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 要:農村中小學教師教研活動單一,參與教研活動的內需力不強,校本教研存在淺層化問題。為了調動內需,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專業素質,從職稱晉升制度改革、績效考核、年度考核、評優選先四個方面探究激發教研熱情、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關鍵詞:農村教師;調動內需;專業發展
農村學校信息相對閉塞,教研活動單一,大部分教師以教材為中心,以上課為主軸從事日常教學活動,教研以學校安排的聽課、評課為主,平時很少參與教研活動,學校沒有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需力不強,參加各類教研活動的主動性不夠。究其原因,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調動不夠。本文以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內需為突破口,探討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一、改革職稱晉升制度調動內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專業技術職稱晉升,是對教師工作的全面考察和考核。廣大教師對晉升職稱十分關注,學校可以因勢利導,以省、市、縣規定的職稱晉升條件為基礎,討論制訂學校推薦辦法,以定量計分的方式,按教師參加各類教研活動的數量和質量量化計分,最后計入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總分中,然后根據校內排名先后推薦。這種做法能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過去推選教師上示范課,學校要做大量動員工作,現在教師爭先恐后地上示范課。過去學校選派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時困難重重,很多教師以家中有事走不開、身體不適等理由推托不參加,現在只要有培訓名額,教師都積極報名,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人員參加。
二、借助績效考核調動內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績效考核制度是事業單位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直接掛鉤,其目的是調動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學校要充分利用現行的績效考核制度,在績效考核中增加教研教改內容,將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考核內容,例如上示范課、參加各級培訓、承擔專題講座任務、參加區域教研活動、參與校本教材編寫、開展課題研究、參加講課大賽獲獎等,分國家、省、市、縣、校五個級別,按獲獎、合格分別計分,最后以10%的權重計入績效考核總分中。這種教研成績在績效考核中占一定權重的考核辦法,改變過去學校或上級主管部門要我參加教研活動為教師主動參加,將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容與績效考核有機結合,有效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內需,讓教師變被動為主動,是一項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措施。
三、利用年度考核調動內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年度考核是對教師一年來德、能、勤、績等各個方面工作和表現的綜合考核,考核的目的是總結上年工作,改革和促進下年工作。工作成績方面,可以把教師教研教改業績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占一定權重進行考核。具體操作辦法與績效考核將教師教研教改業績定量計分后占一定權重計分類似,關鍵是通過年度考核,以考核調動教師內需,促進專業化發展。
四、運用評優選先調動內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評優選先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多數學校推薦先進工作者采用的辦法是全體教師民主投票確定人選,這種推薦方法體現了教師民意,能被多數教師接受,但存在一個問題,推選過程中沒有量化標準,全體教師僅憑印象投票,缺少明確指標。所以建議學校評優選先工作中采用量化計分推優的辦法,即詳細記錄教師平時在德、能、勤、績、教研教改五個方面的表現,量化計分,每月公布一次,評優選先時根據評優稱號,如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青年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等,有側重點地統計教師的得分,然后公布統計結果進行公示,最終討論確定推薦人選,這種措施不但避免了推優的盲目性,而且明確了教師努力的方向,更有利于調動內需,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提高個人專業素養,促進專業化發展。
五、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制度要科學
制訂相關制度,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根據本校教育教學和教師實際,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目的,以量化計分為主要方式,學校先提出初稿,然后印發到每位教師手中,讓全體教師深入了解初稿的內容,再分學科組、年級組討論提出修訂意見,最后學校收集整理提交校務會、教代會討論形成試行稿,試行一段時間后形成定稿印發執行。
2.管理要精細
在量化計分考核辦法的執行中,平時教師的工作表現和業績收集、整理、記載是關鍵,如果不及時記載,導致數據不準確,將直接影響考核結果,甚至影響教師的積極性。所以學校要將各項考核內容分解到相關處室,規模較小的農村學校工作量相對較小,可以確定教導主任或一名業務人員專門負責統計工作,總之要以精細的管理和準確的統計為保障,確保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達到調動教師內需、促進專業化發展的目的。
3.落實要到位
制度一旦制訂出來,只有抓好落實才能真正調動教師內需。如果晉升職稱時不能嚴格按量化計分結果擇優推薦、績效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兌現不掛鉤、年度考核優秀等次與量化計分結果無關、評優選先憑印象推薦或任人唯親,那么調動教師內需、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將是一句空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