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亮
摘 要: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日常工作的設計和培訓,有效地實施數學運算。有效的數學運算是學習數學和發展數學思維的保障。教師應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這是數學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
關鍵詞:數學;工作;目的;效益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應該參與有價值的家庭作業練習。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任務中會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認為教師應該做以下工作來設計作業。
一、操作設計應該反映一定的目的
我們在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脫離了一定的目的性,那就失去了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和價值。數學教學活動其實也是這樣,所有教學活動、教學內容其實都是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展開的,沒有目標的教學活動也是無意義、無價值的。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密切相關,并在每次教學活動中實施。換句話說,教學實踐的目的就是實現教學目標。因此,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數學作業,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目標。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設計,要側重教學重難點設計專項教學,這樣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二、操作設計應該反映一定的水平
所謂的條理性,其實就是像臺階一樣,像樓房一樣,由低到高,有低有高,層層遞進。作業的設計也應該是這樣的。作業設計必須有一個水平。因此,日常工作內容應從淺到深,從易到難,一步一步,逐步完善。
條理性的數學作業設計可以使學生各展其長。如,在教授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后,第一級的作業練習是基本問題,可以是簡單的長寬的計算。第二層次可以是簡單的應用題:車庫長10米,寬8米,計算車庫的面積。第三層次的練習可以是加深性練習:眾所周知,班級教室長9米,寬8米。要想在教室墻面1米的高度涂綠色的涂料,應該涂多少面積的綠色涂料?這個問題的難度大大增加,聰明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做出來。家庭作業練習只是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反映出一定程度的進步,一步一步,學生可以慢慢地、扎實地掌握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并逐步解決社會中的實際題目。
三、操作設計應該體現一定的樂趣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真理,而且我們應該努力堅持這一真理。教育心理學強調:人的興趣是人們努力認識某些事物或興趣愛好活動的心理傾向。一旦學生對已經獲得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就可以積極地完成他們的作業,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知識能力。所以,日常家庭作業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知識的樂趣,能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學習的任務。
教學“整數的除法”時,為了使學生在練習中獲得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有一天,兔子媽媽從街上買回來8個蘋果?;氐郊液?,叫4只小兔子分著吃,而且每只兔子要吃的一樣多,兔子們很想吃蘋果,可是不知道怎么去分蘋果,急得團團轉。孩子們,你能用你學到的知識幫助兔子解決這個問題嗎?此外,游戲內容的作業、比賽性的作業等都能夠幫助學生擺脫疲憊的情緒,激發他們積極練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操作設計應體現一定程度的創新
所謂創新,即不能拘泥于一成不變的東西,不能墨守成規,而要有變通的眼光,要有發展的思維。數學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富有個性,具有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個性,就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挑戰學生的想象力等。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勇于探索,充分展示自己。
例如,教學“小數的認識”時,我收集了許多銀行存單或存折,向學生展示了上面的具體錢數、存取的余數等,讓學生練習認識小數、讀小數和寫小數等,使數學作業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聯結了“數學課堂”和“生活數學”,既使學生關注學習數學知識,又認識了社會生活。
五、操作設計應體現一定的實用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強調學生的生活經驗,要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生活中,為學生提供觀察、動手、實踐和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并解釋和應用它們的過程。為此,每天的數學作業也要與生活息息相關。
例如,在完成“計算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之后,我沒有安排書面作業,但要求學生回家與父母一起參加這些活動:測量家中方桌的長度和寬度,計算面積,測量家中客廳地板的面積,測量數學教科書的面積。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掌握了長方形計算的技能,學會了如何運用他們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應該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要在學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優化和提高作業設計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不斷成長。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