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吉
歌唱是聽覺的藝術,成功的演唱總是直擊心靈,深入靈魂。究其原因,除了演唱者扎實的聲樂功底和優美的嗓音外,與其高超的情感表現密不可分。他們用自己飽含深情的歌聲詮釋著大千世界、蕓蕓萬物,演繹著對生活的理解,抒發著對事物的情感,讓聽者或嫣然忘憂、或撫額沉思、或抱足無語、或潸然淚下。這其中聲與情的并行不悖、巧妙融合是引發聽眾共鳴的基礎。那么,如何才能以聲抒情,情為心聲,讓演唱聲情并茂呢?
一、深入剖析歌曲,領會歌曲意境
宋代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卑岩舴臀淖诌M行演唱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優美的旋律、經典的詩詞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平面演唱”,只有正確的解讀才能賦予歌曲鮮活的生命,只有入情入境的體會才能使詞曲聲完美地融合,達到以情感人的目的。清代聲樂理論家徐大椿在《樂府傳聲》中說:“唱曲不得其情,則正邪不分、悲喜無別,既聲音絕妙,而與詞曲相背,不但不能動人,反令聽者索然無味矣?!泵恳皇鬃髌?,都凝聚著詞曲作者的感情和心血,所以首先應當指導學生準確讀譜,反復揣摩,深入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時代環境,挖掘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即通過字面挖掘歌曲內涵,明了作者意圖,還要分析理解作品中的節奏、旋律、調式、調性的設計特點對歌曲情感的烘托彰顯作用,在演唱時就能準確地表達情感。例如,在教學我國當代作曲家傅庚辰的作品《映山紅》一課時,教師應先帶領學生充分了解這首歌曲:它是《閃閃的紅星》中的插曲,講述了生活在黑暗中的蘇區人民盼望紅軍回來的強烈愿望,歌詞滿含深情,旋律優美動聽,尤其是作者大量運用裝飾音,更是將這份盼望、這份深情表達得細膩、強烈?!叭粢蔚眉t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一句,是整首作品中感情最強烈的一句,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學生在掌握了這些歌曲因素后再去學唱,感情的生發自然而然,歌聲就更能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二、激發對音樂意境的想象,塑造豐滿鮮活的音樂形象
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我的思想中總有一幅畫?!碑敗秶琛贰蹲屛覀兪幤痣p槳》《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重歸蘇蓮托》等歌曲的旋律在我們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們的腦海中就會不由自主地出現一幅幅畫面,出現一個個人物形象。其實每首音樂作品中都隱藏著一個音樂形象或音樂意境。它是音樂的本質通過歌聲在人腦海中的具體反映。那么,如何做到讓聽者沉浸在歌聲刻繪的意境從而得到審美享受呢?首先,在深刻領會作者意圖的基礎上,要將歌曲元素(諸如所表現的人、事、物)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畫面,啟發音樂的想象力,將己比人,推己及人,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忘;其次,要把歌曲的情感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將心中對要演唱的歌曲要有一個具體的意境把握,對歌曲的主人公就會有一個明確的形象,在歌曲感情的處理表達上做到真實感人。這種音樂感情處理、表達得越多,情感的積累也將越多;情感越多,發酵成的音樂靈感也就越豐富、活躍,對作品整體演唱的把握也會有更大的提升。以《紅梅贊》為例,這首作品用戲曲手法,大跳音程的使用塑造了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女英雄形象。教學時要牢牢抓住歌曲旋律節奏、和聲方面的特點等,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歌唱者在演唱的瞬間進入人物角色,用江姐的視角去贊美“紅巖上紅梅開”,熱情謳歌“紅梅”所象征的為信念而獻身的精神,使歌聲既有女性的柔情,又有革命女戰士的剛毅頑強,入耳蕩氣回腸,感人肺腑,極具藝術感染力。
三、提高運用聲音的靈活性,提高表現歌曲的藝術技巧
歌唱中的聲與情,如血與肉之不可分離。歌唱的終極目標在于表述思想,傳遞情感,而情感的準確表現是通過發聲、呼吸、咬字、吐字等和情感的完美結合來實現的。這是一個集時間的長度與練習的廣度之大成的磨人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聽覺培養應當始終貫徹于整個聲樂教學過程中。聽覺是一種內心的音樂活動,它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先導性,要不斷地通過欣賞訓練、聽辨訓練、模唱訓練去刺激學生的聽覺,增強對聲音的敏銳性,利用自身對音樂音響的感知和整合,提高對音樂意象的整體把握,從而擺脫外部聽覺束縛,提升學生音樂內心聽覺,帶動音樂審美體驗的積累與發酵。教師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當特別注重學生的音樂聆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音樂材料,逐步提高音樂文化修養和音樂理論,不斷拓寬學生音樂視野,豐富音樂感知手段。其次,我國古代的聲樂理論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之說,氣息是歌唱的支柱,只有掌握了歌唱中正確的氣息,才會有準確的發聲和優美的音質。加強對學生呼吸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根據歌曲情感需要,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控制氣息、運用氣息。最后,聲樂藝術是音樂和語言辯證結合的藝術,歌唱語言對藝術歌曲風格的表現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耙郧閹ё?,字里傳情”是演唱歌曲咬字吐字的最高境界,教師訓練學生演繹歌曲的時候,注重咬字吐字訓練,達到歌唱語言的清晰準確,引導學生理解品味歌詞,用正確的咬字吐字方法表達歌曲的情感。做到出聲清晰準確,引腹響亮圓潤,歸韻干脆到位,使歌唱的語言輕重徐疾,剛柔明暗,拿捏到位,使歌聲充滿生命力、感染力,富有感情色彩。
歌唱藝術的靈魂在于情感,缺乏情感的歌唱是刻板而蒼白的。在聲樂教學課堂中指導學生深入剖析歌曲,啟發學生對音樂意境的想象,訓練學生運用聲音的靈活性,讓學生在演唱中將聲音和情感緊密相連,才能完整地將作品的魅力展現出來,達到聲情并茂的音樂效果,使聽眾聽其聲而知其意,讓優秀的音樂作品在深情歌唱中散發令人心動的魅力。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