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波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改變原始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尋找并探索符合時代進程的教學模式,積極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以此達到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提高效率;教學開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有效性的意義
一堂課、一道題到底能教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什么才是這堂課、這道題的真正重心所在。比如,在教學中,學生因為平時缺乏練習,所以導致運算能力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備課和課堂練習時要突出對這一點的訓練,讓學生親自動手做題,杜絕使用計算器等計算工具。這一措施剛開始實行的時候,學生由于以前的習慣,覺得運算起來比較困難。有時候同一道題學生會運算出不同的結果,這時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反復計算、自我檢查,當大部分學生的答案一致時,教師再進行講評。這樣能使大多數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運算能力明顯提高了,在遇到題目運算時都能輕松應對,在考試中由于運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熱情高漲了,主動學習數學的學生也增多了,從而使得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明顯提高了。由此可見,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生的需要來決定,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有利于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利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5分鐘的內容在40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投影在“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的圖形和棱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三、精講例題,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以由教師完完整整寫出,也可部分寫出,或者請學生寫出。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作準備。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每堂數學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有觀察規律的發現式,有實驗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誘惑力的問答式等,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
五、運用課堂提問方法
目前中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對課堂提問重視不夠,表現為提問目的不夠明確,提問方式隨心所欲,提問效果不盡人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做的比較高水平的智力動作。隨著微格教學的開展,提問作為一項可操作、可演示、可評價、可把握的課堂教學技能被提了出來,日益受到重視。1.提問要有序,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順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后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2.提問的內容要有度,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3.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語言表達要準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要輔以適當的解釋。4.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提出問題后適當的停頓便于學生思考,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可引出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幾秒鐘的等待可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掉以輕心。
參考文獻:
【1】劉飛坤.《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金色年華(下)》,2011年5期
【2】李曉英.《淺議高中數學教學》,《文學教育》,2009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