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楠
摘 要:近幾年,全民健身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民的健身方式已經適應逐漸與大眾,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融入了全民健身中,發展全民健身,加強全民健身教育意義,加強全民健身體育在大學生中以及比賽中的基礎。為競技體育的發展起到了過渡的作用.
關鍵詞:競技體育;教學;方法;
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體育運動猶如一朵奇葩,它豐富了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歷史和內涵。毛澤東早在建國初期是時候就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可見發展體育運動在建國伊始就已成為重中之重,民強則國強!“夫將欲圖國之堅強,必先圖國民體力之發達”(孫中山)。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之培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養成先生之人格,必須體、智、德、美、四育并重。從教育的角度提出“完全之人格,首先在體育,體育最重要之事為運動”。
我們認為體育大概分兩類;一類是競技體育和競技運動。一般認為,競技運動是指為了極大限度的發揮個人和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取得優異運動成績而進行的科學、系統的訓練和競賽。歸納起來有以下特點:1、激烈的對抗性和競賽性;2、明確而正式的規則;3、競賽結果被社會乃至全世界所承認;4、參與者的角色代表性;5、功利性。體育與競技運動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競技運動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進人的個性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增長點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類可以作為健康體育,即培育、鍛煉、養生體育,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文化活動,一般是自愿參加體育活動的。健身體育的組織形式有集體的,也有個人鍛煉的。有時也會采用競賽的方式,但不追求競賽的成績,而在于借助體育手段增進健康,調節精神及豐富文化生活。其次就是休閑體育,休閑體育起著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作用,引導人們愉快而健康的度過余暇。如各類活動性游戲、游山嬉水、漁獵、旅游、游藝比賽等。
建國伊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共同綱領》中規定:國家“提倡國民體育”,1950年7月,毛澤東給當時全國第一份體育雜志題寫刊名是“新體育”三個大字。這標志著中國幾千年的體育發展史步入了新的階段,體育為人民服務,是新體育思想的本質和核心。其次,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的根本任務。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體育運動委員會,從1956年起又先后成立了各行業、各系統的體育協會和大量的基層單位的體育協會。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短暫的幾年間,舉行了地市以上的運動會達六千多次。其中,全國性競賽七十五次,在這些競賽中,共打破全國紀錄一千三百多次。田徑女運動員將舊中國遺留的八項全國記錄刷新,男運動員將大部分記錄打破。舉重運動員陳鏡開在一九五四年以一百三十三公斤的最輕量級挺舉的成績為新中國創造了第一個世界紀錄,鼓勵了廣大運動員沖向世界運動高峰的信心。在中國的體育發展史上,50-70年代經歷了復雜的大起大落,從建立完善體系,到文革期間被“徹底砸爛”,從大多數文盲的基礎上發展到50年代遍布城鄉的體育鍛煉小組,競技體育方面,從20年代中國在東亞運動會上的每況愈下,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全面崛起,再到“文化革命”時期的滅頂之災與“乒乓球外交之后的死而復生”。
到90年時,全國性的體協已達27個,職工體育組織10.2萬個,各種運動隊55.3萬個,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數達5000多萬人,此時農村、學校、企業以及社區體育也全面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農民運動會、大學生運動會、職工運動會、亞運會、奧運會等等多彩紛呈。1985年,全國開展了“爭創體育先進者”的活動;1990又舉辦了“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體育和特殊人群的體育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從娃娃抓起,全民普及體育,給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2005年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以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注入了活力和動力,沒有全民的參與的競技體育也就成了無車之車,無源之水。“一身動則一身強,一家動則一家強,一國動則一國強,天下動則天下強”《顏元》。發展體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用既簡單又科學的方法,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增強體質的根本,一是增強肌肉的力量,絕不是增強肌肉對鍛煉項目的適應力和耐受力。二是強健腹肌,增強腹肌的呼吸運動能力,從而達到增強心臟等臟腑器官功能的目的。三是提高神經系統的協調性,從而提高身體運動的協調性。四是提高身體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能力、應急能力及互救能力。這些以增強體質為目的的鍛煉,并不需要花幾個錢,更無須發展什么體育產業。
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重點,無非是國務院會議決定的大力開展的“校園足球”和“社會足球”,它既不能增強體質,又浪費大量土地和水資源,僅僅為滿足領導人的虛榮心,永遠都不能拿到男子世界杯的足球,舉全國之力浪費大量的資源、人力、財力、全國學生的大好時光乃至青春來無謂地拼爭。用這些錢多建些收費低、服務好的幼兒園、敬老院、殘疾人康復中心,造福人民該有多好啊。使運動和鍛煉適合人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達到真正地增強體質的目的,使人民的身體健康強壯了,七八十歲了身體還很好,絕大多數人都能健康地活到百歲,這才是科學有效的全民健身。
隨著人民接觸的觀念也越來越現代,人們開始更清晰地明確了健康、體育、全民健身及競技體育的關系。認為國家將更多體育的經費用于對全民健身作用不大的競技體育,以犧牲很多不能最后奪金的運動員的命運為代價,去爭取競技體育的名次是不合理的。其實,更深層的內涵已經是,我們的民族自信,現在已經不用再用競技體育的成績這個“精神雞血”來建立或者維持了。而陳舊的體育項目管理思路確實已經不能滿足高素質人群提出的,要做更多為全民健身有利的事情要求了。更高層次的體育認識對于全民而言健康最重要,需要引導全民建立正確科學的健康觀念,養成健康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建設全民運動設施,其實政府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作為,各小區里的健身設備也是體育管理部門的成績。當然這筆錢用的不是納稅人的錢是彩民的錢,對于納稅人的錢應該更多投入到全民健身設備的建設上,應是政府轉變對體育事業的認識和管理,或者更準確說,是為全民提供體育健身服務的思路上,需要做出改變。
總之,人之強、國亦強,全民健身重視體育運動,才能給競技體育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所以說:“全民健身運動是競技體育發展的搖籃”。
參考文獻:
[1]曾二鳴.中國教育導刊.2008
[2]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路徑鍛煉指南 2011
[3]李相如 全民健身導論 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