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嬌利
摘 要:隱性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宣傳窗。班主任巧妙運用學校的宣傳窗,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知識面等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甚至對與之含義相對的顯性課程也會產(chǎn)生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隱性課程;宣傳窗;顯性課程
學校課程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學校的隱性課程包含許多內(nèi)容,如學校環(huán)境、學生關系、師生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等。隱性課程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學校的宣傳窗。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宣傳窗,宣傳窗的設計形式、內(nèi)容等都因各校的文化、制度等不同而不同。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宣傳窗,對學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學會競爭,增強意識
關于競爭,《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爭勝”。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有競爭才有進步,進步才不會挨打。因此,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可能關乎整個民族的利益。學校的宣傳窗里在無形中就給了學生“要對比、要競爭”的意識。如,在我校宣傳窗里有一塊內(nèi)容是各班級的評比展示表,哪個班級表現(xiàn)得好,哪個班級的小紅旗就多。因此,這一周哪個班級表現(xiàn)得最好,哪個班級表現(xiàn)得最差就一目了然了。每當星期一粘貼小紅旗的時候,就能聽到圍觀學生的各種表達:“啊,上星期我們班得第一啦!”“嗯,我們班又沒得小紅旗!”“下個星期我們要加油,爭取拿到小紅旗!”……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也已經(jīng)有這樣的意識,如二年級就有個學生在作文里這樣寫道:星期五下午,我很認真地掃完了地,我想下星期應該會有衛(wèi)生小紅旗了。到了星期一,我們班果然得到了衛(wèi)生小紅旗。
沒有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沒有書本強制的牽引,有的只是學生自覺的意識,自覺行動的產(chǎn)生。無形當中學生就形成了這種競爭意識。相信這種意識會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良多。
二、展示才華,集中注意力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學生有喜表現(xiàn)、愛表達的特點。學校的宣傳窗可以展示學生的各種優(yōu)秀作品,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了。
比如,各校都有展示學生各項優(yōu)秀作品的傳統(tǒng)。平時讓學生寫一張字是百般不情愿,如果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可能無法安靜地坐著認真地寫完一張字。但如果說要把寫得最好的字帖到宣傳窗里時,學生馬上就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到最好。
隱性課程有形象性、靈活多樣性、引導性、暗示性等特點。宣傳窗里展示著學生各種各樣的作品:有充滿想象力的美術作品,有或鏗鏘有力,或俊逸瀟灑或筆筆認真的毛筆字、鋼筆字和鉛筆字作品,還有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等。用這些形象的、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或暗示學生要認真、仔細地做事,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賞識。
三、濡染品德,默化規(guī)范
隱性課程應該在耳濡目染中默化學生,從而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成果,使學生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在我校的宣傳窗里有“爭當四好少年”和小學生騎自行車必須遵守的規(guī)定等。
“爭當四好少年”要求如下:
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
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
爭當品德優(yōu)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
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
小學生騎自行車必須遵守的規(guī)定:
1.不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騎車,這是交通規(guī)則規(guī)定的;
2.不打傘騎車;
3.不脫手騎車;
4.不騎車帶人;
5.不騎病車;
6.不騎快車;
7.不與機動車搶道;
8.不平行騎車。
學生經(jīng)常會駐足在宣傳窗前看一看、評一評,在無聲中就把美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注入學生的心靈。
四、幫扶顯性,相互轉化
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并非固定一成不變,兩者有時候可以相互促進,甚至還能相互轉化。某些隱性部分一旦被人充分認識;通過分析、反省,給予重視和肯定,會轉為顯性。如,在二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七中的口語交際就要求學生仔細看一看上面的圖畫,討論討論,圖上的小朋友會怎么做。然后,編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上面畫著四幅圖畫,分別是一個小朋友在家里寫作業(yè),一位叔叔來到門口敲門,小朋友問叔叔是誰,叔叔回答說是他爸爸的朋友,這位小朋友想著他該怎么辦。低年級的小學生尤其是山區(qū)的孩子見識少、知識面窄,從而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在看圖編故事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想出正確的做法,或者想得不夠完整。于是我就先跟學生進行交流,然后再提醒學生,在學校的宣傳窗里就有教小朋友如何面對陌生人來訪的方法。學生紛紛跑去看,我再讓學生重新編故事,這時,學生就能寫得有理有據(jù)、頭頭是道了。
作為隱性課程的宣傳窗,經(jīng)過老師的分析、重視和肯定,與顯性課程結合在一起,就能起到相互幫扶、相互促進的作用。另外,如宣傳窗里的生字、生詞、名言警句以及事例(比如那些圖文并茂的防各種疾病的知識)既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又能開拓學生的見識面。
顯性課程的實施一般情況下較偏重于教科書,偏重于對書本內(nèi)容的掌握,偏重于對知識的“灌輸”,偏重于對學生的“訓練”。僅僅靠這種單向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學生很難實現(xiàn)個性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隱性課程的重要特點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無意識心理逐漸使學生受到環(huán)境的熏陶,從而使學生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用教育、用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的周圍情境,用豐富集體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領域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學校的宣傳窗就像一本無形的教科書,包含了各項內(nèi)容。把這些內(nèi)容開發(fā)、利用好,能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chǎn)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沈克非.加強隱性課程建設 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4).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