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英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工作,教育事業的發展受到大眾的廣泛關注,政府也不斷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為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也不斷地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本文簡要闡述了分層教學法的基本概念,并且詳細地探討了該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我國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研究教材;備課分層;分層評價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教學要求相對過去注重考試的情況有所改善,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與運用能力,數學學科對學生的要求較其他學科要高,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在結合與時俱進的教學目標中應運而生。學生的個體差異,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實施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訓練和分類指導,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別對待,最大限度的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尊重和開發。
一、分層教學模式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初中生是否能夠參與數學學習和自身的學習態度有直接的關系,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取決于學生能否在學習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因此,分層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其次,由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許多學校班級中都存在著兩級分化的嚴重問題,通過分層教學模式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也是分層教學模式的另一個重要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于一些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是很好,到了初中過后數學這門學科的難度加大了,他們在學習數學上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即使他們很努力的學習但是仍然學習成績不如那些尖子生,于是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嚴重受挫,大部分都將覺得數學學習變得無趣,從而在數學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而通過分層教學模式,可以為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設立他們能夠達到的目標,不讓他們產生很大的學習壓力,通過一次次的小目標的達成,基礎較差的學生漸漸的對學習數學能夠取得成就感,能夠激發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層學習能夠提高基礎較差的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讓他們的學習進步得到肯定,在學習數學中獲得成就感,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2、解決數學成績上的兩極分化現象。在傳統教學模式下,不管基礎怎樣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是一樣的去學習,這樣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難以接受和理解,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受挫。而通過分層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每一位學生自身的情況為出發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只有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具備了自信,他們才不會放棄對數學的學習。通過分層教學模式慢慢進步,最終消除掉在數學課堂上兩極分化的嚴重問題。
二、研究教材內容,在備課中分層
要想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分層教學,教師就需要有細致的準備,這就凸顯了備課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細致的研究教材,在備課中就做好分層。但是在分層備課時,要注意不能只準備一份教學計劃,要知道學生的思維、態度等是具有一定可變性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的掌握教材,將所要教學的知識進行劃分,哪些是基礎知識,哪些是重點知識,哪些是難點知識,然后在實際教學時,根據甲、乙、丙三組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一課內容時,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此課知識劃分為三個目標,基礎學習目標: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掌握證明的基本步驟;重點學習目標: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此類知識的思考方法;難點學習目標:用“基本事實”和“已經證明的定理”為依據,證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每組學生的情況,適當的安排習題訓練,鞏固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分層的布置作用
站在教師的角度來說,其可以通過課后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以便采取教學措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說,通過作業,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由此可見課外作業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慣用“題海戰術”給學生留海量的練習題,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一提到作業,就有“苦大仇深”的感覺。而初三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心理壓力本就大,不合理的布置作業,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要注意分層,讓學習好的吃得飽,學習差的吃的好。例如,對于甲組的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數學特長,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乙組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水平中等,在布置作業時,以讓學生熟悉概念,熟練基礎的解題方法為主;而乙組的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都較差,教師在布置作業,要將重點放在教材知識的掌握上,可根據教材中的例題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習題。這樣分層的布置作業,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發展,還不會有心理壓力。
四、分層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評價改革是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之一,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到了“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這對于充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作為教師,在數學復習教學過程中,應該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評價僅僅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則是要關注過程性的評價,對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思想、數學探究等學習活動,應該建立相應的過程性評價內容和方法。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一般來說,我會對于困難型學生進行較多的鼓勵性的評價,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對于達標型的學生進行鞭策,既指出不足,又指明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于優良型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們更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積極鼓勵他們創新發展。
在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并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設置正確的學習內容與目標,促進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應重視分層教學法,尋找合適的途徑將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應用,促進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許志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 考試周刊. 2014(68)
[2]林富堂.分層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 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