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虹
摘要: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師本教育”教育模式和理論來講,“生本教育”是在時代不斷發展中衍生的一種現代化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其所提倡的是“一切為了學生”這樣一種更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以生為本;靈動教學;小學語文課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源自于郭思樂教授和他同人們所宣揚的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控制生命,而在于激揚生命。在這之中強調的是教學終端是學生,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今后學生的長遠發展自從有受的教育和教學,這才是最好的教學方式。最大的尊重學生,這是生本教育最基本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所在,通過不斷地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人本環境,不能僅僅依靠教材進行教學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充分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鍛煉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作為教師一定要適當和學生進行交流,逐漸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尋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發揮出學生最大的才能所在。
一、堅持以學定教
新課改要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課堂的知識,還需要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模式進行引導,能夠使學生通過一定的鍛煉將學習方法領悟,將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探尋出來,從而具備一定主動性、自覺性的學習能力。如在教授《四季》這一課文時,我們首先會要求學生將自己書包里的衣服、文具以及其他物品等全部拿出來并擺放到課桌上,隨后詢問學生課桌上的東西能夠劃分成幾種顏色,它們代表的是哪一個季節?此時學生們會給出不同的回答,緊接著我們便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一件一件地將物品選擇出來,并記錄在黑板上。待結束篩選以后,歸類的物品達到了十多種。最后我們會引導學生將這十幾種不同顏色的小物品歸納成幾個大類,分別有綠色、藍色、黃色以及白色等。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將有助于學生“化抽象為具體”,更清晰地認識四季。
二、尊重學生需求
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本里知識有些學生已經提前預習,或者通過學習已經充分了解,這種課文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支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就是要穿插一些比較實用和有趣的教學內容,打破課本的局限,延伸一些課外與小學語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課本中的一兩幅圖片無法讓學生充分理解到桂林的美好風光,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自己通過一些課外相關書籍或者是互聯網,從中查找一些關于桂林山水風光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師要適當鼓勵學生多看一些新聞,或者是時政,關心本國的大事,開闊自己的視野和胸懷。
三、加強課堂互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無論是任何教學,都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共同配合,任何一方單方面的投入都無法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達到優質的教學效果,關于生本課堂的中心思想以學生為主,作為老師,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變為“學”,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釋放學生的主體性。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與學生之間所體現的應該是一個良性的互動,教師的教學是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啟發,幫助學生找到最好的學習方式,感受到學習的種種樂趣,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學習產生思考和質疑,將自己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及時反饋給老師。除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互動和交流,對于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還有生本之間的良性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老師組織學生與教學客體,即文本之間的情景交融與認知對話,詳細體悟作者透過文字所表達出來的情感與態度。
四、注意分層教學
無論是任何教學,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學目標,任何科目的教學都需要教學目標輔助,通過不斷的實施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班級中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學習的動力、態度、個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區別,作為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布置差異化的教學任務,可以是識字、閱讀或者是寫作等任務,依次進行分層教學,指定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例如:可以將一個班的學生根據學習特點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A、B、C,其中A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你有很好的學習基礎,教師可以重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拓展,鑒賞和創造能力,位于B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基礎略微差一點,教師可以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他們理解,關鍵的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內容,C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薄弱,基礎也不好,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這些學生先從抄寫,識記這些簡單的知識點開始,再逐漸展開深一步對知識的練習和學習,每個層次的學生雖然學習能力和基礎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相互討論和交流,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和看法,相互取長補短,在互幫互助中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逐漸的進步,共同完成各項教學目標。
五、優化課程教學設計,加強實踐教學
在貫徹生本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以生本理念為基礎,對課程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要認識到實踐教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應該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如讓學生模擬課文進行表演,設計情境短劇,或者設計一些能夠充分發揮和鍛煉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小游戲,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鍛煉自己語文綜合能力,并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優勢,使他們能夠在積極的參與中實現知識的獲取。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適當的戶外課,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大自然,并在自然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時期對小學的基本要求。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以生為本為教學宗旨,從而構建靈動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在不斷交流和探索之中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為我國教育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