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勛
摘要:一部話劇,是導演、劇本、演員以及音、光、服、化、道各個部門團結合作創作出的作品。但是,最終在舞臺上還是以演員的呈現為主。因此,演員必須要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也必須具備多種素質。本文對感受力對于演員創作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感受力;演員創作;重要性
引言
演員的工作就是把劇作家創作的劇本中的人物形象,經過再創作,活生生地呈現于舞臺上。這是一項極為嚴肅的艱辛的勞動。因為演員是在用智慧、用意志、用責任感、用血肉之軀創造人類的精神財富,通過宣揚真、善、美,鞭勒假、惡、丑。因此,演員作為一項特殊的職業,必然有其特殊的基本素質,其中敏銳、真摯的感受力尤為重要。
一、感受力對于演員創作的重要性
一些演員認為在學習初期進行元素訓練后便認為自己的能力完全發揮到了極致并且將終身為自己的創作而服務,殊不知感受力的不斷加強對于演員來講是應該貫穿生命的工作。擁有更強的感受力便能讓演員有越強的信念感,在這里又不得不提到信念感,戲劇表演有一個前提便是假使,這是一種藝術虛構。戲劇中的一切事物及角色的各種遭遇對于客觀世界和演員本身是不存在的,但是通過假使演員就是其所飾演的角色,假使我們來到了那樣一個年代,假使是那樣一個社會背景等等。其實這些假使就為演員提供了一個“規定情境”演員就是在這個規定情境中生活并展開行動的。同時演員的行動也受到此“規定情境”的制約和管束。演員的所有舞臺行動都不能跳脫和違背這個“規定情境”即剛才我們提到的“假使”。說道這里不難看出如果演員沒有很強的信念感是不行的,即如果沒有很強的信念感演員是無法相信舞臺上發生的一切的,也不會認為舞臺上所發生的一切與演員自身有什么關系,好像還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其實對于這個問題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演員信念感不夠強。呢么導致信念感不夠強的原因是什么呢?在這里作者認為就是演員沒有強而有效的感受力。常說表演藝術是生活的藝術,其實表演既是生活的藝術又是一門研究人的藝術。”人”這個物種對于大眾來說可謂又簡單又復雜,簡單在于我們本來就是真實存在的人,我們就是這個生物體本身;而復雜就在于好像人好像永遠也不能完全理解人的真諦,甚至終其一生等到生命即將完結的時候你若是問他“人到底是什么?”恐怕他還是無法向你清楚的詮釋。然而表演就是這樣一門研究人的藝術,演員的工作是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而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絕非像淺顯理解的角色扮演那么簡單,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不僅需要演員對于角色內外部的整體探究更為可貴也更具難度的是探索和挖掘人物深藏的人性和人物背后不同的靈魂。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表演藝術的藝術高度和創作難度可見一斑,所以作為演員必須擁有超乎常人的感受力。
二、演員創作中感受力的提升
首先,要表達人物的內在精神,要提高自身的認知度,要深入到角色的性格,氣質和內涵。進一步挖掘融入自己的感受。演員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動的,要受到劇本本身的限制。但并不意味著是任人操縱的木偶,要突破和創新,要把規定的東西變成鮮活的人物形象。“感受”是基于生活經驗積累與情緒體驗的升華,感受了自己的喜怒哀樂才能理解別人。要從各個方向各個層面來捕捉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要用敏銳的目光觀察生活,在生活的實踐中提高人物感受力。
蘇東坡有言:“與凡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于中,而發于詠嘆。”不能感受,便不可能有藝術上的發現,藝術的認識。敏銳的感受,才能處之于心,動之以情,產生對藝術形象正確而深刻的體驗與表現。
其次,要利用主觀、客觀角度在不同層次上感受作品及角色。
(1)主觀感受是自我對角色的認知與逐步理解,是超越機械模仿階段而進行的表演升華;事故挖掘人性本身的關鍵;也是形成自己獨特表演風格的重要環節。
(2)客觀感受則進行多方面的換位思考。以作者的角度感受角色,以對手的角度感受角色,以觀眾的角度感受角色。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并把主、客觀感受有機的結合,從而更好的把握角色、診釋作品。
一名優秀的藝術家之所以成功,既有外在的因素,更包括了內在的努力,要歷經時間的打磨方能超越自己。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和借鑒,提高藝術修養和自身素質。
角色創造是不斷感受,不斷行動的過程。感覺引出行動,行動中傳達著感受,行動又獲取新的感覺,又推動了行動的發展。總之,它們是交織在一起的、有機的進展過程。演員是在認真進行人物的行動過程中,來獲取角色的內心體驗的“只要真確的執行著有目的的活動,那么通過行動的邏輯和順序,演員就會自覺的進入扮演的人物內心世界,并在自己心里引起相應的體驗”。而實施行動的過程就創造著感受的流動,人物的感受也從行動中得以體現、傳達。《茶館》第三幕中,王利發催促兒媳帶孫女快走時,從他那像哄小孩的“再見,再見”的語調里,從他那背轉身不忍看的行動中,從他那跺腳急迫的:“快走,快走呀”的崔喊里,傳達著王利發與親人深思離別的內心情感。同時,在行動的過程中“演員一一角色”獲得了更充實的內心體驗,并推動了角色行動的發展。于是之在談到這段創造體會時說到:“王掌柜決心吧兒媳、孫女送去解放區的一段戲,既是生離,又是死別,是可以感人的演起來也會不由自主的落淚。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淚,哭腔悲調的演,還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王利發這時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自己,要再親人面前裝作輕松,當兒孫們欲哭時,他甚至還要申訴,為的是要他們迅速逃出災難的虎口。因此,這個悲劇小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個一悲一,而要多演那個一悲一的控制,甚至強作歡笑。那么演就可以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也就是說情感的感受,在行動中引發更真實的內心體驗。
結語
綜上所述,感受的能力對演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具有鮮明的感受力的演員,同樣會具有鮮明的形象感,他可以感受到一般人沒有感受到的東西,因此他對劇本和人物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刻。他可以在認識劇本和構思人物時敏銳強烈的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感,而且將人物再現于舞臺上時,能夠準確地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情感。他可以在構思人物形象時,敏銳強烈的感受到劇本和人物的復雜多變與速度節奏,并且能夠準確的把握往人物內心和外部的速度與節奏,使之準確的融入全劇的速度節奏中。
參考文獻
[1]《田沁鑫的戲劇場》田沁鑫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1出版)
[2]《中國戲劇史研究入門》康保成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05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