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目的:探究針灸配合推拿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62例在我院接受中風后遺癥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與實驗組(31例),給予對照組針灸治療,給予實驗組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使用統計學進行分析。結果: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74.19%),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結論:針灸配合推拿在中風后遺癥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針灸;推拿;中風后遺癥;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4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前言
中風,即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表現為一組腦部缺血或者出血性損傷,致死率與致殘率較高[1]。當患者發生中風時,多半會伴隨著運動障礙、言語障礙等后遺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給患者帶來痛苦,降低生存質量,嚴重者甚至還會對生命造成威脅。臨床上將中風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其發病分別與許多因素有關,如季節因素、情緒因素、血壓因素、飲食因素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中風發病率不斷的增加,如何改善中風后遺癥的臨床癥狀成為研究的重點。本文對我院62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分析,探究針灸配合推拿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療效及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62例在我院接受中風后遺癥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1例)與實驗組(31例)。對照組,男、女19例與12例;年齡在41~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85±3.61)歲;病程為3~11月,平均病程為(7.02±2.53)月。實驗組,男、女20例與11例;年齡在42~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71±3.25)歲;病程為1~13月,平均病程為(7.38±2.34)月。所有患者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參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針灸治療:
頭針取運動區與感覺區捻針強刺激;之后讓患者保持俯臥位,取百會穴、風池穴、風府穴、大椎穴、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腎俞穴、命門穴、環跳穴、委中穴、昆侖穴等針刺;保持仰臥位,取人中穴、內關穴、外關穴、合谷穴、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豐隆穴、懸鐘穴、三陰交穴、太沖穴等針刺,平補平瀉,并選擇部分穴位進行電針儀連續波配合治療,參考患者耐受情況,留針30min,每天1次,治療10天。
1.2.2 實驗組 給予實驗組針灸配合推拿治療: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使用推拿術,手法采用捏拿揉與點穴法,由肩至腕,多處施術,配合肩關節、腕關節與肘關節的屈伸與旋轉。保持俯臥位,取督脈作為中線,主體為華陀夾脊與膀胱經穴,對腰背部進行揉、撥、按、理,推拿按摩臀部、小腿與大腿,給予髖、膝與踝關節適量活動[2]。保持仰臥位,對顏面部與腹部進行點、揉、顫等推拿按摩。推拿期間,觀察患者患側的肌張力,若偏高,則使用放松手法,降低肌張力。同時,推拿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控制力度。推拿30min/次,每天1次,治療10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不良反應,進行分析。
治療效果分為三個等級:顯效、有效與無效。肢體功能恢復正常,癥狀消失,即為顯效;癥狀改善,生活可自理,即為有效;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即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1.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患者的VAS評分組成,用()來表示,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74.19%),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3 討論
針灸推拿分別是兩種治療方式。傳統的針灸推拿講究針、灸有別,針法指在體表的腧穴上進行針刺、叩擊、放血等操作,灸則指用艾絨做成艾柱、艾條或艾絨裝入溫灸器中,點燃后熏灼皮膚的一定穴位,進行溫熱刺激。推拿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按摩,達到刺激穴位的作用[3]。針灸推拿通過對身體穴位進行刺激,調節人體各項功能,達到正常水平,實現身體的康復。中風屬于腦血管疾病,中醫理論認為,中風為積損正傷、血供不足,引發靜脈麻痹、血瘀氣滯,進而導致半身不遂、認知障礙等后遺癥,以補氣活血、通經活絡、祛痰化瘀為治療原則。針灸通過對適當穴位治療,配合使用電針療法,調節腦部與臟腑功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癥狀,促進恢復。使用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對運動區與感覺區的穴位針刺,促進血栓的吸收與溶解,使運動神經元的功能恢復。在此期間,配合使用推拿治療,促進血液循環,使其恢復正常,同時牽引手法使側患肌張力降低,提高運動能力。
本次的研究表明,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74.19%),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針灸配合推拿在中風后遺癥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曹寧.針灸配合推拿治療中風后遺癥30例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8):77.
徐昌業.針灸聯合推拿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效果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6,(4):486-487.
宋艷東.針灸推拿結合康復訓練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53):10354,1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