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當今社會的人才培養方向,為順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在此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策略進行探究,旨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創新能力;培養
由于初中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他們的情緒變化起伏大,思想容易走向極端,因此德育工作應該在初中階段廣泛開展,思想品德課程作為初中德育工作開展的重要途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各個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1],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促進德育的順利開展,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因此,對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優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是教師進行高效教學的基礎。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該做到如下幾點:第一,教師應該致力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加與學生的日常交流,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第二,教師要合理轉換師生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強硬姿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通過良好的導入為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做鋪墊,如在“明辨是非,為人正直”的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以生活化案例作為導入,如:王×的媽媽在和王×逛街的時候,指著路邊的清潔工說:“你看到沒有,如果你不努力學習,以后就會像他們一樣,工作又臟又累”。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時常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順利進行生活情境的導入。
二、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策略比較常用,教師通常會通過生活化案例的引入達到一定的教化目的[2],使學生在案例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在應用生活化案例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如下幾點:第一,案例的選擇應該緊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即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基本依據選擇案例;第二,教師在進行案例的引入后,應該為學生保留一定的思考空間,切忌馬上對案例進行分析,并可以在引導學生思考的時候適當提出具有創新性特點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創新性思考。例如,在“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一課的教學時,教師應該通過具有震撼性的生活化案例的使用,使學生明白生命的寶貴。如,大學生為救落水女童身亡的新聞案例,讓學生針對大學生救人事件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大學生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有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為救別人犧牲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針對學生的討論,教師設置具有遞進性的問題,如:在救人之前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具體應該怎樣實施等等。通過層層討論,得出:“救人應該建立在自身能夠實現自我保護的前提基礎上,切勿在缺乏思考和措施的情況下進行盲目救人”的重要結論。
三、創新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應該停留在教師的單純說教上,教師還應該積極組織創新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內容的引入上,第一,創新實踐應該與學生的家庭相聯系[3],讓家庭成為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主陣地;第二,實現與社會的多元化接軌,讓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第三,創新實踐應該與班級管理緊密結合,班級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以此教師應該在創新實踐中融入班級管理的內容。例如,在“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課時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實踐活動——民族情況知多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手段進行少數民族名稱、服飾、民俗等情況的收集整理,有的學生通過網絡途徑進行信息收集、有的學生通過查閱書籍進行信息的收集。再如,在“誠信伴我到永遠”的課時學習中,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城市誠信活動”增加了學生發現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這種具有開放性特征的實踐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符合當今社會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教學要求[4]。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科學組織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總之,創造一切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條件,使學生成為社會普遍需求的創新型人才類型,以實現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兵.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27):130.
[2]張春苗.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169.
[3]蔡秋蓮.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12-13.
[4]劉麗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分析[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6(5):19-20.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