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萍
摘 要: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講,養成好的傾聽習慣對于學生學習知識、學會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當重視學生傾聽能力的現狀,全面整理分析,優化教學各個過程,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關鍵詞:語文課堂;傾聽習慣;傾聽能力
一、學生傾聽習慣現狀
一學期的課堂教學中的觀察及課后的調查分析,看到學生在傾聽能力上的表現為:
1.不傾聽
這部分孩子的主要表現為,對于老師講解的內容不聽、不想,對教師講的內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他們回答問題基本上是回答不上來,偶爾回答一兩句,也是錯誤的。這部分學生在一個班級里所占比例極小,但從學習效果來看,也是極差的。
2.熱衷表現機會的傾聽
這部分學生在課上看起來非常樂意傾聽,教師每個問題拋出來,他們會在第一時間舉起小手,請求回答問題,而當老師叫他來回答問題時,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忘記了老師提的問題是什么,或者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問題。這部分學生,他們“聽”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老師如何發問,至于問題的內容往往被他們忽視掉。這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聽,并沒有達到傾聽境界。
3.還有的學生是隨著老師的講解去傾聽,去思考,進而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但這一情況并不是貫穿于一節課的始終,還是偶爾會出現搞小動作和溜號的現象。這部分學生占大多數,他們的聽課效率也是最高的。
二、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方法
低年級是學生各種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培養傾聽能力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基礎,那么如何針對學生的傾聽現狀,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呢?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嘗試:
1.增加課堂教育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教材內容的編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非常具有趣味性,學生拿到教材便從前往后看一遍,有的學生看過之后往往就覺得知道了,對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不再有那么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理解學生的興趣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樂于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對于傾聽也就有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傾聽的意愿,才能愿意傾聽,然后才能一點點地學會傾聽。
2.運用語調、語氣及重點詞提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傾聽
中國語言的魅力無窮,語氣的變化、聲調的變化都會表達不同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不要如播通訊稿一般全程一個聲調,要善于運用不同的聲調,繪聲繪色地去描述,將帶有強烈色彩的表達與淡然直敘有機結合,語言要富有感染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聽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聲音上帶來的美,喜歡聽,喜歡在聽的過程中感受語言變化,在聽的過程中也就有了自己的主動的、初步的思考。
重點詞提示是在學生有了聽的意向之后進行的有效傾聽的一種嘗試,例如,在《找規律》一課教學中,學生在初步感知主題圖中花朵的排列時,我說,這里的“重復”二字特別重要,它將對我們接下來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學生聽到了“特別重要”這幾個字之后,也有意地去用“重復”來表述他們所發現的排列規律;語文課上重點提示對學生傾聽也同樣特別有效。而這種方式對于過度注重回答而忽略問題本質的那一部分“形式上的聽”的學生來講,效果非常好,在教師的有意提示之下傾聽,有助于他們抓住老師講授、提問的重點,聽懂所講的內容。
3.關注學生能力現狀,合理安排教學
我們不能一味追尋“高效”而使課堂變成一個結構緊湊、量大效能高的如同上了發條的課堂,要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及心理現狀,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六七歲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只有十多分鐘,多么吸引學生的教學內容,教學持續時間超過了這個時間,也不會有多么好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不是一味地讓學生去聽,也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張弛。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要適當調整課堂教學的節奏,給學生放松的時間,使學生在理解聽課所得的過程中,整理已學內容,“溫故”能更好地“納新”。
4.利用角色體驗,激發學生傾聽他人發言的興趣
一年級的小學生更喜歡角色的扮演,在課堂上,設置我當小老師的情境,讓學生當“小老師”,來評價其他同學的發言,這樣的嘗試,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同學回答時聽得也都特別仔細。
總之,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要從低年級開始,采取靈活有效的方法。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傾聽習慣,需要我們教師多思考、多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多實踐。能力培養沒有捷徑,只有不斷探究、不斷嘗試,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作為老師,我們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李慧敏.小學低年級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J].甘肅教育,2016(22).
[2]祁卓.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6(17).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研究》(課題編號GS[2016]GHB1703)研究成果。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