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飛



摘 要:基于學習者的視角針對初入門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在課堂中的探究策略,通過典型現象的分析,在反思中獲得教學行為的有效改進與能力提升,同時也希望為一線的新手老師提供借鑒和拓展的鮮活案例與經驗。
關鍵詞:學習者視角;望;聞;問;切;探究策略
從學習者的視角看,望、聞、問、切是老師對學生的觀察、診斷,教師從不同層面深入了解學生生活周圍的一切事物,因為這都是影響學生回答的歷史根源。但目前很多綜合實踐課程都是走個流程,按照原本預設的思路走,如果有碰到與主題違背的,馬上就說,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來談,沒有深入地望、聞、問、切,導致學生只是沿著老師的痕跡在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應側重于方法習得、能力培養、思維拓展和創新實踐,最終指向個性品性。因此基于學習者的視角,我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提出了望、聞、問、切的策略。
一、望即觀察——基于學生視角
案例:
師: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情況,時間關系,調查表我已經設計好了,請根據這張表格填寫。
生:老師,我覺得這張表格設計得不合理,我能不按這種格式填寫嗎?
師:時間關系,你先按這張來填,如果有更好的,下課可以再來找我。
分析:教師通過觀察,更好地了解孩子喜歡的主題和教學方式。
1.鼓勵創新。看得出來這位學生對表格的設計很有信心。其實在這時我們只需要一句鼓勵的話,或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這才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初衷,你去闖吧,哪怕失敗,因為這個社會需要創新的人。
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創意設計也不是很難。這時的“望”,不干預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以掃描的方式關注,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分層教學生成點。
2.分層教學生成點。課后老師可以與其單獨交流——滿足孩子的追求,然后用更有意義的設計表(如圖)與其交流。讓其去實踐。
3.藝術展示大賽。做一場設計表格的展示活動,讓孩子得到技術的熏陶。
仔細望,我們能看到很多我們沒看到的,所有老師必須學會望,望到孩子的心底,望孩子的心聲。
二、聞即傾聽——基于學生視角
案例: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去了解廟會。
(突然某同學舉手了——)
生:廟會后的衛生。
師: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來研究,請問你還想了解橫村廟會嗎?
(某同學搖頭就坐下來了。)
分析:
對于學生說的廟會后的衛生
1.多問一句。
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們是否可以多問一句。學生需要我們的共鳴,如果此時能給予溫暖,那么他的心扉一打開,我們將看到的是一個全新的學生。
2.現場實時游戲體驗。
每人扔一個紙屑,看到這么多紙屑你有什么想說的,然后讓學生談清理現場的感受,同學們來聽聽,形成內心的共鳴。
3.周末小組義務清掃公園的實踐活動,并及時記錄,感受。
三、問即詢問——基于學生視角
“問”是一種介入,用語言平等地詢問。
案例回顧: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認為應從哪些方面去了解廟會。
(突然某同學舉手了——)
生:廟會后的衛生。
師: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來研究,請問你還想了解橫村廟會嗎?
(某同學搖頭就坐下來了。)
課后,班主任反映,這位學生上課從來不舉手,今天破天荒地舉手了。班主任說,這位同學的媽媽就是一名環衛工人。
分析:對于孩子來說,她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問題受到老師的關注,后來了解,廟會那幾天她媽媽忙得沒時間給她燒晚飯。從班上了解到她是一個從不亂丟垃圾的學生,就因為她知道清掃的辛苦。
如果這時老師多問一句,那現場又是一場活生生的綜合實踐課。
1.親臨感受法。如果讓你去清理廟會現場,你會怎樣?
2.圖片聯想法。以圖發問,這么多攤位擺在那里,你覺得沒有垃圾可能嗎?
3.現場實時搜索環衛工人冒雨清理衛生的場景。
4.課外實踐活動——小組組織在某公園清理垃圾。
5.同桌之間互問法。有些學生覺得與老師距離有些遠,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運用同桌的熟悉度來打開學生的心聲。從而老師再引發下一個問題。是的,衛生保障也是橫村廟會不可缺失的環節。你愿意在一個垃圾滿地的廟會閑逛嗎?讓孩子在感悟中體會。
這種適當的應答要求教師在“望”“聞”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問”,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也許又是一場綜合實踐的起源。
四、“切”即開藥方——基于學生視角
案例:
老師說現在我們需要研究的幾大主題已經出現在黑板上,接下來,這組座位留給研究第一個問題的,這組座位留給研究第二個問題的,這組座位留給研究第三個問題的,這組座位留給研究第四個問題的,這組座位留給研究第五個問題的,這組座位留給研究第六個問題的。
學生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
每組的位置只有5把椅子,導致后面決策慢的學生沒有座位。
分析:為什么學生決策得這么慢?
在中醫里“切”指摸脈象。在案例四中,我們老師應該給孩子及時把脈診斷,最后開藥方。
策略一: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加以引導:
教師不應民主,導致各組人員失衡
分組規則:
1.先請學生思考一分鐘,自己要選擇哪個問題研究。
2.全體起立,先請女同學選擇,選擇好的請坐下。
3.再請男同學選擇,男同學在選擇時先想第一志愿,再想第二志愿,如果已有5人坐在那里,那就需要進行你的第二志愿原則。其實在高考填志愿時,我們就有這樣的不舍之選,從小讓學生學會選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可以避免尷尬局面的出現。
陽光下,通過活動中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不僅能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更可貴的是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勇于堅持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創造力,使之成為學生發展的內驅力,不斷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多元發展。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