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潔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2010-2016年商貿流通業180家上市公司從經濟增長效應以及自身經營效率兩方面建立績效評價體系,通過橫向、縱向多角度對比分析發現:我國商貿流通三大行業存在較為明顯的績效差異。首先從經濟增長效應來看,批發零售行業無論在GDP構成中比例,還是發展前景都是三者中的佼佼者;從企業自身經營效率來看,批發零售業處于成熟階段,現階段目標在于優化產能。交通運輸業以及餐飲住宿業處于成長階段,以信息化、科技化為平臺,積極發揮產業關聯效應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績效評價 行業差距
引言
商貿流通業作為現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逐漸發展成為支柱和先導產業,具有正向的直接經濟增長效應,同時作為連接生產和消費的天然媒介,承擔著改善其他相關部門的運行效率和生產成本的職責,具有積極的間接經濟增長效應。商貿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其他部門間的橋梁,也是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具有重要研究意義。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情況決定了經濟的運行效率和效益,是經濟發展的引導性力量,也是評價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指標。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性,我國商貿流通企業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以及成長能力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
國內外研究綜述
國外學者對于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從之前的單純靜態考查到越來越重視動態考查,國外學者在對企業績效的考察中涉及到的指標較多,方法也較國內更為新穎。Kallunki等(2010)首次將企業資源規劃納入企業績效評價系統,并對芬蘭70多家公司績效進行評價。Chiang(2011)通過對臺灣和日本的電子行業進行研究,發現電子行業在成為綠色行業過程中,無鉛材料的選取、土壤重金屬污染和對環境法律法規的遵守是企業環境績效的重要指標,其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德爾菲法和AHP方法,在其最終的改進上也給出非常中肯的意見。Wen Hsu(2011)針對節能減排行業的績效進行測算,以節能減排指數為基礎構建了相應的績效評價模型,通過對節能減排行業績效的研究給出相應的改進意見。Marcotte(2011)創造性地開發出生態效率指標,并對加拿大的食品和飲料行業進行績效評價。Christopher和David(2003)通過對比同時包含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績效評價系統的公司不僅在績效評價滿意度獲得股東們的認可,同時在股票市場中也具有優異的表現。Wier和Hunton等(2007)綜合利用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以及非財務評價方法相結合的方法測算企業績效。
國內學者主要利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和周轉能力四大指標進行績效評價。張潔(2012)以環保行業的2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在以資產、負債、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為投入指標,以凈利潤、營業收入為產出指標,對企業經營效率進行評價并給出改善企業投入冗余的建議。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目前對于績效評價系統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在評價方法選擇上,國外學者有更多的經驗和案例。國內學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對各行各業績效的評價上面。
商貿流通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經濟增長效應指標
商貿流通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增加值包括在國民經濟核算中,自身的發展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另一方面,商貿流通業作為效率部門決定著其他經濟部門的運行效率,對于經濟增長有著間接作用。本文用商貿流通業增加值占據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關系來衡量經濟增長效應。其計算公式為:
經濟效應指標=行業增加值/GDP
(二)企業自身績效指標
財務指標成為檢驗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標準,不僅能夠反映出現有經營狀況還包括未來的發展趨勢。財務指標大類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成長能力,每個大類指標中再選取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具體指標,評價以各相關指標與商貿流通業行業均值的差距為標準。具體指標選取及評價方法如表1所示。
商貿流通評價指標體系評價
(一)樣本以及指標選取
商貿流通產業目前并未形成較為明確、一致的界定,但是商貿流通業的商流與物流的大類劃分得到一致認同。商貿流通業承擔著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其主要組成部分是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三大類,本文流通業相關數據均來自于上面三個行業。
財務指標成為檢驗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標準,不僅能夠反映出現有經營狀況還包括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以流通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2010-2016年間的共180家商貿流通上市公司代表性財務指標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對每年財務指標進行年度分析,再對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三大行業的年度均值與商貿流通整體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二)經濟增長效應分析
表2給出了2010-2016年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三大行業在GDP中的構成比例。觀察表2中的具體數據,批發和零售業對于GDP 的貢獻最大,七年均值為9.34%,其次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七年均值為4.45%,最后是住宿和餐飲業,七年均值為1.78%。從年度趨勢變化來看,批發和零售業在GDP的比重整體逐年遞增,在2016年有小幅度降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住宿和餐飲業變動幅度較小,無明顯的變動趨勢。
(三)商貿流通企業自身績效分析
表3、表4、表5給出了三大行業2010-2016年間各財務指標情況,觀察表中的數據,批發零售業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分布較為平穩,說明零售業上市公司償債和營運能力良好。凈資產收益率有下跌的趨勢,說明實際盈利能力較差,2014、2015年成長能力有大幅下降過程;運輸業整體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分布較為平穩,但是成長能力在2014年有明顯的提升效果,這與批發零售行業有相反的變動趨勢。餐飲住宿業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整體平穩,但是在2014年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出現斷崖下跌。endprint
觀察表6各行業均值匯總數據,可以發現批發零售行業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三方面都處于行業較高水平,但是成長能力遠低于行業均值水平;交通運輸業償債能力較弱,盈利能力以及營運能力良好,成長能力中利潤總額快速增長,但是凈資產收益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餐飲住宿業在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三方面均大幅低于行業均值水平,但是成長能力卻大幅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結論
本文綜合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以及180多家上市公司本身的績效兩方面形成較為全面的評價體系,在對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三大行業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批發零售行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其發展前景也是三者之中的佼佼者。住宿和餐飲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屬于平穩狀態。
三大行業比較分析中,批發零售行業在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具有優勢;交通運輸行業在盈利能力以及營運能力方面高于行業均值水平;餐飲住宿業在成長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大幅度高于產業平均水平。
商貿流通產業作為具有明顯帶動效應的產業,對于經濟有重要的先導性,其自身的發展與相關產業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商貿流通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需要與相關產業匹配。單從商貿流通業自身產業結構優化來看,餐飲住宿業現階段屬于發展階段,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可以是政府以及企業大力發展、扶持的對象;批發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目前屬于成熟階段,現階段的目標在于淘汰落后產能,保留高品質、高效率產能,同時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為平臺,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商貿流通產業。
參考文獻:
1.馬龍龍.流通產業經濟理論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2.林英澤.“一帶一路”戰略區商貿流通效率提升路徑探討[J].經濟問題,2016(12)
3.荊林波,王雪峰.我國流通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2(2)
4.曹靜.基于典型相關分析的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關聯性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5)
5.劉子峰.論流通產業的戰略性地位[J].財貿研究,2005(2)
6.Charles A Ingene,Mark E.Parry.Is channel coordination all it is cracked up to be[J].journal ofretailing,2000,76(4)
7.Hsu C W,Chang P L,Hsiung C M.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ode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1,36(21)
8.荊林波.中國流通業效率市政分析和創新方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3(6)
9.張潔.基于DEA方法的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研究—以 20 家環保企業上市公司為例[J].群文天地,20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