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斌
“和大人一起讀”是部編本教材的一大特點,是一個全新的欄目,需要家長和學校一起配合,密切合作展開,它給大人和孩子一起閱讀提供了閱讀材料,共同走上閱讀世界的階梯,使閱讀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家庭。“和大人一起讀”意味著課外閱讀堂堂正正地進入到語文課堂,正式將課外閱讀納入到教材體制,這顯得尤為重要,如何落實“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簡單的做法。
一、認識“和大人一起讀書”
“和大人一起讀書”是連接語文課內閱讀與課外讀本的一座橋梁,是學生識字、閱讀練習的一個很好的媒介,通過這一欄目學生可以去認字,養成讀書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為此,部編本將漢語拼音教學放在識字之后,就是要體現識字的重要性。另外,這里的“大人”是廣義上的大人,由孩子身邊的各位家人或者師長等構成,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教給孩子讀書的方法,引導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由“扶”到“放”。同時讓學生喜歡閱讀,明確孩子讀書的主體地位,通過用各種方式激發孩子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保持讀書的興趣。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次部編本的一大改革就是將識字放到了漢語拼音教學的前面,就是將學生日常積累的生字以讀本的形式呈現出來,旨在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明白拼音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漢字。同時遷移興趣,在“和大人一起讀書”環節中,學生有一部分生字還不認識,所以學生通過親子閱讀,其讀書興趣更濃厚了,對讀書更感興趣了。同時有了家長的陪伴,學生認識了更多的生字,擴大了閱讀量。
另外,部編本教材“和大人一起讀書”內容的安排特別精巧,由簡單到困難不斷提升;由熟悉到陌生有梯度的上升;由課內到課外補充有拓展有提高。例如部編本一年級上冊,一共安排了8次“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這其中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有童謠、兒歌、童話、故事。編者通過安排由熟悉到陌生的內容,力求達到由易到難的提升,并且關注到兒童書面語零基礎這一問題,注重兒童閱讀的實踐,先從口頭語言表達開始,然后向書面語言運用過渡。如一年級上冊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讀”就安排了《小兔子乖乖》,通過學生已有的經驗,以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讓學生聽一聽、唱一唱,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實現和大人一起讀,從而實現了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表達的過渡,像這樣本冊還安排了輕松活潑的兒歌《誰會飛》。童話故事《拔蘿卜》《小松鼠找花生》內容風趣,淺顯易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童謠講述的內容貼近學生,跟孩子們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本冊書安排了《春節童謠》《剪窗花》等,這樣的安排既符合剛入校孩子的認知規律,有序地推進,又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增強了孩子們的閱讀期待。在朗朗上口的童謠中,大人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聊聊自己小時候過年的場景,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歡過年的活動,通過和諧有趣的家庭讀書環境,既培養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又拓展了孩子們課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三、利用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在自己班級中,為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我們利用網絡,通過各種方式的線上交流,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同時互動交流,落實讀書的實效性。
1.利用微信、QQ等平臺交流讀書
每一次“和大人一起讀書”學習,我都會布置語音作業,每到這一天,孩子們都盼望著,這一天的班級交流群內總會很熱鬧,孩子們積極地將自己的讀書語音發到班級群內,大家一起互評互學,共同促進成長。
2.借助網絡語音平臺互動交流
開學初,我給班上的同學們推薦了“喜馬拉雅”,你總能看到孩子們讀得比較好的內容,家長們會整理好上傳到“喜馬拉雅”,一方面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們留下一份寶貴的資料。
3.錄制小視頻
一年級的“和大人一起讀書”,選材廣泛,內容有趣,有一些內容很適合讓孩子們表演,從而達到由讀到誦再到演的提升,既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富有情趣。
四、一些建議
現在的“和大人一起讀書”欄目,注重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涉獵的課外閱讀篇目較少,如果做成資源包,有推薦閱讀、有視頻資料,以資源包的形式豐富內涵,由一本到一類,打開學生讀書的大門。另外,“和大人一起讀書”欄目缺少一些家長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如: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什么?我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通過對話的形式,增加學生讀書的收獲,落實在學生實實在在的獲得中,相信有了這樣的互動交流,這一欄目更有意義,更加精彩。
以上就是我在教學中的簡單嘗試,就像“和大人一起讀書”這一欄目一樣,我們都很年輕,都在嘗試探索階段,相信最終受益的是我們的孩子。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語文教材的五個亮點[J].今日教育,2016(10).
[2]溫儒敏.部編語文教材,新在哪里[J].小學語文,2016(11).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713。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