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元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下實驗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應當創設出來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情景,促使學生現有知識和尚未獲取的知識之間產生十分激烈的沖突,從而也就可以讓學生在意識當中的矛盾逐漸激化,可以將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逐步養成一定的問題意識,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提出一些價值比較高的探究性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科學探究能力
一、問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領域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化學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內容之一,也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生命線之一。傳統型化學實驗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當中,教師一般使用的是灌輸型教學方法,學生會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實驗課堂設計方案當中預留下來的學生自主探究時間不充足。假如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將“實驗為基礎”這一基本特征牢牢把握住,不單單可以讓學生對化學知識形成較為深入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養成科學的思維模式,并掌握一些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教師尤其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將科學探究當成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可以將學生的主動性與創新意識充分激發出來,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將以往學習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逐步轉化為理解化學知識、開展科學合理的探究活動以及和自身實際生活相互聯系在一起的過程。
新課程概念之下在化學實驗探究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出來一些質疑和提問的機會,為學生預留出來一些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積極思考,讓學生可以在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感覺到快樂。比方說,在引導學生閱讀和實驗探究的過程當中發現并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拓寬更為廣泛的思維廣度,提升自身的思維層次,獲取更多對化學進行了解的機會,從而讓自身的化學學習模式逐漸向著探究型學習轉變。
二、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培養方法
在講述“鐵生銹的條件”探究性實驗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家中開展實驗并對鐵的生銹情況進行觀察。學生一般可以在觀察之后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將鐵絲團放置在水中,并在水中倒入一定數量的植物油,鐵絲生銹的速度為什么會減緩,加入一些醋之后為何生銹的速度會提升。將細鐵絲和細銅絲一起放置到水中之后為什么鐵生銹的速度會提升。將鐵絲放入食鹽水和堿水當中,生銹速度為什么不一樣,將鐵絲接在直流電源負極上,為什么不會在短時間之內生銹,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很多,教師需要將這些問題作為引導性內容,盡可能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和動腦的過程當中激發創造的潛力,可以讓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教師要適當增加實驗教學的占比,可以讓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單調性往往比較強,因此想要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在引入實驗課之后,往往可以讓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也可以讓課堂氣氛得到優化。比方說在“堿溶液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這一個教學環節當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定數量的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硫反應實驗,首先完成硫在氧氣當中燃燒的實驗,依據實際要求聞一聞氣味,再添加一定數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震蕩之后再聞氣味。在這個實驗進行的過程當中,教師既可以直接讓學生面對實驗流程和實驗成果,并在實驗完成之后得到相應的化學反應規律,也可以讓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日常生產生活以及化學實驗過程中形成的污染物,只要使用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就可以讓污染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當中,需要切實向學生強調環保思想的重要性,可以讓學生在日后自主探究的過程當中,將環保放置在較為重要的地位上。
依據新課程標準當中提出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知識和能力應當呈現出來一種協調發展的態勢,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流程當中,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這樣一個過程,并讓學生在感受化學實驗流程的過程當中,逐步養成一定探究意識,在日常生活當中逐漸將自身的探究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總而言之,科學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學習更加感興趣,也可以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培養,讓學生思維模式的科學合理性大幅度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可以展現出更強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安玥明.提高中學生化學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8(24):163.
[2]趙倩.創設實驗氛圍 盡展化學魅力: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J].遼寧教育,2018(5):81-83.
[3]伍志燕.論高中化學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的研究[J].高考,2018(3):202.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