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以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自然景觀”作文課和“世界遺產導游詞”作文課為載體,探究發展心理學中同伴關系理論在作文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實施策略。通過學生平行影響,開拓寫作思路,強化寫作遷移技能。
關鍵詞:平行影響;同伴關系;寫作思路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要以課文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遷移技能。在具體教學中,以同伴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教導為輔,平行影響,開拓寫作思路,強化寫作遷移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語文素養。
一、同伴合作開拓思路
小學三年級起,學生開始學習寫作文,課本上作文題材多為描寫人物、動物、景物或敘述事件。對于課外活動少,以學校和家庭兩點為一線,家長疏于輔導的學生而言,其作文素材少,事例平淡,內容空泛,立意陳舊;也有學生思維活躍,但想法太多,難以輸出;對于作文技巧掌握較好,又認真聽課的學生,需要更多新想法。如何解決寫作難的困境呢?筆者運用平行影響開拓寫作思路,通過同伴合作學習強化寫作遷移技能。
合作性教學模式是新課程理念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它提出: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是以自身的經驗和體驗為基礎的,由于每個人的經驗有限,對事物的理解只是某一方面,教學就要使學生超越已知,看到更多未知的信息,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想法,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利于學習的遷移。
學生可以通過學習不斷地增長知識,不斷地超越原來的自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使命。小學作文課可通過這一教學方式讓每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余時間合作學習。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小組中形成平行影響教育,從而提高作文課的上課實效和作文質量。
發展心理學中同伴關系理論提出:同伴榜樣有利于改變兒童的行為和態度,兒童經常模仿同伴的行為并將之同化到自己的行為結構中。因此,讓作文水平不同、思維活躍水平不同、性格不同的四名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課余時間合作學習,交流審題技巧、文章體會等,可平行影響,開拓寫作思路,從而提高全班整體作文水平。
二、作文課上有實效
1.閱讀心中有寫作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認為,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這也是心理學上所說的遷移。對于作文教學,更要遷移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遷移力。
小學生的作文能力由低到高可以分為簡單描述、復雜記述或說明、簡單議論等。在高水平作文階段,小學生可以將閱讀中所簡單描述的間接性知識和自己生活中的直接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情感充沛且聯想豐富,能以該年齡段所特有的視覺較為流暢而深刻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
除了同伴合作學習時學生間平行影響以外,教材與學生地位也是平等的,教材中的課文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會平行影響學生的寫作。如,第一單元作文是寫一處自然景觀,把景物特點寫具體。學生在審題時就出現偏差了。班中學生A作文題目是《白云山》,內容卻是他和家人在白云山玩機動游戲,家人對話……題材已變為寫事作文。就題目而言,白云山花草樹木眾多,若文章內容為自然景觀,符合題目要求。如何讓學生的作文內容以寫景為主,教師則需要在本單元課文教學時“就地取材”,讓學生認真學習教材的作文取材技巧、內容組織技巧,強化其寫作遷移技能。
本單元課文為《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題目分別為江、山、樹、云的自然景觀,文章描寫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畫面感強。如《觀潮》中“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边@一句寫出江潮從遠處過來,激起白色浪花。人群沸騰只因即將出現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是為了突出奔騰的浪潮,震撼人心的景觀即將出現。當學生在寫作時,需要著重提醒人的出現是為了襯托景的美麗、雄偉、壯觀。
對于難以把握的景與人的主次關系,建議遷移《火燒云》的寫作方法,直接勾畫出絢麗多彩的火燒云圖景,如,顏色極多、形狀豐富、變化極快的特點。寫作時可以遷移寫烏云,勾畫其顏色、形狀的變化;也可以進一步遷移寫雨,蒙蒙細雨、傾盆大雨,且要分別寫出雨聲、雨景。
2.對比教學顯實效
為了指導學生更好地在同伴合作學習中有所收獲,每次作文課之前老師應當提出具體的學習策略。奈斯彼特和舒克史密斯(Nisbet,Shucksmish)認為“學習策略包含六個因素:提問、計劃、調控、審核、矯正、自檢。因此,每個小組需在準備階段對作文題目提出質疑,直到理解題意,并做好合作學習的計劃。在合作學習時,老師需要關注小組長有沒有調控計劃、審核收集到的材料和矯正錯誤,在匯報前小組內部做好自檢工作。讓每個小組在課前做好準備,學生逐步掌握如何合作學習,在學習中鍛煉組長的領導力和統籌力,鍛煉組員的表達能力和提高其自信心。
案例: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和第五單元作文同為要求寫景物題材的作文。第一單元作文要求是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完成一篇寫作。第五單元作文要求是寫“世界遺產”的導游詞。相對而言,第一單元作文寫身邊的景物學生更容易下筆,作文效果實質上不然。
第一單元作文教學,以老師講解知識為主,課堂上介紹廣州著名景點白云山、越秀山、丹霞山、華南植物園、校園植物角等景點的優美景色和太陽、風、云、雨等自然景物。具體提出按地點轉換順序或時間順序完成習作。最后,學生將課堂上提到幾個景點作為題材,內容空泛,立意陳舊。有一部分學生題目為景,實為記事,完全離題。如學生B作文《新燕花園的一角》,此角落秋天落英繽紛,但關于花、草、樹木的描寫只出現在文章第一段,后面內容都是描述在此角落與朋友玩耍十分愉快,充斥著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內容離題。
本單元作文修改后,全班總人數45人,題目寫景,內容紀事的學生達13人,學生選擇題材多為學?;蚣腋浇牟輩病自粕剑糠謱W生寫了長隆游樂園、廣州塔等。只有21人寫出《校門口的紅棉樹》《家鄉的大?!贰斗艑W后的火燒云》等取材新穎的文章。
第五單元作文教學,筆者讓同伴合作小組提前搜集“世界遺產”,讓他們在課堂上介紹其中一處,要求合作匯報,每一個學生都是主講人,分別介紹這處景點的特色、歷史故事等知識。同伴合作學習小組由四人組成,其中一人為組長,包括一名優等生、兩名中等生和一名學困生,組長由其內部投票選出。組內成員的性別、成績、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又有一定的互補性。全班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一致,組長競爭上崗。
筆者根據學習策略的六個因素提出同伴合作學習要求。“世界遺產”(中國)作文課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就作文題目有疑問的地方提出質疑。(提問)
(2)小組成員投票決定自己將要搜集中國哪處世界遺產,11個小組間協調介紹不同的景點。小組內部協調每人收集部分資料,如優美景色、建筑特點、歷史故事。(計劃)
(3)全組在課余時間通過書本、網絡搜集資料。
(4)組員排練如何講解景點,組長協助指導。
(5)準備PPT,圖片為主,文字介紹略寫,組員講解為主,課堂上展示交流。
在合作學習進行時,小組長要不斷調控小組計劃、審核收集到的材料是否正確,馬上矯正錯誤,在匯報前小組內部做好自檢工作,老師在整個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協助小組長完成工作。曾在準備過程中,C小組搜集的布達拉宮資料以數據為主,直接把百度百科中建筑結構數據收集起來打算匯報。筆者立即與小組長溝通,確定搜集的資料以優美景色、歷史故事為主,匯報演講文件減少文字的堆砌,增加一些景點圖片,以小組講解吸引聽眾。
在作文課上,通過11個小組的分享,學生了解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萬里長城、廣東江門開平碉樓、廣東丹霞山地貌、云南麗江古城等世界遺產。學生講解聲音響亮、表達流暢、儀態大方,充滿自信。搜集到的資料圖文并茂,思路清晰。臺下傾聽的學生安靜認真,提問有針對性,思想深刻。
兩個單元作文完成情況對比:(全班總人數為45人)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導游詞作文題材多樣,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層次分明。即使學困生的作文也能符合作文題目要求,語言通順,對比上一篇寫景作文而言言之有物。如學生D平時作文內容敘述不清,她所在小組本次作文題材為故宮,她負責搜集九龍壁的資料。因此,第五單元作文她寫《北京故宮的導游詞》,描寫故宮的九龍壁,寫了九龍壁的歷史故事,文章結構清晰,取材新穎。
三、結語
小學是作文起步階段,而三年級學生開始寫作文。研究表明:3~6年級小學生的同伴關系要優于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性質是平等互惠的,為兒童提供學習技能和交流經驗。在這個關系中,兒童可以去實踐他們已知的社會技能,也可以習得新的技能。同伴互動的增加促進了兒童認知能力的自然發展,并使兒童的觀點采擇能力得到飛速發展。8~9歲期間,規則性游戲、合作性游戲受到兒童的偏愛。依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同伴合作小組學習作文,以小組的形式搜集作文素材,互相交流寫作經驗,提高對作文題目的理解力、組織文字能力等,小組中平行影響教育,開拓寫作思路,強化寫作遷移技能。
葉圣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時關注、跟蹤學生的學情,與學生共同合作,良性溝通,促進學生的學習、反思、研究、成長,把握對方向的宏觀掌控、細節過程的點撥、困難時的推進、成功時的激勵,將學生很好地組織、協調和調動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高效率和高質量的發展,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對于平行影響開拓寫作思路的研究,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筆者還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如何合理安排同伴合作小組的成員?如何有效監測合作學習的過程?……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問題仍有待解決。
參考文獻:
[1]馮維.小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蘇彥捷.發展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楚春水.有效評價提升小組合作實效[J].生活教育,201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