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娟
摘 要:初中語文是初中教學課程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中,閱讀教學更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研究最近幾年的中考題型發現,實用類文本人物傳記已經成為??嫉膬热葜?。鑒于此,結合經驗,就如何閱讀人物傳記談一談看法。
關鍵詞:人物傳記;初中語文;閱讀策略
人物傳記類的文章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非常常見,如何閱讀好這類文章是當前困擾大多數學生的問題。人物傳記一般是描寫某個人的奮斗歷程、成長過程、個性特征、生活背景、趣聞軼事、生平事跡等,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閱讀技巧。如果學生能夠掌握閱讀技巧,閱讀效率就會大幅度提升。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初中語文人物傳記的閱讀策略展開論述。
一、選擇同一個作家不同階段的傳記作品進行縱深比較
作品的質量與作家的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作家的水平在不同的階段也是不同的。同一個作家,隨著所處時代的發展、個人閱歷的豐富,創作風格和創作心境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在他的作品中都會呈現出來。因此,在閱讀傳記作品的時候,學生可以借鑒該作家在其他時期創作的傳記作品,以此為參照進行對比閱讀。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其價值觀念、文章主旨和風格。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人物傳記的閱讀能力。
二、選擇同一傳主的不同文本進行客觀比較
一般來說,對于同一個傳主的描述有著各種各樣的文本,不同文本當中對傳主的一些細節描寫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人物傳記是對某個人進行的描寫,通常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摻雜一些自己的情感,而這些情感往往會影響讀者的判斷,尤其是初中生。由于初中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等都還處在發展過程中,尚且不成熟,很容易被作者摻雜在作品中的情感帶偏,隨著作者喜愛而喜愛,隨著作者的厭惡而厭惡。這對學生人物傳記閱讀能力的提升形成較大的阻礙。因此,學生在閱讀傳記的時候應當選擇同一傳主的不同文本進行客觀的比較,在此基礎上進行閱讀,分析不同作者在語言表達、謀篇布局、主旨提煉、材料選用等方面的優劣和得失,以此提高學生閱讀人物傳記的能力。
比如,在讀了《一代大師季羨林》之后,學生可以選擇《斯人已逝,良知猶存》《季羨林的缺憾人生》、卞毓方所著的《季羨林——清華其神,北大其魂》、魯民所著的《為季羨林自摘桂冠喝彩》以及各種報紙雜志上對于季羨林先生的評價,譬如《文匯報》中的一篇文章《一個永恒的教書匠——季羨林》。還有劉科所著的《季羨林:在古今中外間穿梭》等一些有關于季羨林的人物傳記。通過這些傳記作品的客觀比較,對季羨林先生進行全面的分析,這樣有助于學生得出客觀的評價,對季羨林先生有一個更加準確的把握。
三、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和審視
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個人物傳記作品,不同領域的讀者在閱讀之后獲得的啟發和認識也是有所不同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人們在閱讀過程中審視的角度不同。譬如同一個傳記,讀者可以從個人人格形成和成長、教育、政治、社會等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將其深層的意蘊充分挖掘出來,也可以從寫作風格、寫作特點、人物形象、寫作效果、背景和意圖等角度進行分析和探討。初中學生由于成長的背景和生活環境有所區別,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有所差別,在閱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心得體會也是各不相同的。為了提高閱讀的客觀性,學生在閱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可以將自己想象成一個具有多重身份的人,結合自己想象的身份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傳記進行分析和審視。這樣不僅可以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細掘深挖,還能讓學生在相互比較和分析的過程中得出較為全面的結論。
四、對于有疑問的地方要采取精讀的方式
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也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善于抓住質疑之處進行思考,以此提高學生閱讀人物傳記的能力。
例如,在文章的反復之處進行精讀。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通常使用反復的寫作手法對某一個事物或者觀念進行再三強調,以此增強表達的效果。學生在閱讀文章反復之處的時候,要善于質疑,找到其中的玄機和寓意。例如,在《解讀畢加索》這篇人物傳記時,其中開頭寫道“面對這樣一個不可思議……我們常常只有驚嘆”,在文章的最后又寫道“我每一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悄悄發出嘆息”。作者在文章中寫了好幾次嘆息,通過這些反復的嘆息就可以看出作者體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即對畢加索偉大的“驚嘆”。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人物傳記的過程中必須采用有效的思路。對于同一個作家不同階段的傳記作品,需要進行縱深比較。同時,對同一傳主的不同文本,需要進行客觀比較。在文本分析中,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比較和審視,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采取精讀的方式閱讀有疑問的地方。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閱讀人物傳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沖鋒.談人物傳記的閱讀[J].語文教學之友,2005(11):34-35.
[2]張蕊.立足文本,返璞歸真,一一風荷舉:解碼人物傳記信息篩選題型[J].求學,2014(9):45-46.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