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黨領導人民,立足中國歷史與現實,結合世界實際而走出的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講,就是堅持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堅持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這是我們社會發展道路的特點、優勢,也是我們追求的社會理想和實現理想的現實動力。當今中國發生巨大變化,維護了、發展了中國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整體利益,彰顯我們的“道路自信”。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闡釋;現實;自信
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的困難、無數災難,終于找到了屬于、適合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新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命運帶來了新的轉機,致使國家和民族一步步走向繁榮、走向昌盛、走向富強。可以說,中國道路自信是建構在人民性、民族性、科學性基礎之上的。[1]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正確選擇
中國近代以來的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改革開放的新道路,都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實踐中艱苦追求,不斷研究的結果。每一步都驚心動魄,每一步都難能可貴,每一步都收獲滿滿,值得珍惜。
(一)近代中國積貧積弱,無數仁人志士試圖挽救國家民族危亡之路都未果
自1840年以來,面對山河破碎,社會制度腐敗,民不聊生的舊社會,無數有志之士,有識之士,努力探求新的道路,以挽救國家、民族危機。但這都未能改變國家落后、貧窮挨打的命運。第一批堪稱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如魏源、林則徐等,主張向西方學習,用西方的民主制度,科學技術來拯救落寞的國家。但這種嘗試在實踐中遭遇失敗。而農民階級試圖通過農民起義、武裝革命來推翻腐朽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社會、新政權。以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代表,因其農民階級的戰略格局、指導思想等方面的局限性而最終難以逃脫失敗之命運。愛國的知識分子空前覺醒,試圖通過改革、改良當時的社會制度,以“戊戌維新”運動為代表。但也因其小資產階級的政治局限性和政治的軟弱性,缺乏與舊制度徹底決裂的勇氣和力量,而被強大的反動統治集團鎮壓而失敗。以孫中山先生為核心,策劃、領導的辛亥革命,以規模空前的勇氣和力量,推翻了舊的統治和社會制度。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無情地被舊勢力北洋軍閥竊獲,因而革命也未能徹底移除壓在中國大眾頭上的三座大山。
(二)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
面對無數嘗試挽救國家危機都未能取得成功,中國有識之士并未因此而放棄拯救國家,追求民族的自由幸福。俄國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結合其具體國情,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成功。這給中國新的革命者帶來新的希望,為中國新的革命帶來了轉機。這致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量傳播,使無數中國人進一步的覺醒、奮起。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其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不容否定。近代以來無數治國方略都未能成功,最終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的道路。我黨的鞏固地位和重大的歷史作用不是與生俱來的。這是由我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莫大的政治勇氣以及巨大的實踐力量決定的。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奔涌在革命志士心中的社會主義理想,使得中國和人民的命運從此開啟了新的大門。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便有了新的征途,從勝利走向勝利。
(三)新中國在革命、建設過程中艱難探索,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黨帶領億萬人民群眾進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社會,并不是一帆風順,一路凱歌。在這期間,我們經歷了無數的挫折、無數的失敗,克服了無數的困難、無數的挑戰。我們終歸找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國家建設的大路、改革發展的新路。馬克思主義是是指南,科學方法論。這一點是不容置否。但是馬克思主義沒有提供具體的實踐案例,沒有提供具體的實踐操作模式。它不可能提供這一切。這是由于社會實踐在變化發展之中,而且社會現實又極為復雜。因此,注定了馬克思主義只是一般意義上方法論、世界觀,一般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維方法。我們黨領導人民大眾進行革命斗爭,推進國家建設,實現民族振興的過程中,唯有立足中國實際情況,僅僅依靠億萬群眾的力量,以為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價值主旨,則我們的事業就能迅速推進,不斷取得勝利。反之,則我們的事業就會遭遇失敗,面臨挫折。難能可貴的是,我黨領導人民在對現實苦難的抗爭過程中,立足復雜的世情、國情、黨情,終究發現、發展了科學的、正確的道路,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講,就是堅持人民財富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堅持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追求。這是我們社會發展道路的特點、優勢,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社會理想和現實的動力。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曾經的農民階級領導的革命、知識分子領導的革命、地主階級領導的革命,以至于大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終因其階級的狹隘性,他們都不同程度代表其自身階級的利益,而未能代表人民大眾、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也因而所制定的革命行動綱領、指導方針、實際路線等難免有其狹隘性。因此,他們未能把絕大多數群眾有效團結起來,凝聚起來,發展起來,其最后只能是孤注一擲,孤軍作戰,失敗告終。我黨在風雨兼程的近百年里,我們始終以為人民謀利為核心價值追求。毛澤東同志為了激勵群眾起來干革命,追求社會主義理想,特別強調我們在制定、實施革命方針、政策時,要給予革命群眾以物質利益;如果不能給予大眾利益,推而求其次,也不要損害革命群眾的利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實施國民經濟恢復政策,組織執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了事關國家前途命運,事關人民福祉的“兩彈一星”工程。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到首位,策劃、實施了旨在縮小貧富差距,共享改革發展紅利的“西部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復興等戰略。中國發展道路始終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為了極少數人的利益。endprint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維護和發展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今天中國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全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美好結果,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們實施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道路。例如,我們制定的“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四個全面”的發展戰略布局等,都始終圍繞維護、發展人民大眾的核心利益、根本福祉。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是中國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我黨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其黨的宗旨和根本性質就是無條件的為人民謀福利、謀幸福。作為領導黨執政黨,衡量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好與否,都是以絕大多數人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答不答應、舒不舒服為檢驗標準。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定為奮斗的目標。這就是在我們的工作中,如有違背人民利益的情況就堅決制止,如有損害人民利益的事件就堅決處理。而這已形成相關的法律法規,扎牢制度的籠子,把公職人員的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有權不可任性。我黨始終把自身的能力建設、廉政建設作為執政的基石,深知能力不足的危險和脫離人民的危險。今天,我們在經濟生活各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核心利益,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優越性。
三、中國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彰顯“道路自信”
中國現實的發展成就歸功于我們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道路成功的根本原因、真正秘訣就是把中國的特殊實際情況和馬克思主義一般規律結合起來,走具有我們自己的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發展的新路。因此,我們所走的社會主義路子有別與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更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有著符合我國國情的現實性、實踐性。我們在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證明了我們道路的科學性、正確性、優越性,從而彰顯“道路自信”。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大眾為爭取自身的利益和幸福而進行了艱苦、艱難的斗爭。無數的事實表名,只要我們立足現實,僅僅依靠人民大眾的磅礴力量,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價值追求,我們的事業就能取得進步,我們的工作就能長足發展。我們今天所推行的一系列舉措、戰略,如“一帶一路”戰略、“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工程,“四個全面”、“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兩個一百年”的發展戰略目標等,都是立足中國現實、符合世界的現實。這些發展戰略在現實社會中施行并有成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國家根本發展方略,具有重大的歷史現實性。我們施行公有制主體、允許非公有制的存在和發展;施行按勞分配為主體,認可、肯定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分配形式,都是立足于我國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具體現實國情。這樣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舉措,都具有我國歷史的現實性、具體性。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性
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這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一個理論正確與否,最終不得不經過實踐的檢驗。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最有發言權、信服力。科學社會主義最先在俄國實踐成功,而今天在中國偉大的社會實踐中爆發出巨大的活力、生命力。新時期我國施行的一切方針、政策、措施,使我國社會各方面都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實踐的巨大成功。中國社會主義成功的經驗也為世界別的國家為了自身的發展而提供中國模式、中國方案、中國思路。理論是抽象的,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證明其正確與否,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凸顯其生命力、活力。具有符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都是在我國億萬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創造過程中檢驗,證明了其科學性、實踐性、正確性。
(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彰顯“道路自信”
任何一種制度的優越性或滯后性,都是在現實中通過比較而作參照的。也就是說,都是相對的,相對而存在的。一方面,可從歷史方面和現實方面來看待我國的發展。從縱向上而言,中國今天的發展水平,發展能力,發展程度,比中國自近代以來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據點。從橫向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用了半個世紀多的時間走完了西方資本主義三百年里兩百年的歷程。現實的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成果,跟當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比較,我們好不遜色。而且,就目前中國的發展水平和能力,在一些方面超越了西方。中國目前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很多方面名列世界名列前茅。例如,中國高鐵、北斗導航系統、核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經濟總量、外貿進出口總額、政治制度的優越性,文化發展速度,全世界脫貧人口數量等,都是處在世界的前列。今天中國的發展可謂史無前例。這顯示了中國特有的社會制度、發展道路的無限優越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自身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其主要在于我國人口多,社會問題復雜,各方面的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有一些實踐經驗還需進一步總結,以及未來還有一些不可預料的挑戰等,都是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的。“沿著中國道路實現中華文明復興,也將給人類文明未來發展作出積極貢獻。”[2]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理由相信,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必將是一條通往人民幸福、民族振興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韓喜平.中國道路讓我們自信的四個理由[J],黨建,2015年第3期,第33頁。
[2]鄒詩鵬.中國道路是復興中華文明的正確道路[N], 人民日報理論版, 2015年05月15日。
作者簡介:張容(1979—)女 ,碩士研究生、副教授,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