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愛萍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習慣、學習態度養成的關鍵時期,而閱讀習慣是學習習慣的重要內容。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討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一些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途徑
語文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語文素養,而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閱讀習慣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因此,要培養小學的閱讀習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引導,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固化他們的閱讀行為,從而使他們能夠體驗到讀書的樂趣,進而主動閱讀、熱愛閱讀。
一、課堂導讀激發閱讀欲望
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教師是學生閱讀的引導者、推動者,語文課堂也應該成為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場所。因此,語文教師應該立足課堂,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教授適當引申,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大多數學生都會對小女孩的遭遇表示同情,這時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引導,為學生介紹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書中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如丑小鴨、拇指姑娘等。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探尋故事的詳細內容,點燃學生的閱讀欲望,把學生引入書的海洋,體驗閱讀的樂趣。
二、通過閱讀活動調動閱讀興趣
小學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對枯燥的讀書行為容易產生厭倦心理,而對新鮮事物則興趣濃厚。教師要抓住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根據讀書內容、書籍特點等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將閱讀變成一種樂趣,一種需要,從而不斷增加閱讀的新鮮感,使他們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例如開展講故事大賽,采用講動物故事、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名人故事等的比賽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要參加的比賽,學生要選擇相應的書籍去閱讀,積累相應的故事來參與比賽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在閱讀活動中感受讀書的快樂。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報活動、親子共讀活動,與父母共同讀一本書,寫出讀書心得與大家交流。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學生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保持較高的讀書興趣,從而主動閱讀、堅持閱讀,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創設閱讀平臺營造閱讀氛圍
要切實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形成持之以恒的讀書行為,還需要教師、家庭、學校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書籍和屬于他們的閱讀平臺。特別是針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和鑒賞能力,閱讀范圍也不再僅限于童話故事等簡單的讀物,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材料,開闊他們的視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一些兒童文學類的書籍、自然科學書籍、名家名篇、歷史故事等,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學素養。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平臺,例如建立班級圖書角,號召學生把自己的圖書捐獻出來,大家交流閱讀;還可以設定固定的讀書日,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地點去讀書,強化閱讀行為,培養閱讀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家長共同合作,要求孩子每天堅持睡前閱讀并定期與同學交流讀書心得,要求家長在休息日帶孩子去當地的圖書館借閱書籍,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圖書,擴大孩子的閱讀面。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保證了小學生的閱讀時間,推動了他們閱讀習慣的養成。
閱讀成果促讀,激勵閱讀行為。小學生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很多孩子可能一開始喜歡讀書,但時間長了就堅持不下來,最終難以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督促學生的閱讀行為,激勵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教師可以定期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表彰,通過民主測評,選出班級里的讀書模范,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號召大家向其學習。這樣通過榜樣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激勵學生的閱讀行為,保證閱讀習慣的養成。例如,每個月根據學生讀書的數量、讀書筆記的質量等評選出讀書之星,公布在班級的光榮榜上,并進行物質和精神表揚。這樣會對學生的閱讀行為產生一種正面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學生就會積極閱讀、主動閱讀、加倍閱讀,長期堅持下去,能有效促進讀書習慣的養成。
總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學校、教師、家庭的共同引導和幫助。尤其是語文教師,在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將孩子領入閱讀的天堂,不斷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的閱讀行為,才能保證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蔣英.小學生閱讀習慣養成及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4):27.
[2]牛寒松.讓每個小學生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J].學周刊,2015(7):168.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