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學生身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通過研讀國內外相關學者的已有文獻,并結合實踐經驗,就如何以“四化”建設為動力創建特色文化校園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建議,希望為今后相關學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希望能夠促進特色文化校園的建設,進而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關鍵詞:“四化”建設;特色;文化校園
學校的文化建設對于學校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與辦學特色。通過“四化”建設,優化校園環境,將學校打造成為充滿活力、實力與魅力的校園,以便于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有利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一、以物質文化建設,塑造學校視覺新形象
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和載體是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外在的、直接的反映,它可以系統規范地將學校的精神與理念傳達給外界,從而為學校塑造良好的形象,吸引優秀的教師和學生,不斷激發學校內在的活力與動力,提升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
(一)室內外布置
學校應該結合自身的室外環境從整體上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與布置。學校的外墻可以用板報櫥窗、宣傳牌匾、辦學思想以及醒目標語等裝飾。學校統一規劃每個教室的正前方,各個班級則主要負責教室的后墻,實現個性化與人文化,同時還要注意每個班級的文化建設要符合實際情況,突出主題與個性。
(二)廁所文化建設
廁所雖然很不起眼,但卻是備受關注的地方,一方面要美化與凈化廁所,另一方面還要“文化”廁所,在合適的位置書寫引人深思的話語,如“來也匆匆,去也沖沖”“貼近方便,貼近文明”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相信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文化長廊展示特色
結合學校的地理特征,在學校的文化長廊中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校領導的關愛、教師和學生的作品、生活小常識等板塊,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將文化長廊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以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學校品質風貌
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的建設,這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高追求,具體包括學校的優良歷史文化傳統以及教師和學生共同認可的價值、文化觀念等,集中體現了學校的精神風貌。學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教師和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學校廣播、期刊等為教師和學生傳送好的思想,在課間訓練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意識、文明禮儀以及身體鍛煉等,同時還要注重引導教師和學生積極閱讀,開展有益的讀書活動,為師生打造“書香校園”。此外,還可以在教師和學生中選拔優秀的人才作為師生學習的榜樣,不斷促進師生的成長與發展。
三、以制度文化建設,保障學校管理秩序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保證學校在正常的秩序下運轉。“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就必須不斷完善學校的相關制度,約束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最大限度地促進學校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學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制度,將教師和學生放在首位進行考慮,制定的相關制度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師和學生的發展,同時還要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能夠有章可循。學校在開展日常的管理工作時,要充分尊重被管理者,逐步完善相關的激勵機制。將管理與教育、懲罰與獎勵、分類管理與統一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管理的法制化、科學化與精細化,同時還要格外注重在制度約束中引入人文管理,以便于最大限度地促使學校的管理效率不斷提升,實現預期的管理效果。
四、以行為文化建設,體現學校的真正內涵
學校的行為文化是在物質、精神、制度文化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行為文化是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中展示出來的為人處世態度以及做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習慣、價值取向與觀念。
校園文化的建設,首先要注重提煉學校觀念文化、師德文化以及管理文化的內涵。學校只有樹立科學合理的教育價值觀念,不斷革新自身的課程、觀念、制度與行為方式,才能正確引導與激勵教師和學生,不斷豐富學校的物質文化財富和精神文化財富,進而促使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其次要注重培養和熏陶學生的行為文化,促使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熱愛祖國、團結友愛、遵紀守法。
綜上所述,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工作,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摸索與實踐。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及時調整相關的工作方案,革新工作內容與方法。相信通過全校師生和相關領導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為師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提升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穎,陶言強,吳文霞,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科技資訊,2015,13(12):255-256.
[2]劉素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