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氧氣的制取》這節課程是九年級上冊化學課本第二單元里的一節課,也是我們初中化學課本里學習氣體制備的起始課,主要考察學生對氣體制取的基礎操作。就中學而言,學習化學中的物質的制備,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本課主要以教材為基,再聯合生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進行教學,從思維上對學生的實際操作進行引導,從而為學生以后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背景分析
首先要明確學生對于這節課的理論認識,因此要鞏固好關于化學制取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化學不僅只是一門學科,還是能夠改變生活改變社會的重要元素。
師:同學們,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相比大家課前也都做了預習,有同學能說出這節課我們是做什么實驗嗎?
生:氧氣的制取實驗,用高錳酸鉀和過氧化氫來制取氧氣。
二、教學思路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到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主要方法,了解其原理。2.了解相關催化劑的選用以及藥品、加熱等條件。3.舉一反三,學習化學實驗物質制取的一般方法。4.體會實驗的樂趣,明確化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環節
1.實驗進行氧氣的制取的兩種方法:加熱高錳酸鉀、分解過氧化氫。2.加深催化劑的概念和學習分解反應。3.實驗探究:硫酸銅作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
三、案例描述
案例一: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師:同學們,要想真正學習好化學知識,了解化學中的秘密,我們就要親自參與到化學實驗中,這個氧氣制取的實驗,老師需要你們的幫助一起來完成,課本中的探究還有很多不細致的地方,相信你們參與實驗后一定能夠知道如何來完善。
1.引導學生研讀教材,了解基本的氧氣制取的理論方法,了解實驗的目的和過程。2.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總結出實驗所需要的器材,認清不同裝置的不同用處,并且加以記憶。
師:同學們,在剛剛的實驗中,氧氣不再產生后,試管里的黑色物質是什么有同學知道嗎?
生:是試管中的黑色物質是錳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
師:下面請兩組同學分別做個實驗分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單獨加熱能否產生氧氣。
生:(實驗后),根據剛剛的實驗結果,有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之后,火星熄滅了,所以單獨加熱錳酸鉀和二氧化錳是不產生氧氣的
2.實驗后讓學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并且注意反應條件。
案例二: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1.師:請同學們看看教材中關于過氧化氫能夠分解氧氣的問題,思考一下為什么過氧化氫分解氧氣需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么,實驗操作有什么注意呢。
生:(指導操作)過氧化氫直接放在水里,慢慢的會有少量氣泡產生,所以不加二氧化錳的過氧化氫也是能夠制取少量的氧氣的。
師:既然不加二氧化錳的過氧化氫也能產生氧氣,那么為什么加二氧化錳呢?請大家翻翻課本內容告訴我。
生:因為二氧化錳有催化作用。
師:那么什么是催化作用呢?
師:催化作用,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加快反應的生成,如果我們制取氧氣,只通過過氧化氫,不加催化劑,雖然也有氧氣生成,但是效率很低,但是通過催化劑的使用,我們就能用更少的時間去制取更多的氧氣。
2.師:二氧化錳在反應前后的量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有注意觀察的同學嗎?提示一下,二氧化錳是不溶于水的。
生:因為在第一個實驗,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后的思考題中能夠得出試管中黑色產物中有二氧化錳,而得出二氧化錳是不能單獨制取出氧氣的,因此二氧化錳的量一定是沒有減少的,而且因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氣后,產物中也沒有出現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錳,可以知道實驗后二氧化錳并沒有增多,因此可以得出二氧化錳作為實驗的催化劑,并不會有量的改變。
師:非常好,看來同學們不僅認真觀察了實驗過程,還能注意聯系兩個實驗細節。
探究活動
再進行了基本的實驗操作的演示之后 ,為了更好的直觀的讓學生了解操作中的注意點,以及一些操作的原理,可以設置一些實驗探究活動,比如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方法,如果過氧化氫通過別的反應條件能否產生氧氣,以此引導學生參與實驗。
師:通過以上的學習,怎么我們才能測試我們的生成物里有氧氣呢?
生:為了測試產物是否為氧氣,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來實驗。
師:除了二氧化錳還有什么可以作為過氧化氫生成氧氣的催化劑呢?
生:(查資料)硫酸銅或者土豆豬肝等都可以。
這時候鼓勵學生的拓展思維和預習的能力,并且拿出二氧化錳、硫酸銅以及土豆分別給不同的小組,分組進行實驗最終來比較實驗結果,從而得出實驗結論二氧化錳是提高二氧化氫制取氧氣的重要催化劑。
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關于實驗制取氧氣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種,一種是高錳酸鉀加熱制取氧氣,一種是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制取氧氣,學習了這兩種方法之后,同學們相信你們對催化劑以及檢驗氧氣的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你們能說說自己的想法嗎?
生:高錳酸鉀是固體,檢驗氧氣用看氣泡的方法并不實際,因此要用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
生:催化劑的特點是反應前后質量不會改變,作用是能夠加快反應效率。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兩種制備氧氣的方法,希望課后同學們能積極思考,再看看制取氧氣還能用什么樣的方法,下次的實驗課程,希望同學們積極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教材上的化學理論和兩種制取氧氣的方法實驗相結合,教師實驗一次作為演示后,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來進行具體的學習,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培養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思維體系,學習的知識也不只是局限于本節課的內容,不論是對于催化劑的作用還是檢驗氧氣的方法,其過程都是能夠幫助學生以后化學實驗的思考,對于實驗的基本器材的學習,也能幫助學生完成以后的實驗。
因為課堂時間有限,以及實驗所需要的物品局限,并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完全參與。因為過多的強調本節課的知識,知識量對于初中生來說還是有點偏多,課堂上沒辦法確保學生完全記住,因此還必要輔助一些課后的練習來加深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