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珂
摘要:問題導學法描述了初中數學教材中大量的教學思想和解題方法,在數學和其它學科之間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有利于在學好數學的基礎上將數學思想結合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但問題導學法對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習要求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跳躍,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對其不能快速、有效的學習、利用,進而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
一、問題導學法的積極意義
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解題思想中被廣泛應用,在數學解題的許多問題上,問題導學法是一種對問題對象設置情景,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科學分析的重要思想。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對學生學習相關問題具有積極意義,有助于學生歸納整理不確定因素,簡化解題思路,得出最優答案,促進學生邏輯思維更加嚴謹,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有利于系統研究問題對象
初中數學問題涵蓋的知識點多,具有科學性、研究性、邏輯性等特點,學生在解決數學相關問題時要適用不同的標準去解決不同的問題對象,所帶入的公式也不同。容易造成學生學習數學吃力、不易理解問題內涵。教師在問題進行引導的時候,學生沒有對問題做到層次分明、避免缺失、主體明確的理解要求。因此,實用問題導學法有助于積極解決數學問題復雜主體間的關系,將實際討論情況弄清楚。其次,對所研究問題進行合理有序的安排,避免重復分類處理主體,做到主次分明。甚至于,在逐一分析各種問題因素時,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歸納總結各種情況,得出正確結果,避免出錯。
(二)有助于學生歸納問題屬性
例如,在常見初中數學題中的球體、三角體結合求體積的問題中,常常將兩類分析主體融合讓學生進行處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問題導向偏移,進而出現差錯。如:將一個已知面積的球體置于三角體內側,其體積的一半超出放置在三角體外,將二者放置在一個桌面上靜置,試問三角體的體積是多少?可發現在此類問題中,學生需要研究的對象復雜,由于研究的對象比較多,導致學生在發現問題信息時不容易把握,找準對象。因此,在處理問題時適用問題導學法,將問題系統歸納,分析對象屬性。由此可見,在常見初中數學題中,出題者著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設計的問題中間穿插了精心設計的多重考察對象,包含了多變的分析對象,導致學生在分析結果復雜多變的時候,問題導學法思想的積極運用有助于學生在實際解決問題時對數學問題進行檢驗和分析,可以對相關對象復雜的屬性直觀的、靈活的借用公式和數字,理論結合實際,分析討論得出所求對象的確定的結果,使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時促進解題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學習數學公式的實際應用能力
在常見的初中數學解題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經常導致“學習一類,只會一題的”尷尬局面,在數學環境中,無法靈活應用數學公式的轉換,死板的套用公式解決相關問題,繼而導致數學學習吃力、困難的現象。因此,面對常見的數學分析題,就需要師生間靈活套用問題導學法,將習題拓展變化,能夠將公式正確的延伸借鑒在各種相似題型中,促使數學學習的不斷進步。比如,在初中數學解題中,問題導學法配合幾何圖像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解題方法,它具有助理思路的優點。在初中幾何的諸多題目中,部分題極具抽象性,讓學生理解困難,而教師通過導學設置情景融入圖像,可以將抽象的數據問題形象的展示出。借用解決幾何物體中復雜情況下學生經常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下手的情況,通過教師引導建立物體分析模型,比較立體、平面二者之間的相似和不同,比較容易的使學生代入公式解決問題。因此,問題導學法有利于將的各種變化對象以及屬性,讓學生在進行分析物體時遵循了層次性原則,有助于將問題與公式在實踐中充分結合,促進學生加深理解。
二、問題導學法需要更加重視的方面
數學教師在初中教學中將問題導學法融入平時課堂,其無疑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吃透知識。其導學的目的——是學生在教師設置問題引導情景匯入問題的過程,是有效的對學生進行開拓思維的一種方法。在問題導學的引導過程中,引導的主要目的是遇到如何解決不會的問題時學生該如何做到。但在通常情況下,學生理解問題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教師在引導設置情景的時間自然就縮短了,導致解決問題的時候,花費的時間遠遠不足以滿足學生解決問題的需要。這明顯可以看出問題導學法需要合理安排課堂時間,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分析問題,進而解決不明白的問題。
在初中實際教學中,很容易發現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確實也是認真的分析了教師所要表達的意思,于是針對這一道題學生很容易在教師的帶領下聽的很明白,但實際上,具體的數學內涵并沒有完全掌握,準確的說學生不會聯系題目、內容之間的關系,所以一旦老師稍微改變一下出題思路,學生就不會做題了,最終導致學習數學并不理想。而思維敏捷的學生,他們聽課的重點卻是思想方法貫穿于抽象數學原理與教師引導的二者聯系之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首先思考怎么分析問題,然后怎樣將解題方法與題目二者相結合,最后才思考應該怎么解答,對此吸收理解的很透徹。因此,下次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學生就會知道該怎么去解決,成績自然就比較不錯了。通過以上分析,優秀的學生我們不難看出,在學習中強調的是問題的分析和教師引導的理解。所以,問題導學法的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抽象思維,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數學引導方法,它的作用對學生學習數學能幫助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總論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充分的肯定了問題導學法教學的積極性,教師發揮其引導作用,強調了學生需要注意在數學教材內的科學價值內容。也有助于初中數學課程完美的適應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幫助學生不斷地深入學習。為此,初中數學應當提倡體現問題導學法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提出對學生正確的學習要求,有利于改善教材中關于數學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的不完善之處,將平日里知識性太難,不足以引發學生特別是差生興趣的內容進行改變,使學生容易看懂,利于理解,以便于學生科學學習數學的內容。可見,堅持問題導學法的現實意義與教育意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完全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理解數學的必學內容,促使學生開發創意,利于將課本材料與知識進行必要聯系,使教師在教學中易于把握和處理。
參考文獻:
[1]朱琴.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2):203-204.
[2]蔣宏.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28):116.
[3]謝娟.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39):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