和學習,造成護理操作違反操作規程,極易導致護理失誤甚至是事故。
1.4 病患行為方面
護理工作是一項由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活動,患者積極配合是護理活動正常開展的基礎。部分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身體和心理承受較大的痛苦和壓力,如果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承受能級較弱,以及產生恐懼、焦躁等心理,對治療和護理產生抗拒和排斥,也是導致護理不安全的因素。
2 加強護理安全的管理對策
2.1 健全并完善護理安全質量的管理
針對在臨床護理安全質量管理上的不足,通過制定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護理不安全時間上報制度、護理安全事故措施、護理指控標準等,并建立由護士長和高級技術人員組成的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按照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和質控指標的要求,定期組織檢查,分析和總結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改進,通過加大對每個環節中易發生不安全事件的多項指標的監督和檢查,并對在檢查中出現問題的違規想象進行責任人處罰處理,以保障護理工作能夠在全員重視下保質保量的完成。
2.2 強化護理安全意識
這對部分護理人員法制觀念薄弱、安全意識不強的問題,通過堅持對護理人員定期組織法制法規教育培訓和咨詢活動,梳理安全第一的觀念,加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法規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對護理不安全風險的認識。并通過利用會議、查房等日常工作例會中進行安全教育和規章制度的學習,采用靈活多種的形式對好的事例進行宣揚,分析和探討違規違章事例以儆效尤,強化安全質量教育的效果[3]。為了加強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和隱患的管理,對易出錯的環節、部門、崗位甚至個人在工作前進行預查和預防性的教育和檢查,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重點排查和分析,對發現的問題不姑息,明確責任并給以通報和警示,加強護理人員對規章制度在護理安全保障和職業道德要求上的重要性認識,從而自覺的遵守履行。
2.3 加強護理知識和技術操作培訓
對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對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十分重要。通過增設護理技術培訓中心,并建立培訓考核制度,對院內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分批的培訓。培訓教員由院內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及技術骨干擔任,對護理人員進行多項理論和技術操作的培訓,并予以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工作,以保障在崗護理人員的技能素質。同時鼓勵并獎勵護理人員參加自考或函授教育,并選送優秀的護理人員外出參加學習講座、進修等,進一步拓寬理論范圍,學習國內外的新知識。
2.4 合理安排護理工作
臨床護理工作繁重,護理人員需要協助醫生完成治療、護理和生活服務等多項工作。當護理人員比例不合理或人員較少造成的超負荷工作壓力,使很多護理人員不能適應和完成角色轉換,長期的壓力不僅影響了護理人員本身的身心健康,也不能滿足護理工作的高質量要求,是護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4]。所以,為了使護理人力資源安排更合理,通過對排班制度進行改革,增加中、夜班的值班人數,增加對護理人員的生活補助和關懷,并對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護理人員進行獎勵。同時根據不同科室的具體情況,根據病患的實際需求對護理人員的調配增加靈活性,可使用彈性工作制,在保障護理質量的基礎上,提高病患的滿意度,同時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的主動性,更積極努力的為病患服務,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3 結論
通過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總結分析,明確了提高護理人員在安全、職業道德和規章制度等方面的意識的重要性。經過培訓與教育,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安全和優質服務的意識有很大的提高,增強了法律觀念、護理技能和理論知識;經過完善護理監管制度,減少了導致護理不安全的因素,大大緩解了不安全因素帶來的隱患,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因此,通過加強護理人員對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與管理對策的有效處理,會使護理工作更標準和規范、質量管理工作能更全面的實施,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滿意的服務。
參考文獻
王佩瑤.護理安全管理隱患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8(06):533-534.
左月燃.對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認識和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4(03):34-35.
趙粉變,李拽枝.分析護理不安全因素重新認識護理與法的關系[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02):72-73.
陸瑩.護理行為與護理安全管理[J].護理管理雜志,2002(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