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
摘 要:當今時代是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他們借助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推進自身向前發展。信息技術進課堂不但已經成為現實,而且正在成為課程改革的主流。當下的大多數學校都已經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探討如何靈活運用多媒體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不僅為學生今后學習奠定基礎,也關系到他們言語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習的基礎,不容忽視。教師在語文課上積極運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將語文課本中空洞的文字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此,根據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多媒體教學進行探討,希望可以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運用應該遵循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科學地應用多媒體,提高實效性與科學性,充分利用多媒體集聲、光、電、影于一體的優點,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一)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學習的特點
任何的教育活動必須有人的存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與特點,促進學生整體的發展。目前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尚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把教學變得更加直觀生動,更具吸引力。但是教師切不可過度使用多媒體,以免妨礙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
(二)以學科為基礎,符合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
學生在閱讀課中可以積累詞匯、學習語言表達、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等。多媒體進課堂的主要目的是為教師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的實效性與質量,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得將學生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不能偏離。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多媒體
(一)創設適當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內容多而雜。這說明了小學語文具有很大的認知范圍,由于時間、課堂、教學設計的限制,學生很少能夠親自體驗,從而導致第一經驗獲取不足。但是多媒體走進課堂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元素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描述的內容,產生探究的欲望,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如,在小學語文《黃山奇石》的第一課時學習中,教師課前精心設計并制作課件,通過多媒體展示黃山的自然風光和奇形怪狀的石頭,引導小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奇”的含義,然后教師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對此,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假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僅憑教師一張嘴一根粉筆進行言語講解,很難帶領學生走進課文,縱然教師言語生花但是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不同的,多媒體的出現就改變了這一局面,聲像、影音的結合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在此基礎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有效突破語文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達到圖文并茂、聲形兼備的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有助于短時間內突破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比如,在教《草原》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再配上合適的音樂,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草原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并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情感
情緒情感是人特定的一種感覺,能夠促使人產生一定的通感。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知識目標,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富有感情的課堂中完成教學工作。在語文課堂引入多媒體,教師通過特定的音樂、視頻,將學生帶入設定好的感情基調中,這樣學生能夠較快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蟬》這一課時,通過給學生播放錄像,即蟬脫殼的過程,刺激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讓學生通過觀察,尋找到蟬的美,讓蟬在學生心里留下美好的印象。觀看完之后,教師用“大家喜不喜歡蟬”為話題,讓學生自由交流,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培養了學生對自然界事物的感情,同時也增強了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多媒體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已成為課程改革的主流,多媒體的優點有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正確地設計教學,合理利用多媒體,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基礎上,整合優秀資源,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尊重語文教學的學科性,利用多媒體解決重點突破難點,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陸慶高.彰顯多媒體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優勢[J].中小學信息技術,2015(1).
[2]朱訓玲.妙用多媒體課件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