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紅
隨著學生們年齡不斷增長,學生能力的表現不再僅僅依靠成績,語言表達能力越發關鍵,更能全方位多角度體現出學生各方面能力。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在口頭語言及書面語言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斷的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文理貫通、合乎規范,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如若忽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會形成表達欲望不強、不敢表達、詞不達意等諸多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擺在教育者眼前的重要課題。
一、培養興趣是前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提高對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是學好本學科的前提。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呢?簡言之,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內容的學習,而要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學習牢牢把握住基本理論觀點,科學規范地掌握理論知識。然后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用課本理論進行分析,用前人的眼光,站在歷史高度,放眼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熱點材料,用課本理論觀點來解析重大時事背后的實質,使理論與實際相銜接起來,“知行合一”,把紛繁復雜的時事條分縷析,使同學們一下子豁然開朗。既明白了時政背后的真相,又提高了運用理論分析的能力,養成關注時事、善于思考的習慣,更關鍵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思想與品德的興趣。
比如,可以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美麗中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球氣候變暖”“朝核問題”等國內外重大熱點問題與“民族精神”“階級斗爭”“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課本內容相結合,運用這些課本理論來認識時事、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同時,通過“新聞分享你我他”的特色活動形式,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同學們來演講、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鍛煉語言表達。久而久之,效果理想,收獲甚多。不僅能培養學生品德與社會的興趣,更有利于鍛煉提高學生用政治理論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開展辯論是動力
辯論,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認識和意見。舉行辯論賽是對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思維的創新性、靈活性、邏輯性、嚴密性的重要方式,對培養學生認識、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大有裨益。
為真正發揮辯論賽作用,一要注意辯題選擇。應選擇與時事、生活熱點緊密相關并且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不僅讓學生有話可說,更要讓學生愿意說。二要注意做足準備工作。在辯題確定前提下,可將班上同學分為兩對陣營。各方各選出自己得力辯手,其他為拉拉隊員,他們也可以參加辯論,為自己支持的一方做有益的補充。為要辯論激烈有序進行,就使得同學們必須在課前廣泛收集國內外時事新聞等各類相關資料,為辯論做好充分準備。三要有序開展辯論。辯論期間,“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注意文明用語,不得搞人身攻擊。思想品德教師可充當辯論主席,適時引導,使活動有條不紊得進行,達到活而不亂,緊張激烈又不乏生動活潑,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辯論中得以提高,思維的縝密性、條理性在激烈的碰撞中得以加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隨機應變能力得到鍛煉。四要做好總結陳述。辯論結束時,老師可以結合雙方表現進行總結,給予肯定、激發興趣,同時,要有針對性地點出不足,明確今后努力方向。
三、撰寫論文是關鍵
撰寫論文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文字體現,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有條理、有邏輯地書寫出來,也是鍛煉表達能力的一種方式。開卷考試,由于主觀性試題比重大,且題目開放,答案開放,使得書面表達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掌握良好的表達方法十分必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寫小論文的訓練來提高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論水平收效顯著,得到廣大同學的喜愛和同行的認可。
每周撰寫一篇450字左右的思想品德課小論文。一是要求觀點鮮明,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做個有心人,針對思想品德課學習中出現的疑惑或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在廣泛搜集材料基礎上,結合品德與社會課本中的基本理論,敏銳觀察,勤于思考,積極探究并提出令人信服的鮮明觀點。二是論證過程嚴謹,條理清晰。特別是論據要充分有力,論點事例真實可信,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要用課本理論準確、科學、規范講述道理,不可用自己的語言隨意更改以影響政治語言的科學性和嚴密性。長期堅持撰寫品德與社會小論文是提高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舉措。
綜上所述,在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落實好以上三點并持之以恒,學生運用思想品德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就會慢慢加強,提升成績也就絕非難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