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清
摘 要:閱讀是小學中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個階段不能熟練地掌握閱讀技巧,就很難理解課文的內容,甚至不能正確地得到課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應當重視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積累詞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從閱讀教學的意義出發,分析在小學中段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意義;策略
小學中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建立在小學低段中閱讀能力基礎上,同時又是在為接下來高段學習打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詞匯,而且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在小學中段的閱讀教學中,強化學生的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詞匯量,是這一時期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是這一階段的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現實情況,并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以強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積累相應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意義
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而言,中段的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學生的知識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難以準確地把握教學目標,以至于在教學中的目的性不強,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所以,教師應該首先明確中段閱讀的教學目標,緊扣教學重點,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中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心理和角度出發,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取強迫式的教學,這種被動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應該不斷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帶動學生的閱讀動力,使學生能夠主動去閱讀,才能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
如在教學《用冰取火》一課時,筆者先在課前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大家都知道,冰和火是兩種不相融的東西,但是同學們知道怎么樣用冰來取火嗎?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就知道了。”然后引導學生帶著興趣來進行課文的閱讀和學習,在學習完后,學生都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原來用冰也可以取火。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主動性,閱讀教學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多媒體等不同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學,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袖手旁觀。反而教師要在教學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引導,使課堂教學活動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因此,在小學中段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一步步的去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特別是在一些疑難問題上,教師要恰當地把握引導步驟,使學生能通過自身的思考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
3.重視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課外閱讀是小學中段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小學中段引導學生適當地接觸課外讀物,不僅能擴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都是一些名家名作,但是數量屈指可數,遠遠達不到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去接觸一些課外讀物,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認知和心理出發,給學生推薦一些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來閱讀,使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積累語言知識,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如考慮到當前學生對童話故事的喜愛,但是在家庭中基本都是父母來給學生講,筆者要求學生去獨立的閱讀,借此給學生推薦了《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童話故事,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將讀到的童話故事講給同學聽。這樣學生不僅獨立地去閱讀,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對于中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詞匯量,但是閱讀能力還需得到強化和提高。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結合他們的認知方式和閱讀水平,采取適當的閱讀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2]柳化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現代交際,2012(8).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