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琴
今天,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未能充分發揮數學教育在培養學生創造素質方面的作用,這種以應試為主的教育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提倡的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按照固有的模式學習,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他們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自己的獨立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得不到發展。數學教育改革,應把現在所提出的學生幾大能力的培養提高到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高度上來認識,用以指導數學教學實踐。我們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教育的陣地,要更新觀念,不斷改進方法,使學生受到創造素質的教育,為培養跨世紀的合格人才做出貢獻。
一、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要求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導,在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滿足多樣化的學習,如對基礎好的學生,在激發他們自主探索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可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能,大膽創新,拓寬、挖掘更深、更廣的知識,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幫助,要鼓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數學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盡量提供盡量多的自主探索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比較充分思考空間,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創新教學思路
隨著時代的轉變,教材的內容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很多舊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已顯得捉襟見肘、不合時宜了,它需要注入新的時代血液。只有科學的教學思路及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科學地指導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學思路勢在必行。數學的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必須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課程標準。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發展。教學總體思路的設計一定要學生自覺、自主地“學”,教師靈活具體地“導”;要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思想,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數學能力的訓練。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思路要圍繞具體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環境,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受傳統教學思路束縛,大膽創造新的教學思路。
三、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的結合
教學方法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生。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教學是一種復雜、細致、創造性的勞動,需要比較高的教學技巧。同一種教學方法,由于教師運用的技巧不同,往往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只有深入研究,博采眾長,才能設計出自己的好的方法。只有不斷提高自己教學藝術水平,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方法的設計可以從多個方面來考慮。可以針對一堂課或一個知識單元的教學總體設計,也可從整個學期的目標來設計,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前面所說的幾條依據和評價標準,選取最合適的元素,進行最優的結合。
四、培養創新能力
數學能力是表現在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上的個性心理特征。解題教學中,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同時,進行有意識的強化訓練,于過程中形成創新技能。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既需教師的主導,也需學生的主體,師生共同配合,學生創新能力才有更大的提高。
創新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數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創造素質.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靠創造來推動的.而培養學生創造素質的核心問題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未來的高科技信息社會中,能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需要,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開創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維品質.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
在教學數學知識時,通過有關的實際例子,說明數學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使學生認識學習數學的意義,鼓勵學生學習成才,并積極參加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成就動機。提倡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了解所有的數學成就都是在舊知識基礎上的創新,這一切都源于對數學濃厚的興趣。源于強烈的創新意識。
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②因此應該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它對創造活動起著促進或阻滯作用.積極的學習態度和頑強的意志能促進數學創造,甚至可以彌補智力上的不足;而不良的態度和習慣則會阻礙和干擾數學學習和創造.許多人有較好的智力因素和學習條件,但沒有成才,究其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一個人的創造素質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智力因素承擔著加工和處理知識信息的任務,非智力因素在創造過程中起著動力性作用.從培養人才來看,只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才會產生高的創造效應.我們在教學中應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育人因素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培養,自信心和頑強意志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肅認真的作風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數學創造教育的目的。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各起多大作用,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應該明確非智力素質也是教育的對象。數學教學實踐中,注意到了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更應給予高度重視。
七、數學就在身邊
新教材編寫中,盡可能地把數學知識引入到社會生活場景中,把生活中的計算編到例題和習題里,體現了生活中有數學也需要數學。帶領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現代化的生活更是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我們時刻都在和數學打交道,數學已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需要就足以引起學習的愿望,何況教材中許多有趣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也激發了學生好勝心和興趣,縮小了學生和數學理論的距離,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了。只有課堂教學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學生才愿意上數學課,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