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瓊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和發展,對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歷史課堂中,不但要引導學生接觸史實、了解時事,了解國內外的事情,還要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情感,初中歷史課堂是教師講授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兼顧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實施德育的教育。本文就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來和大家一起探討初中歷史教學和德育教育的問題,以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優秀的品質和品德。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200-01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既要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不斷滲透德育教育,進而發揮歷史課堂教學優勢,讓學生接觸和了解史實和時事,掌握歷史興亡規律,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是新課改以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大目標。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初中歷史課堂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深挖歷史教材,持續引領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知識,感悟歷史真相,實施歷史德育教育。
1.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滲透、培養學生的信仰意識,是進行德育教育的前提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引領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載體,在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給學生進行信仰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德育觀和人生觀,比如在講解“戊戌變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給學生講述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的同時,可以借此歷史事件向學生展示“戊戌六君子”的人性美和優秀的人格魅力,借此來對學生進行信仰和志向的培養和教育。當戊戌變法運動失敗以后,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清政府,想殺害維新派人士,梁啟超勸說譚嗣同一起出國避難,卻遭到譚嗣同的委婉拒絕,譚嗣同卻說,“世界各個國家變法都是從流血開始并成功的,而我們中國還沒有聽說過因為變法改革而流血犧牲的,所以,我們的國家不昌盛,為國犧牲的,就從我譚嗣同開始吧。”從當代的角度來看,很多學生認為譚嗣同有些固執和迂腐,但是從他的言行以及歷史背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高尚品質的折射,看到他為實現自己的信仰,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為國家發展勇于獻身的高貴品質。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像譚嗣同這樣的仁人志士還有很多,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這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事件,及時對學生展示歷史信仰,讓學生體會他們那種為了信仰而奮斗,甚至不惜獻出生命的崇高的精神,使學生產生信仰,并能夠為了自己信仰而不斷的努力。
2.利用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中華大地,地大物博,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人們辛苦勞作,勤奮努力,創造出來璀璨奪目的文化,形成了愛國拼搏的優良品格和氣質。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初中歷史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作用,為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道德素質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對學生我們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給學生展示歷史優秀人物的事件,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的是非、善惡、美丑的準則教育。比如,在甲午戰爭中的奮勇殺敵,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民族英雄鄧世昌、張自忠等,抗擊金兵保家衛國的名族英雄岳飛,憂國憂民的詩人屈原、杜甫等。著名的南宋詩人陸游在重病期間,仍然擔憂著國家的統一,在臨終時仍然要告訴自己的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情懷。近代像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錢學森在美國,正當事業發展最好的時候,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待遇和生活條件,克服重重困難,回到了剛剛建立的一窮二白的祖國,并未祖國的航天事業出力獻策。請同學們思考,這是什么力量吸引了錢學森呢?正是錢學森深深的愛國情懷促使他義無反顧的回到了貧窮的祖國,并為了祖國的發展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在歷史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國家是一個大家庭,只有國家繁榮昌盛了,國家強盛了,我們才能夠安居樂業,才不會受欺負不會挨打,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挺直脊梁,昂首挺胸,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3.通過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初中歷史的教學中,課外活動是必不可少的。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比如我們定期進行“演講比賽“,或者“講故事大賽”,大賽以學習歷史人物的心得體會為內容,主要目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產生對家鄉,對國家的熱愛之情,樹立愛祖國,愛家鄉,為祖國的發展而奮斗的理想。同時還可以開展讓學生考察歷史文物古跡的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參觀考察山海關古長城、仙靈寺商周遺址等等,讓學生領略祖國的大好山河,欣賞祖國的美麗風景,感受祖國的壯麗山川,讓學生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感到要想幸福生活繼續下去,需要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為祖國的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擔此重任的便是老師,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歷史教師更應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在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歷史課堂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功能,為了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而做準備。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有很多的方法和途徑,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要做好長期努力的準備,要把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滲透到全部歷史課程的每一個環節中,以達到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的目的,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刻苦鉆研,就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的有利于歷史德育教學的好的方法的。